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地形校正.pptx
27页数智创新变革未来遥感影像地形校正1.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简介1.地形校正的必要性1.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1.地形校正方法概述1.多项式地形校正1.样条插值地形校正1.最小二乘法地形校正1.地形校正精度评估Contents Page目录页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简介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简介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简介:1.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的目的在于消除影像中的几何失真,保证影像与真实地物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2.几何校正涉及将影像中的像素坐标转换为地面坐标的过程,通常包括影像配准、正射校正和地形校正等步骤3.遥感影像几何校正广泛应用于遥感影像解译、测图、土地利用分类、环境监测等领域影像配准:1.影像配准是将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或不同视角获取的影像进行相互对齐的过程2.影像配准可分为单对影像配准和多幅影像配准,常用的配准方法包括点匹配法、区域匹配法和模型匹配法3.影响影像配准精度的因素包括图像相似性、匹配算法、配准控制点数量和精度等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简介正射校正:1.正射校正旨在将遥感影像校正为正射影像,消除由传感器视角和地形起伏造成的影像变形2.正射校正过程通常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参考,将影像中的像素坐标投影到DEM生成的地形坐标系上。
3.正射影像具有与地图相似的几何精度,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和测绘等领域地形校正:1.地形校正考虑了地形起伏对遥感影像光谱特征的影响,旨在恢复影像中的地物真实辐射值2.地形校正方法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和地形辐射校正,大气校正旨在消除大气散射和吸收对影像光谱的影响,而地形辐射校正旨在降低地形起伏对影像光谱的影响地形校正的必要性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地形校正的必要性地形校正的必要性数据准确性1.遥感影像未经地形校正时,像素坐标与真实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导致所提取的空间信息不准确2.地形校正能纠正影像因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引起的几何畸变,提高数据的空间精度,提升遥感解译和制图质量空间定位1.无地形校正的遥感影像无法准确定位地面目标,影响后续解译和应用2.地形校正通过引入地形信息,纠正影像的几何位置,使像素与实际对应区域一一对应,保证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地形校正的必要性地物测量1.未经地形校正的影像中,距离、面积等地物测量结果会受到地形起伏的影响,导致误差2.地形校正消除地形起伏对测量的影响,提供真实的地物尺寸和几何关系,提升测量精度,提高遥感应用的可信度三维建模1.三维建模需要准确的影像数据,地形校正能提供具有真实几何关系的影像,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数据。
2.地形校正后的影像可用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进一步构建真实的三维地形模型,辅助建筑规划、环境评估等应用地形校正的必要性影像融合1.影像融合需要不同影像具有相同的位置和几何特征,地形校正可以实现不同影像的几何配准,为影像融合创造条件2.地形校正确保影像在同一坐标系下,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提高影像融合精度,获得更加丰富的空间信息变化检测1.变化检测要求不同时期的影像具有相同的空间参考,地形校正可以保证影像在不同时间点的几何一致性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立体像对测绘1.原理:利用两张有重叠区域的航空或卫星影像,通过立体镜或立体测绘仪等辅助设备,建立对应的像点,从而提取三维空间坐标信息2.优势:精度高,可根据影像分辨率和基线比获取高精度的DEM3.应用: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领域干涉测量1.原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或干涉式光学传感器获取多时相影像,通过分析图像相位信息提取地形高程值2.优势:全天候、不受光照条件限制,可获取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DEM3.应用:地壳运动监测、地形变化分析、灾害评估等方面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激光雷达(LiDAR)1.原理:利用激光脉冲测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和反照率,从而获得三维空间坐标信息。
2.优势:精度高、密度大、可获取高精细度和全覆盖的DEM3.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模、植被覆盖分析、城市规划等领域航空摄影测量1.原理:利用航空照片进行测量,结合相关三角测量原理,推算地面点坐标和高程2.优势:传统测绘方法,成熟可靠,可获取大范围、连续覆盖的DEM3.应用:国家和区域级地形测绘、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等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图像配准1.原理:通过图像匹配和变换技术,将不同来源或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配准到同一坐标系下2.优势:提高DEM提取的精度和一致性,消除因几何畸变或影像拼合造成的误差3.应用:遥感影像拼接、时序变化分析、DEM融合等趋势和前沿1.人工智能(AI)在DEM获取中的应用: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图像配准和点云处理效率2.SAR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提高DEM精度和扩展应用领域,如地震监测和地表变形分析3.多源数据融合:综合利用不同传感器和遥感技术的优势,提高DEM的精度和信息丰富度地形校正方法概述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地形校正方法概述数字高程模型(DEM)1.基于立体匹配的DEM生成技术,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地形信息,构建三维高程模型2.航空激光雷达(LiDAR)技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反射信号,精确获取高程数据。
3.光学立体测量技术,基于遥感影像对中的高程信息,进行几何纠正和高程提取RPC(有理多项式系数)地形校正1.利用卫星传感器拍摄影像时记录的RPC参数,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2.RPC模型包含与传感器位置、指向和成像几何相关的系数,可用于修正影像畸变3.RPC地形校正精度较高,简便易行,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影像处理中地形校正方法概述1.结合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构建逼真的3D场景模型,呈现真实地形环境2.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场景的交互和可视化探索3.3D场景建模可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灾害评估提供决策支持SAR(合成孔径雷达)地形校正1.SAR影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成像能力,可获取地形起伏信息2.根据SAR影像的系统特性和几何参数,建立地形校正模型,修正影像畸变3.SAR地形校正技术在山区和植被覆盖区域有着独特优势,可提供精确的地形信息3D场景建模地形校正方法概述1.多源数据融合:结合不同传感器和数据的优势,提升地形校正精度和信息丰富度2.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化和优化地形校正流程3.云计算和分布式处理:通过云平台的算力和分布式计算,实现大规模地形校正和三维建模。
趋势和前沿 多项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多项式地形校正多项式地形校正1.基本原理:-利用多项式函数对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变形进行建模和校正,消除地形起伏对影像几何精度的影响常用的多项式模型包括一次、二次和三次多项式,其中二次多项式应用最为广泛2.方法步骤:-根据地面控制点(GCP)生成影像的几何变换参数利用变换参数构建多项式地形模型(DTM)基于DTM对影像进行重采样,输出地形校正后的影像影响因素1.GCP分布和精度:-GCP分布均匀、数量充足且精度较高,才能保证地形校正的精度GCP的选择和采集方法直接影响地形校正结果2.多项式阶数选择:-多项式阶数越高,模型拟合精度越高,但计算量也越大通常,对于起伏较小的地形,一次或二次多项式即可满足需求;对于起伏较大的地形,需要采用三次或更高阶的多项式多项式地形校正精度评价1.精度指标:-地形校正精度通常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最大绝对误差(MAE)表示RMSE反映了地形校正误差的整体分布,MAE反映了最严重的误差2.影响因素:-GCP分布和精度、多项式阶数选择、影像分辨率以及使用的算法都会影响地形校正精度应用领域1.地质制图:-地形校正后的遥感影像可用于制作高精度的地质图,提取地质构造和岩性信息。
2.土地利用分类:-地形校正可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误分类,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3.水文建模:-地形校正后的遥感影像可用于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支持水文建模和水资源管理样条插值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样条插值地形校正样条插值地形校正:1.样条插值是一种曲线拟合法,可用于生成平滑连续的曲面,描述地形起伏2.在地形校正中,使用样条插值可以将原始遥感影像上的像素值赋予纠正后的地形曲面上相应的位置3.样条插值地形校正方法根据控制点数量和分布分为规则点阵和不规则网格两种,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等优点引入趋势数据】: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样条插值地形校正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提出了基于张量积B样条插值的高精度地形校正方法,有效提高了校正精度和效率利用生成模型】:生成模型,如神经网络,也被引入到样条插值地形校正中这些模型可以从原始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中学习复杂的地形特征,进而生成更准确的地形曲面,为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提供基础最小二乘法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最小二乘法地形校正最小二乘法地形校正主题名称:数据准备1.影像选取:选择具有高分辨率和低地形失真的影像,最大限度减少地形起伏对校正的影响。
2.DEM获取:获取覆盖研究区域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校正参考3.控制点收集:手动或自动收集图像和DEM之间的同名控制点,用于建立校正方程主题名称:校正模型1.最小二乘法原理:模型通过最小化校正后的影像和参考DEM之间的差异,来估计校正参数2.多项式模型:使用一组多项式方程描述图像的几何畸变,其中一次项表示平移,二次项表示旋转和缩放地形校正精度评估遥感影像地形校正遥感影像地形校正地形校正精度评估主题名称:精度验证方法1.地面验证:使用地面控制点(GCP)或全球定位系统(GPS)记录数据,与校正后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校正精度2.独立影像对比:选取两幅不同时空的影像,进行地形校正处理,比较校正后重叠区域DEM的一致性,评估校正精度3.统计检验: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等统计指标,对校正后的影像与参考数据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校正精度主题名称:精度影响因素1.GCP分布:GCP的分布密度、位置精度和海拔高度精度会直接影响地形校正精度,通常要求GCP均匀分布且精度较高2.校正模型:不同的地形校正模型(如多项式模型、径向基函数模型)具有不同的拟合能力,选择合适的模型有助于提高校正精度。
感谢聆听数智创新变革未来Thank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