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赔偿原则-名词详解.docx
3页完全赔偿原则-名词详解 出自 MBA智库百科()(重定向自全面赔偿原则)目录 1 什么是完全赔偿原则 2 完全赔偿原则的界定 3 相关条目什么是完全赔偿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 换言之,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对方因其违约而引起的现实财产的减少,而且应赔偿对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完全赔偿是对受害人的利益实行全面的、充分的保护的有效措施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来看,由于违约当事人的违约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违约当事人也应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全部损害当然,《合同法》中所称的完全赔偿是指对受害人遭受的全部财产损失予以赔偿,同时此种赔偿应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完全赔偿原则的界定 各国合同法律对违约损害赔偿往往采用完全赔偿原则我国民事立法也采用了完全赔偿的原则根据《合同法》第113条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我国采用了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损失仅指财产损失根据完全赔偿原则,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还应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即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损失 直接损失为现存的损失,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一般也不会产生争议。
关键是如何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债权人可以实现或者取得的收益可得利益具有如下特点: 1、未来性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一种未来的利益,可得利益必须是经过合同违约方履行后才能获得的利益 2、期待性可得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损失也是合同当事人能够预见的损失 3、可得利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订立合同时就可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违约方不违约,是非违约方可以得到的利益相关条目 合理预见原则 减轻损害原则 损益相抵原则 责任相抵原则 惩罚性赔偿原则-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