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644407
  • 上传时间:2021-08-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5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 摘 要:在关于专名的指称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两个派别本文通过回顾专名的指称论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分别指出了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两种理论的缺陷及优势,认为两种理论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关键词:专名;摹状词理论;因果指称理论 一、指称和专名 所谓指称(referring)主要指专名(proper name)和通名(general name)所指的对象,包括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不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及语句所指的对象[1] 专名是从语义学角度界定的一类名词,指在自然语言中给个体事物命名的表达式,即指称个体事物的名称[2]从普通逻辑的观点来看,专名对应于单独概念,通名则对应于普遍概念[3]在关于专名的指称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两个派别,在语言交际中,哪种理论对于专名的解释更具有说服力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二、理论回顾 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穆勒(J.S.Mill)最先提出“专名”这一概念。

      他将名称分为专名和通名他认为通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外延由内涵决定;专名只有外延没有内涵他举了“达特河口”例子来证明其观点 [4]他将专名分为两种,第二种是限定摹状词,限定摹状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如“柏拉图的老师”,其外延指苏格拉底这一个体,内涵指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这一属性 德国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被认为是专名的摹状理论的第一个代表人物他不同意穆勒的观点,认为专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他通过研究“a=a”和“a=b”的同一性公式,提出“a=b”比“a=a”包含更多的信息弗雷格认为通名和专名的外延都是由内涵决定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罗素(Bertrand A.W.Russel)进一步发展了弗雷格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个体有且只有一个专名他首先将专名和摹状词进行了区分专名分为普通专名和逻辑专名,摹状词又分为限定摹状词和不定摹状词弗雷格和罗素都持有相同的观点,“专名是某个摹状词的缩写,或缩写的摹状词,这样的摹状词给出了这个专名的涵义[5] 英藉奥地利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提出“簇摹状词理论(Cluster Theory of Descriptions)”,认为专名是一组或一簇摹状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克里普克提出历史-因果指称理论,认为专名和通名都只有外延没有内涵他提出专名的外延由因果关系,即由这个名称从一个说话者到另一个说话者的传递来决定,并且以婴儿起名的例子来说明[2] 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普特南(H.Putnam)认同克里普克的观点,他说,“用一个专名来指称就意味着某种因果链将使用这个名字的人(以及他使用这一名字这个特殊的事件)与这个名字的承受者联系起来[6] 因此,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是作为“专名的摹状词理论” 的代表,主张专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克里普克和普特南代表了“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主张专名只有外延没有内涵 三、两种理论的缺陷 1.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 1)同一个专名有不同的摹状词,不同的摹状词具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专名是某个摹状词的缩写”或“专名是描述区别性特征的那些摹状词的总和”仍值得商榷如“Bob”一词,有人会说Bob是“那个留长胡须的人”,有人会说Bob是“公司的经理”,但是“那个留长胡须的人”和“公司的经理”究竟是指同一个“Bob”,只是用了不同的摹状词,还是分别是指两个人,但是都同为“Bob”?虽然产生这样的疑问,但是那个叫“Bob”的还是叫“Bob”,不管是指一个人还是两个有同样名字的人。

      2)由于历史、社会等因素,同一个专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摹状词描述其内涵如“Mozart”一词,其本来的内涵指“奥地利音乐家”,“《小夜曲》的作曲者”,但在句子“He played Mozart”中,“Mozart”却指“Mozart的作品”,其内涵发生了变化又如“Hollywood”一词,本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一个地方”,但如今人们总是将它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3)相同的摹状词可能会描述不同的专名如两个长相几乎完全相同的孪生兄弟Jack和Jones,如不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工作等背景,描述他们的摹状词可能会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它们指称的是两个不同的专名 4)不同的摹状词描述不同的专名,但有可能会指称同一个内涵如某人曾经叫李刚,后因一次车祸导致毁容,面目全非,同时将姓名改为李强,车祸前后描述“李刚”和“李强”外表的摹状词完全不同,但追溯到车祸前,会发现两组不同的摹状词实际上指称的是同一个人 综合以上几点,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存在很多疑问,一个专名会有几个甚至几组不同的摹状词,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专名会也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应以哪一个或哪一组为准仍不能确定。

      如“林黛玉”一词随着时代的不同,现代人的审美观也发生改变,哪个摹状词描述“林黛玉”更为贴切仍存在疑虑 2. 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 1)很多专名只有通过内涵才能进行识别如 “启明星”和“长庚星”,虽然二者同指金星,却需要不同的摹状词对其内涵进行描述,如果仅从历史链条的角度,很难识别二者其实有不同的内涵 2)很多专名由于被大家广泛熟知,会转化为通名而突显其内涵义如“林妹妹”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本是一个专名但现代很多人在描述有些人时,会用“林妹妹”一词,经过广泛的使用,这个词已经不再仅仅指称“林黛玉”这个人,而是用来指那些柔弱、多愁善感的一类人 3)在指称某人或某物时,如果不确定该使用哪个专名,就需要通过摹状词进行描述这在很多文学作品、菜名的翻译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拿四川的一道菜“龙眼烧白”为例,英文翻译为“pork rolls with glutinous rice”,直接将这道菜的原料作为这道菜的翻译,简单明了,外国人一看便知 4)同一个专名,可能指不同的个体,这时可借助恰当的摹状词弥补这一缺陷如艺术作品中的“David”,米开朗基罗的一件雕塑作品叫做“David”,同样多纳泰罗也有一件雕塑作品拥有同样的名字。

      在美术课上,老师讲到“David”时,可能需要加“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和“多纳泰罗的作品”这样的摹状词对二者进行区分 四、结语:两论互补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各有缺陷及优势,二者在对专名的解释上可互相补充专名的摹状词理论注重从语义学角度分析和解释专名,具有一定的理据性;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注重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专名在历史沿袭过程中的传递针对依据什么来确定指称对象这一问题,可以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再结合语境,联系语言使用的具体情景,对专名的指称便可以有更准确合理的理解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涂纪亮.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323-330 [2] 张慧民.语言逻辑辞典[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3] 胡泽洪.逻辑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 邓莉.语言哲学指称论对比分析[J].外语与语言教学,2004,(5):56 [5] 张家龙.论名称与指示词[J].哲学研究.2002,(12):61 [6] 普特南.说明与指称[M]. 北京:三联书店,1988:346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