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偏远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309500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5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偏远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李勤梅 袁勇 西华师范大学Reference: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我国的偏远山区以农村为主,且都较为贫困农村贫困是教育缺失、技能贫乏以及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要改变农村贫困现状的必要途径就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西部地区的凉山州M县为例,探讨偏远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Keys:偏远山区 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西部地区发展较东部沿海地区来说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又以农村为主,所以,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尤其是做好偏远山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仅有利于统筹城乡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还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更快地解决“三农”问题,使我国的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我国西部地区的凉山州M县为例来进行探讨。

      一、凉山州M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1.M县的农村资源概况M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面积4422平方公里全县人口33.94万人,有彝、藏、回等各种民族20余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6%城区面积3.85平方公里,人口3.5万M县辖2个工委、6个镇、32个乡,232个行政村该县的农耕地和天然草场有130多万亩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土豆,其它农业产品有樱桃、葡萄、核桃、茶叶、花椒、烤烟等此外,县内的蚕桑养殖规模较大,是凉山州内的蚕桑养殖基地之一2.M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1)M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概况M县以农村为主,全县总人口339430人,城镇3.5万人,仅占10.59%;农村总劳动力约为15万人,是农村总人口的44.1%而农村总劳动力中,从事工业、交通、饮食等非农业的农村劳动力仅约1万人,约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7%2)M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概况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主要体现在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科技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等方面近年来,M县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当地的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水平较低,基本上属于体力型和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初级技术能力,缺乏现代经营和管理的知识,经营管理的能力也较差。

      该县的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守旧、落后,并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根本不了解新的农业科技、技术,他们只能把就业局限在原有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总是因为供过于求而得不到预期的收益该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偏老化且女性居多,年轻人所占比例很小,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农民占一半左右年轻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所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人员多为中老年人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年龄的限制、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全县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由此可见,当地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二、凉山州M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政府各部门对M县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够重视M县工业和矿产资源富集,有金、钛、稀土等10个大类,30多个品种,且储量较大大多数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圈地征地等事项,侧重于对当地工业经济的发展,这虽然也是在为该县的经济建设做努力,但是却忽视了对广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由于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待遇和政策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即使实施了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致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流于形式。

      2)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能力差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能力差是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M县的基层干部主要通过到村户宣传的方式向当地的农村劳动力传达新的农业技术,但这并未对当地的农民致富有所帮助一方面,大多数基层干部都未曾从事过农业生产工作,对农业生产技术不了解、不熟悉,只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加之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不了解,推广的农业技术不适合当地的农情,导致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未能配合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当地的农民思想观念守旧,对基层干部不信任,不相信他们能带领当地的农民致富,从而不愿意听从基层干部的安排2.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结构不合理(1)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学历普遍偏低凉山州M县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年龄偏老化且女性居多,年轻人所占比例很小,但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以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为主体,约占农村总劳动56%,初中文化水平占30.5%,高中(中专)文化水平占23%,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占0.5%经调查,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对农村新技术、新的农产品持消极观望态度,只有不到1%的农民愿意积极学习并使用新技术2)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闲置与人才资源缺乏并重M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农业的发展,许多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农活被机器代替,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转移,而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关技术技能等原因,这部分农村劳动力无法顺利转移,从而只能闲置在家另一方面,农村人才资源的缺乏也在阻碍M县的农业生产发展以蚕桑养殖为例,蚕桑养殖是当地大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虽然当地的农民已从事多年蚕桑养殖工作,但是掌握先进养殖技术的人十分少,缺乏相关蚕病防治的知识,蚕桑养殖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受到制约,严重影响农民靠养蚕发家致富由此可见,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转移,但同时又缺乏农村人才资源,如此不合理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是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十分薄弱现阶段,M县的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如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落后、不完善等,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十分薄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落后,且不符合当地的人才需求经调查了解,由于地处偏远, 适宜在当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及时普及大部分农民每年接受的培训次数是零至一次,只有极少部分农民为二次以上而且培训的内容与当地的实际需求往往不大符合,不能完全运用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

      三、偏远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1.政府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重点培养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1)政府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要成功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没有政府的积极主导与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各级政府部门官员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自www.lw5U.com]的根本举措,才能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培养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偏远山区的政府基层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农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重点培养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切实为农民办实事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当深入偏远山区的农村地区,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探寻适合在当地发展的农业产品,并积极向当地的农户推广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干部在带领农民致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多给基层干部做这方面的培训,多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增强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新农村致富带头人(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也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的必要基础。

      向偏远山区的农民进行中小学教育及文化投资是一种最有利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对农民首先进行文化教育,才能使其掌握科学技术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大部分地区普及,但一些偏远山区的教育还发展得不好,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要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也应该注重成人教育,给以前没有机会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的贫困农村人创造再学习的条件,从而提高农民的素质2)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培养致富带头人偏远山区的农村由于交通条件差、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思想都还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认识,这严重地阻碍的偏远山区的农村农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基层干部应对当地的农民做思想工作,努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加强农民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带动当地农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村致富带头人,让一部分思想先进、愿意尝试新农业技术的农民去学习新农业技术,这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其它农民也就能调动起来,进而带动更多农民走上新农村致富之路,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就随之转变了3.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而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其劳动力市场收益和绩效的决定因素。

      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使其获得和提高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对提高农民个人收入、培养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要树立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村新型人才的思想;其次,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只有构建合理的农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才能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才能改变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后,应当加强政府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政策支持,建立统一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建立灵活适用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制,转变农村人才培养体制此外,由于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偏低,对农民的培训一定要适应当地农民的特点在为农村人力资源作培训时,应当让农民听得懂,并且采用多形式,灵活多样地进行培训,让广大农民更直接地学习到新知识、新技能综上所述,我们不难认识到,解决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偏远山区农村的农业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偏远山区农民生活现状,使农民增收,还能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偏远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还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更快地解决“三农”问题,使我国的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希望能尽快解决偏远山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真正提高这些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切实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真正过上好日子Reference[1]曾丽.西部地区城乡统筹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10-12[2]滕玉成.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23-28[3]边慧敏.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于“三农”问题的视角探索[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58-163[来自WW][4]项蕾.论农村教育与三农问题[M].贵州教育出版社,2009:34-40[ 5 ] 刘小俊.四川三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J ] .南方农业学报,2012(12):22-25[6]楼旭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7):33-37[7]宋述科.试论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 .科技信息,2008(2&):284[8]郭评生.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