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前后测数.doc
6页《联系实际取材、巧创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实验教师 陈海后测类别:问卷后测时间:2010、4、1调查目的:了解通过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关注数V情境创设的状况,及啓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根据实验因子及非实验因子实验前后的变化,验证子课题的研 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调查对彖:实验因子一 一五年二班30名学生;非实验因子一一五年一班35名学生主持人:陈海问卷题目:()1、你现在喜欢上数学课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2、你喜欢上什么样的 数学课?A、数学课上,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佇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 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B、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C、教师直接 捉出问题,我自(2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3、你不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A、教师讲,我们听,不用动脑想的数学课B、数学问题脱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理解起來 很吃力的数学课或是课上热热闹闹,但课厉解决问题我感觉仍然无从下手C、以1二两种数 学课我都不喜欢()4、数学课上你愿意并能够做做到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吗?A、白己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B、在教师的要求下参与问题的探究C、以旁观者的态度 而对问题的探究()5、数学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你怎样才能够解决?A、经过思考、探究才能解决B、不需要思考,结论随口而出C、问题很难,摸不着边际, 无法回答()6、你喜欢怎样的教学情境A、联系我们的实际具实践性、趣味性的情境B、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蕴含佇思考空间的问 题的情境C、不喜欢任何情境,只要教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7、现在的数学课,有情境的创设吗? A、经常有B、有时有C、没有()8、如果有,多是哪种情境?A、书上的情境B、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蕴含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C、联系我们2的实际,既主动、有趣,又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 问卷统计:(实验前)题号选项人数及所占百分比%实验因子(30人)非实验因子(35人)ABCABC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白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1 15 50 10 33.3 5 16.7 18 51.4 12 34.3 5 14.3 2 25 83.3 2 6.7 3 10.0 29 82.9 3 8.6 3 &6 35 16.7 25 83.3 1 2.9 6 17」28 80.0 4 9 30.0 18 60.0 3 10.0 10 28.6 21 60.0 4 11.45 516.71860.07 23.3 617.12160.08 22.9 6 15 50.0 14 46.7 1 3.3 18 51.416 45.7 1 2.9 7 10 33.3 20 66.7 12 34.3 23 65.7 8 28 93.3 26.732 91.4 1 2.925.7问卷统计:(实验后)题号选项人数及所占白分比%实验因子(30人)非实验因子(35人)ABC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1 30 100 23 65.7 8 22.9 4 11.4 2 30 100 29 82.9 3 8.6 3 8.6 330 100 5 14.330 93.8 4 26 86.7 4 13.315 42.9 18 51.4 2 5.7 5 25 83.35 16.7 8 22.9 22 62.9 5 14.3 6 10 33.3 20 66.7 1851.4 16 45.7 1 2.9 7 30 10020 57.1 15 42.98310.02790.02057.1514.310 28.6简要对比分析:一、问题1、2、3主耍从学牛对数学及数学课堂的兴趣入手,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学数学,喜 欢什么样的数学课,通过调杳发现经过实验研究,实验因子与非实验因子产牛了很大的区别, 我所调查30名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对数学发生了巨人的变化,30名实验因子均对数学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他们所渴望的数学课堂通过研究付诸实践了,山此带來的变化就是实验前有一 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或是教3师直接提出问题,我自己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这样的数学课,而实验后, 再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 数学问题,并通过白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课。
这些变化我想完全取决于我的实验研究而非实验因子虽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及喜欢何种数学 课产生了变化,但变化不明显二、问题4至问题8主耍从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了问题情境,创设了怎样的问题情境,及学 生喜欢什么样的问题情境,就目前问题情境來看,学生是抱一种什么态度來对待的通过调 查发现实验因子认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联系我们的实际,既生动、令趣,乂有思考空 间的问题情境”,正是有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对解 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不再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抱着旁观者的态度或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参与 问题的探究,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而非实验因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的 转变,但转变并不大 从以上问卷的调杏统计及分析情况看,《联系实际取材、巧创数学 教学情境,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就地取材,活川练习题,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实验前测后测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实验教师——陆存森一、 后测的H的通过本阶段的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的练习题采用了 “就地取材,活用练习题,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后,学生能否做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的方式来亲白参与丰富、生动的解决练习题的学习活动,能否从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数学能力、成绩的提高。
二、 后测调查对彖三年二班金体学主实验班40学生及非实验班三年一班学生40人三、 后测调查问题及数据统计(一)调查问卷第1题、你喜欢数学吗?A、喜欢B、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C、不喜欢 第2题、在做练习题时是否将不会的练习 题与生活联系起來,巧妙地进行解答? A、是B、一般C、不是第3题、你认为自C数学成绩的提高与教师从你的生活实际來设计练习题有很大的关系 吗?A、有B、一般C、没有第4题、你认为老师设计、布置数学练习时有什么建议A、能与我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B、 老师应该布置少点练习C ”题海战术”第5题、一般情况下,我喜欢老师布置的数学练习A、和例题一样B、练习册的题C、从我们生活出发,把习题与有趣的事结合起来第6题、你们课堂上的练习主要主要喜欢的有哪些?A、数学书上的配套练习B、全班统一订的练习册C、老师口己设计的练习 第7题、你 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吗? A、是B、有点C、不是第8题、你自己能为同学设计与牛活实际相关的练习吗? A、能B、还可以C、不能1、试 验班级数据统计:项目 A(%) B(%) C(%) 1 97.5 2.5 0 2 100 00 31000054 95 5 0 5 2.5 2.5 95 6 0 2.5 97.5 792.55 2.5 8 90 10 0 2 、 非 实 验 班 级 后 测 数 据 项n A(%) B(%) C(%) 1 95 2.5 2.5 2 97.5 2.5 0 3 100 0 0 4 95 2.5 2.5 5 2.5 7.5 90 6 2.5 2.5 95 7907.52.58 905 5通过以上调查及统计的数据來看,我在“就地取材,活用练习题,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的研究试验后,无论是实验因子还是非实验因子,都在向良好的方血发展。
学 生显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第一题,实验因子喜欢数学的同学要比前测多出近60 个百分点,非实验因子也达到了 95%,比试验前高近50个百分点在做练习题吋是否将 不会的练习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巧妙地进行解答? ”实验因子和非实验因子答“能的”远远 高于实验前侧的数据这说明学牛解决实际牛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 做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第三题“你认为自己数学成绩的提高与教师从你的牛活实际来设 计练习题有很大的关系吗? ”答“有”的实验因子和非实验因子均为100%,都比实验前高 出近80个百分点,这说明“就地取材,活用练习题,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是有效的,能很好的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它的题也是一样 因而来看学生成绩的提高也确实得益于我在“就地取材,活川练习题,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和教学,如有90%的学生认为自C “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学生成绩统计表我对我所实验的实验因子和非实验因子在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筹方而进行了测试,结 果如下(数学)项目实验因子非实验因子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平均分 79.8 92.2 81.6 84.9 优秀率 84% 90 83% 873% 及格率 90.5% 98.5 89.3% 90.2%从实验因子与非实验因子实验前与实验后数学学科测试总成绩来看,实验后实验因子与非实 验因子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因子提高的幅度非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