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595968991
  • 上传时间:2024-1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7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绝密★启用前 齐鲁名校大联考 2025届山东省高三第二次学业水平联合检测 语 文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出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有时候,从某种意义上,科学与其说是在求“是”,倒不如说它是在求“不”即让人们 确切地知道,我们这个宇宙中什么是永远不可能的,哪些是绝对不允许的,又有哪几条原理 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的 ②一般说来,科学理论中的“是"往往是有条件地、相对地成立的,它们都是在做了多种 假设,进行过多方面简化,有意忽略了数不胜数的次要影响因素之后,才从实验事实中抽象 出来的。

      因此它们也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严格成立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态" 灯 找 永远都不会存在但是科学定律中的“不”却是无条件地、绝对地成立的!可见,“不"较之 “是”而言带有更多“真理的绝对性”,因而也更贴近永恒的、绝对的宇宙精神 ③对某一领域的不断求“是”,因然可以使我们逐渐深化对这事物的认识,然而只有求得 了“不”,才算摸到了这个领域的终极边界,才能够从闳阔的视野把握住该事物的整体,也才 可以说对这一领域达到了彻底的认识当牛顿力学建立起来以后,它几乎可以精确完美地 解释一切力学问题人们都误认为这种力学理论应用范围无限广阔,物理学已经最后完成, 人们的眼中对它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不”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 典物理开始遇到了麻须,正像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爵士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说中 所指出的,虽然物理学是万里晴空,“可是现在,这种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鸟云遮蔽 得路然失色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建立彻底扫清了物理学天空的乌云,同时也为经 典物理寻求到了“不”,牛顿力学只造用于宏观经典时空范围。

      这不仅划定了经典力学的最 后疆界,同时还开拓了更为广阁、更为壮观的物理学新天地可见,求得一个领域的“不"并 不是认识的终结,它正是一个全新领域求“是”的开始 ④另有一种深蕴哲理的“求不”,那就是科学上的“证伪”原则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 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提出过“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的著名论断他认为,“观察和实验所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C【解析】“这个矛盾”是指人以自我生存为 中心却又无法脱离社会的整体支撑的矛盾 B【解析】“证伪较证实更为容易"说法错误, 于文无据 C【解析】第⑤段观点是事物的发展都内含 着一定的“度”,超越此“度"即走向对其自身的 否定C项中的“度”不是事物发展的“度"不 适合作为论据 ①把抽象的哲学问题讲得通俗易懂、使人容易 理解,易于接受;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思想的 对称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读者的 阅读兴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提出科学研究求“不”比求“是"更重要的论点,阐释求“不”的内涵;②对比“是"和“不”的成立条件,从理论上论证求“不"比求“是”更具有真理的绝对性;③举例并结合社会现实,证明求“不"比求“是”更具有真理的绝对性,论证求“不"的重要意义。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A【解析】B项“说明‘我’内心麻木”说法错误,根据“我觉得那是父亲在和我们说话"可 知,喜欢听雷声表现的是“我”对父亲的思念; C项“将回忆穿插于现实之中"说法错误,老人 的故事及插叙的父母的爱情故事都是回忆; D项“突出了民族的悲剧命运”于文无据 B【解析】“表明达玛拉对嫁给谁并不在意" 说法错误,根据“她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林克的 新娘时,她站了起来……笑了”可知,达玛拉是 在意的 ①鄂伦春族长久生活在多雨雪的环境中; ②雨雪已成为“我"生命的组成部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在叙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使内容更真实,更能给人以身临 其境之感;②“我”是故事的参与者,便于进行  心理描写,抒发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读者 可以通过“我"理解鄂温克族人的内心世界; ③“我”是故事的见证者,老人的一生是整个鄂 温克族的缩影,通过对老人切身经历的叙述,展 现了民族文化和情感,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ADG【解析】正确标点: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D【解析】“含义不同"说法错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中的“矜"也是注重、禁尚的意思,含义相同 C【解析】“是君主安排他这样做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人主使然也"可知,是君主对待他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做法,而非君主的安排 (1)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被豫让的至诚之心感动,或许会重新醒悟顽冥”“庶几"悟”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君主用廉耻礼义来对待臣子,但臣子不 用气节品行报答君主,那么他就不是个人了 (4分遇"报”各1分,判断句式1分, 句意1分) ①材料一用此事件引出对国士行为的思考; ②材料二用此事件得出君主对待臣子应推行廉耻、 提倡礼义的结论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 两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豫让以臣道侍奉智伯,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豫让)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没有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必然是忠义的,可惜的是在死的方式上还存有不忠义的表现。

      为什么呢?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指责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用对待一般人的方式去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礼节对待我;所以我就用国士的礼节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是有令人遗憾的地方的   郗疵侍奉年伯智伯也没有用国士的礼节对待他;但是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都疵的智谋和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对待他如同对待国士当智伯要求别人割让土地贪得无厌的时候,放纵情欲荒淫暴虐的时候,作为豫让,正应竭力施展才能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智伯,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被豫让的至诚之心感动,或许会重新醒悟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守护智氏的宗庙祭祀假如这样,豫让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难道不胜过用剑刺衣然后自杀吗?豫让在那时,甚至没有一句开导智伯醒悟的话,看着智伯陷入危险灭亡的境地,就像(相距很远的)越人看秦人的胖瘦一样把手放在袖子里观望,坐着等待成功或失败,国士的报答,竟然是这样的吗?   材料二:   豫让侍奉中行君智伯讨伐并且灭掉了中行君,豫让转而侍奉智伯。

      等到赵襄子灭掉了智伯,豫让用漆把脸涂黑,口吞木炭(来改变自己说话的声音)一定要报复赵襄子,试了五次都没有成功原来是同一个豫让,背叛君主而侍奉仇敌,行为像狗彘一样,后来坚守节操表达自已的忠心,做出像烈士的行为,这是君主使他变成这样的所以,如果君主像对待犬马一样对待大臣,大臣便会自比犬马;如果君主像对待官员一样对待大臣,大臣也就会把自已当作官员君主对群臣以礼相待,群臣就会自我激励;君主以廉耻约束臣子,人们就会注重气节品行如果君主用廉耻礼义来对待臣子,但臣子不用气节品行报答君主,那么他就不是个人了因此教化成功,形成良好的风尚,那么做臣子的就会只为君主而不顾自己,为国家而不顾家庭,考虑大家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私利,见到利益而不轻易沾取,见到危险也不轻易回避,全都按礼义的要求办事君主提倡这种精种,所以宗族重臣就会真心地为维护宗庙而死,司法的臣子就会真心地为国家而死,辅佐的臣子就会真心地为君主而死人人都只考虑自己要做的事情合不合道义,而不去考虑能不能获得利益,坚守气节而尊重大义,所以君主可以委托臣子掌管治国大权,可以把尚未成人的太子托付给大臣辅佐这就是推行廉耻,提倡礼义带来的结果,这样做君主有什么损失呢! C【解析】“移步换景"说法错误,非亲眼所见,而是虚写。

      ①第一首诗侧重写雪之“寒”“窗户明"厚一尺”“浅深白"高下平”多角度写出了降雪之大,诗人联想到大雪会带来严寒,油然生发出了对忍受寒冷的饥民和边关士兵的担忧之情;②第二首诗侧重写雪之“瑞”,诗人因为久旱逢雪而情绪振奋,借瑞雪预兆的丰收景象鼓励饥民要充满希望,渡过难关,表现了对无饥无寒、国富民安的美好生活的憧憬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__________(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______ _____   (3)示例一: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_______________示例三:小轩窗 正梳妆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________ _______[6分每句1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则该句不得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亦可] A人就会昏昏欲睡 _________   B不就是上午和下午吗_____   C它可以主动地进行调整 _________ (6分。

      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C【解析】前片语句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应去掉 (1)句子①处的引号表示引用,引用郑板桥半文半白的话,寄寓了对生活雅趣的向往;(2)句子②处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把被过度宠爱的孩子称为“惯宝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中的“不过”用在形容词“清醒"后面,表示程度高,有肯定的意味;(2)中的“不过”相当于“仅仅"只”,是往小处或轻处说,有对炒米不完全认可的意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原句将身份、年龄、职责各用一个句子表达,起到分别强调的作用;②原句使用短句,娓娓道来,与上下文随意自然的语言风格协调一致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写作指导】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阐释了核心概念“黄金时段"在阅读材料中的含义,且指出不同的“黄金时段”适合做的事情不同,但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句话的“其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