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实名制反方.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3488896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Q1:我国的《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作者对其作品拥有署真名、笔名和不署名的权利网络实名制要求人们在网络上发表是必须署真名,这种对署名权另外三分之二权利的严重践踏,对方辩友是如何看待的呢?Q2:网络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它与网络实名制一个是本质的虚,一个是本质的实,一虚一实,这种本质上的矛盾,对方辩友如何解决呢?Q3:对方辩友把网络实名制限定在后台实名上,那么这是不是人为地缩小了辩题的范围呢?这种“前台匿名,后台实名”是不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呢?Q4:现实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如此的勇气,网络实名制必然会打击公众检举揭发的积极性这样一来,网络实名制到底维护了谁的利益呢?Q5:国外用户因为没有我国的居民身份证号码而无法在我国的网站上发帖,这样是不是违背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原则,是不是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呢?一、概念界定 区分网络实名制与网络中的实名,指出主要是针对BBS、博客等网络公共空间 像公司内网、政务专网之类特殊性质网络平台中的实名认证制度不在讨论范围 内 二、立论框架 底线:网络空间理应承担人们畅所欲言所可能面对的风险,为了管理的便利牺 牲网络空间充分沟通、自由表达的精神和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一) 不实行实名制,才能真正有利于人们的自由表达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身陷尘网中的人们总是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其交往 行为受到身份、立场、利益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人们的交往越是能超越身份、党派、立场、意识形态等界限,其表达就越充分 ,就越能触及问题的深层和实质 网络不同于现实生活的魅力正在于,可以通过匿名发言让人们摆脱身份、利益 等种种界限的限制,充分表达、畅所欲言这也是终南山说“很多人大代表的发 言不如网民深刻”的原因 (二)不实行实名制,才能真正有利于人们的充分沟通 中国长期的文化特征,导致人们往往信奉“以和为贵”、“明哲保身”的逻辑,说话 注意措辞和尺度,以避免被“秋后算账”所困扰 网络的魅力正在于,可以通过匿名发言的方式让沟通不再瞻前顾后、“偏激即深 刻”,能直抒己见、坦诚发言,从而使沟通更能触及深层和实质,具有效率和价 值 (三)不实名,才能真正有利于人们的平等交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 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表达观点的自由和平等,是网络最高的价值 匿名也能有效防止强势群体利用身份、地位、实力的优势攫取话语权, 让弱势群体失去说话空间,真正实现网民之间人与人的平等交流。

      在法制制度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匿名更能保障说真话的人、敢说话的人不被 打击报复、秋后算账 (四)不实名,只是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网络管理者仍然可以通过关键字过滤、查封IP、发言审核、氛围引导(很多 优质BBS都是匿名的,但很少有不良信息)来进行管理的,只是对管理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管理者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2、不能为了管理的便利牺牲网络的精神和意义容纳不同的声音、对立的观点 ,是网络实现其价值所必须承担的风险 主要防御点 一、实行实名制,只要让网友不说不该说的话,就好了 1、什么是不该说的话,界限在哪里? 除了明显的黄赌毒、别有用心之外,社会言论的很多位置是模糊的,该不该说 的界限是“不确定”的 举例:“城管打人秘诀”揭露城管队伍内部的问题,是该说还是不该说呢?“北纬 周公子”、南京女生抱怨学校强迫她们和教育部领导跳舞、一个劈腿男的八年生 活、老人摔倒不该扶、有人反应自己对父母要求“孝敬”方式的不满,是该说还 是不该说呢? 但是实名制就会让人们有所顾忌,选择不说,从而失去了对很多问题充分沟通 、深入探讨的机会 2、谁来衡量“该说不该说”?谁来保证说话者的利益,避免“秋后算账”? 公安机关么?当前法律机制是不健全、有待完善的,公安人员的认知一样具有 盲目和局限,不能一味迷信。

      是不是每确定一句话算不算出格,公安机关都要 开会讨论呢,那还真是文山会海了 当言论触及到某些强势群体、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时,谁来保证说话者不被反攻 倒算?难道要公安机关天天陪在左右,24小时全程电子监控么? 二、不实名会导致不良信息的泛滥 1、网络管理者仍然可以通过关键字过滤、查封IP、发言审核、氛围引导来进行 管理的,只是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人性本善,大多数网民仍然是希望去真诚沟通、探讨一些问题的 3、不能为了管理的便利牺牲网络的精神和意义 三、不实名会导致信息对网民的误导 1、网络空间和新闻传媒、政府公文不一样,本来就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 有几个网民上去是为了寻找某个问题的标准答案的? 2、得道者多助,身正不怕影子斜,一个真正有道理的观点最终是会被大多数人 接受的,为什么不能容忍不同的声音越是在与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才越能显 出真理的价值 四、不实名会导致责任感的缺失 1、对方的意思是责任总是与一定的身份相连接,匿名会导致责任感的消失; 2、网民对自己长期使用的ID号会产生责任感,如中国杨神经、门捷列夫这样的 网民会非常重视发言的质量,想把自己的ID打造成品牌越是在虚拟的网络空 间,诚信的基础脆弱,网民就会越重视培养一个ID的口碑和声誉。

      3、网民出于对某一个坛子、论坛的热爱,也会油然而生的产生责任感,注意言 行 当然,上面的东西都是很好反驳的,如果正方能打出“后台匿名”“可靠的实名资 料保护机制”,再进一步将“少数人为所欲为的自由”和“多数人健康积极发言的权 益”对立起来,以多打少,局面就会改善很多到最后,这一仗很可能演变成“ 知识差对决”,看谁能在细节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说空话了正方的东西,我就不赘述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