
特异性免疫.docx
3页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1)感应阶段:指抗原进入机体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① 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 B 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 合,从而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② 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 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夹在吞噬 细胞本身的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分子的沟中 T 细胞中有一类 助T细胞,不同的助T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 不同的抗原那些能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加上 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的助 T 细胞,在遇到这些吞噬细胞 后,就活化分裂而产生更多有同样特异性的助T细胞B细 胞表面也带有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 合上述特异的助T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已经和特异的抗原分 子结合的 B 细胞,使之分裂分化这一 B 细胞依靠助 T 细 胞和吞噬细胞而活化的步骤,比第一个不需要助T细胞参与 的步骤作用更强大2) 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 成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所谓效应 B 细胞也称浆 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中,它们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 每个效应B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 000个抗体,可以说是制造特种蛋白质的机器。
浆细胞的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浆细 胞后,随血液淋巴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 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 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3) 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在该阶段抗体的作用 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 不能侵入细胞② 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 因而无效③ 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 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 例如血液凝集④ 补体反应: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只有 在发生了免疫后,才陆续被激活,其终产物是使细菌等抗原的外膜穿孔而死亡的破膜复合体⑤ K细胞(杀伤细胞)的激活:抗体可以促进血液中的另一种细胞,即杀伤细胞活跃起 来,其表面受体能和抗原表面的抗体结合,将抗原杀死。
除K细胞外,巨噬细胞以及中性 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同样可被抗体激活,杀死抗原体液免疫能利用抗体消灭外物,但病毒和其他蛋白质颗粒等外物一旦侵入细胞或被细胞 吞入(如吞噬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另外,寄生的原 生动物、真菌,外来的细胞团块,如移植器官以及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都能引起细胞免疫2、细胞免疫:与前述的体液免疫过程比较异同理解细胞免疫过程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和 第二阶段与体液免疫的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点是第三阶段,表现在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上 的不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病毒(1)在感应阶段,吞噬细胞如果吞噬了侵入的细菌等微 主物,其表面就出现组织相容性抗原和微生物抗原的结合 物助 T 细胞遇到这种与之互补的抗原结合物的细胞时,就 与它们互补结合,结果是吞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来刺激 助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I,而白细胞介素II可刺激T细 胞分化成更多的效应T细胞2)在反应阶段,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表面的抗原决 定簇穿过被感染的细胞膜外,形成二者的抗原结合物,带有 与这一结合物互补受体的 1 细胞接触到被感染的靶细胞时, 就分裂分化出大量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在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结合到靶细胞上,激活靶 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病毒也因 此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宿主细胞稿毒攻击宿主细胞被病毒感染的宿 主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密切接触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