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词汇+易混成语-必备手册打印版.doc
44页2014年公考高频词汇必 备 手 册实词近义词辨析A1、【爱惜 爱护】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如“爱惜粮食”例:周总理正亲切的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爱护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的衣服,穿着格外舒服,也格外爱惜2、【傲慢 高傲 骄傲】同:都是形容词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高傲: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也可以作名词 例:他的四方的脸孔,冷如铁块,带自信、傲慢和威严难犯的神气,使左右不敢正视继而微微又觉得那些目光里更含有高傲的意思,似乎不屑将他容进去 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B3、【颁布 公布】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以及成绩、结果、分数等)公开发布例:鲁宣公十五年,鲁国也颁布了“初税亩”的法令这些年,公司先后分了6次2000户住房,每一次都是干群一律按条件打分,张榜公布,按照分顺序分配4、【包含 包涵】包含:包容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
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涵:包含这个意义现在不用,以前用过,现指原谅、宽恕例:在一个社会机体内,可能包含同时并存的各种类型的生产关系如有不对之处,请您多多包涵5、【暴发 爆发】同:两个词都强调突然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例:我在延安遇到一次洪水暴发,把所有的衣被都冲到延河里去革命爆发起来,第一炮当然要瞄准皇帝6、【不齿 不耻】不齿:指不愿提到不耻:指不以之为耻例:这是小人的行为,君子不齿我们做学问,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7、【保持 维持】同:都是动词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例: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保持我的作风,只是自己惭愧写得不到家下一辈的连维持自己生活的能力也没有。
8、【保护 保卫 捍卫】同 :都是动词护卫着,看守住,使不受伤害保护:着重于“护”:妥善护卫、照顾,不使受损伤手段不一定是用武力对象多是人或某些事物 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色彩较庄重对象不能是人 例:他背着抢保护我们齐白石为了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还养了几只鸽子,精心观察,以便绘画和平鸽他们不仅捍卫了自己的民族独立,也捍卫了中国的安全9、【鄙薄 鄙夷】鄙薄:指以为轻薄、微不足道、看不起、嫌恶,多用于书面语鄙夷:指以为平庸或浅陋,傲慢、轻蔑地看待,不屑一顾 例: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全社会形成一种鄙夷的假丑恶、弘扬真善美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10、【鄙视 蔑视 轻视】同:同为动词,看不起鄙视:看不起,把对方看得十分卑劣,卑贱蔑视: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轻视:看不起,与“重视”相对语义较轻 例: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在今天要求着我们要改正对于旧有的民间形式的艺人和艺术的鄙视了在那些时候,手工艺人总是受到轻视的。
11、【辩论 争论 争辩 争执】同:同为动词双方持有不同意见,各说各理,力争说服对方有时可换用如“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刻,是早晚还是中午,对这个问题两个孩子正在辩论(争辩、争论或争执辩论:郑重分辩是非、真伪等,更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多用于正式、重要的场合争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辩:兼指争论、辨论还用以指辩解争执:比“争论”更强调各执一端,着重于互不相让例:倡导屈原是弄臣的新说,曾经引起文艺界的辩论 至于南方古猿是猿是人,则争论很久个人说个人的,不要给予争辩 两个孩子再一次争执起来,你一句,我一句12、【辨别 鉴别】同:同为动词分析比较,使易混的事物区别开来辨别:指分辨、区别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例:灵长类的视觉很发达,因而嗅觉不必很敏锐,用来辨别气味的鼻子长的比较小商品知识缺乏,商品鉴别能力就低C 13、【伺候 侍候】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例: 你把我伺候这么大,难道我不能帮帮你的忙?四哥,你是好汉,我愿侍候你14、【草率 轻率】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例:草率不仅是一时的毛病,而也是轻视工作的坏习惯。
我并不像有的先锋艺术家那样轻率和随意,动辄以口号相标榜15、【察访 查访】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多用于民情、政情等,以观察为主查访:调查打听,多用于案情及难寻觅的事物或人例:他猜想,这旅客,一定是有来头的大人物,也许是当今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私下来察访的我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来查访你的下落16、【沉思 深思 寻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例:他不再想听学生的谈话,便走开了,心里尽是沉思这是兰芳同志五十多年的经验之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17、【篡改 窜改】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所做的改动 例:中原王朝往往利用文字翻译,篡改对方公文的含义,维持天朝大国的神话开拍之前,剧本就被他们一再窜改18、【采用 采取 采纳】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运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例:如果文学作品中完全停止采用譬喻,文学必将大大失去光彩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自满的态度也是不行的。
齐景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会址定在齐国的夹谷19、【踌躇 犹豫 迟疑】踌躇:着重指行为,是在具体行为上拿不定主意犹豫:侧重于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例: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将军思忖着……看着别人活动,又犹豫地退了回来我迟疑着也没有立即表示意见D20、【定金 订金】同:名词为确保成交而预付的一部分钱订金,不是法律术语,按情理,如因接受订金的一方的原因而未成交时,应返还预付一方的订金定金,是法律术语按法律规定,具有担保性质,双方在追回或返还数额上都有法律规定例:有的客户交了订金还要等上半个月才能得到车辆《人民日报》1996年3月18日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房一定要注意,对于“定金”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经营者违约时应双倍返还,消费者违约时不予返还21、【淡泊 淡薄】淡泊,强调态度冷淡,不热心追求名利常说,淡泊明志,淡泊自守淡薄,强调因不注意而使情意不浓程度较轻还能用于人情、交情、关系、意识希望等另外还强调因记忆不强而印象模糊程度比淡漠较轻。
例:讴歌不计个人利益、不在乎报酬和福利、甘于清贫和淡泊的高尚情操吧!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以他的对金钱利益的淡泊,他绝不像个短寿的人老舍《敬悼许地山先生》有些经历因为日子隔的久了,生活变化太大,印象也就都淡薄了耿龙祥《明镜台》22、【振奋 振作】同:动词使精神旺盛起来振作,除了用于精神,还常跟“情绪、热情、斗志、士气、勇气、身体”等词搭配着重指精神旺盛、情绪高涨等后面常跟“起”或“起来”振奋,除了用于精神,还常跟“人心、思想、情绪、群情”等搭配着重指奋发,兴奋起来,多是因为有了大喜事,好消息等程度比振作高例:疲乏的身体又振作起来了茅盾〈虚惊〉他想,再过一些时候,他们的纪律会好起来,而士气也会重新振作姚雪垠〈李自成〉而这种丰收,比起谷物果木的丰收来,更加可贵,更加令人振奋峻青〈秋色赋〉23、【度过 渡过】同: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如度过/渡过困难时期度过,常用于时间,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光阴、岁月等渡过,常用于水(江河湖海),有时也用于困难、难关、危机、时间等方面,是比喻用法例:我最悲伤的是我一点也不知道这长长的二十年你是如何度过的何其芳《迟暮的花》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闻一多《时代的鼓手》E24、【遏止 遏制】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
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例句:文化的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不可遏止长城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F25、【法制 法治】法制: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健全法制”法治: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社会”27、【反映 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也可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如“反应如此之快”例:这个嘛,我倒是听到下面群众有些反映,说所一级领导频繁出国,一年出好几次,所里那点经费都花在领导身上了一些保健食品可以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28、【发表 宣布 公布 宣告】发表:宾语常是表示言论的词,如“意见、声明、宣言、演讲、谈话”等没有什么色彩而“公布”、“宣布”,特别是“宣告”则具有郑重色彩宣布:除了是名词(如法令、纪律、罪行、名单、结果等)以外,还常是某些动词或小句,如“开会、开幕、弃权、退场、成立、接受意见、国家诞生”等,以口语中使用居多。
公布:宾语常是“法令、纲领、条例、方案、名单、帐目、成绩、事实”等,以书面语居多宣告:宾语常是小句或某些动词(以表示重大事物的居多),如“(国家)诞生、(计划)破产、(旧制度)灭亡、(敌人)失败”等 例:遇到重大问题就召集众将一起商议,谁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专员又让司法科长宣布他的罪行 第二批破格晋升的结果公布出来,全院共五人合格这个决定只是宣告了一千多年来的科举制度的彻底破产G29.【干涉 干预】同:过分问别人的事情干涉:①不仅过问,还兼指制止别人的行动,指不该管的硬管,强行过问或制止但是根据语境,有时也可指正常的、合理的过问或制止程度比干预重②指影响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外部行为该词经常被用来描述对另外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粗暴干预的国际政治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