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常见病毒》课件.ppt

7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77360057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1M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第第第第三节三节三节三节    常见病毒常见病毒常见病毒常见病毒1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2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 •流流感感病病毒毒( (influenza influenza virus)virus)是是流流感感的病原体的病原体•分甲、乙、丙三型分甲、乙、丙三型•引起人和动物流感引起人和动物流感3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 呈球形,直径呈球形,直径80~120nm,,由由核衣壳和包膜核衣壳和包膜构成4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1 2435 6 7 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分节段的((-)) SSRNAPA RNA多聚酶多聚酶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RNP))5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包膜包膜:内层基质蛋白(内层基质蛋白(M1)) 外层外层----脂质双层脂质双层 糖蛋白突起(糖蛋白突起(HA、、NA)) M2组成组成核衣壳核衣壳:由病毒由病毒RNA(分(分7或或8个节段)个节段) RNA 多聚酶、多聚酶、 核蛋白(核蛋白(NP))6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包膜内层包膜内层M1M1蛋白蛋白: :•位于包膜的内层位于包膜的内层。

      •增加包膜硬度和厚度增加包膜硬度和厚度•保护核酸、维持病毒外形保护核酸、维持病毒外形•AgAg稳定,具型特异性稳定,具型特异性•相应抗体无保护作用相应抗体无保护作用12 43 56 78M2M17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包膜外层包膜外层•脂质双层结构脂质双层结构•M2蛋白蛋白:是膜通道蛋白是膜通道蛋白•表面有两种刺突表面有两种刺突–血凝素血凝素( (HA)HA)–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 (NA) NA) •HAHA和和NANA抗原性易变异抗原性易变异12 43 56 78NAHA8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1 1 1 1)血凝素)血凝素)血凝素)血凝素( ( ( (HA)HA)HA)HA) •糖糖蛋蛋白白•三棱柱状突起三棱柱状突起12 43 5678NAHA9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作用:作用:–①①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作用:凝集人、鸡、作用:凝集人、鸡、 豚鼠等的红细胞豚鼠等的红细胞–②②介导介导吸附吸附和穿入和穿入宿主细胞宿主细胞–③③免疫原性免疫原性→→相应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相应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抑制血凝现象抑制血凝现象----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病毒,属主要的保护性抗体。

      中和病毒,属主要的保护性抗体–④④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124 35678NAHA10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2 2)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 (NA)NA) •糖蛋白,蘑菇状突起糖蛋白,蘑菇状突起• 作用作用–①①促进病毒释放:具酶活性促进病毒释放:具酶活性→→水解宿主细水解宿主细 胞表面胞表面N N--乙酰神经氨酸乙酰神经氨酸–②②促进病毒扩散:促进病毒扩散:液化细胞表面的粘液液化细胞表面的粘液–③③③③NAAg→AbNAAg→Ab,,抑制抑制NANA的水解活性,无中和的水解活性,无中和 作用–④④④④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124 35678NAHA11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核核心心•单负股单负股RNA(7RNA(7~~8 8节段节段) )•核蛋白核蛋白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 (RNPRNP))•RNARNA多聚酶蛋白多聚酶蛋白核蛋白抗原稳定,具核蛋白抗原稳定,具型特异性型特异性12 43 5678RNA多聚多聚酶蛋白酶蛋白RNP核衣壳,核衣壳,螺旋对称螺旋对称12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 (二二) )分分型与变型与变异异•1.1.分型分型:据:据NPNP和和M M蛋白的蛋白的AgAg性不同性不同     甲甲( (A)A)型型 将流感病毒分三型将流感病毒分三型 乙乙( (B)B)型型                   丙丙( (C)C)型型•甲甲型型再再据据HAHA、、NANA抗抗原原性性不不同同进进一一步步分亚型分亚型((H5N1H5N1、、H7N7H7N7等)等)。

      13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2 2、变异、变异•甲型易变异,两种变异形式甲型易变异,两种变异形式 ①①抗原漂移抗原漂移 ②②抗原转换抗原转换14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抗原漂移抗原漂移• 由于基因组自发的由于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点突变导致的抗原导致的抗原小小幅度幅度变异,称变异,称抗原漂移抗原漂移,,属量变属量变,引起,引起流感的流感的中、小流行中、小流行15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抗原转换抗原转换• 由于基因组发生由于基因组发生重新排列重新排列导致的抗原较导致的抗原较大幅度大幅度的变异,称为的变异,称为抗原转变抗原转变,属,属质变质变,,产生新的亚种,往往引起流感产生新的亚种,往往引起流感大流行甚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至世界性大流行流行16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1)鸡胚羊膜腔(初次分离)或尿囊腔)鸡胚羊膜腔(初次分离)或尿囊腔接种(传代)接种(传代) ;; ((2)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3)动物接种)动物接种——以雪貂最敏感以雪貂最敏感抵抗力:抵抗力: 较弱,较弱,56℃30min56℃30min灭活,室温下感染灭活,室温下感染性很快消失,对其他理化因素均敏感。

      性很快消失,对其他理化因素均敏感17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二、致病性二、致病性18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二、致病性二、致病性19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二、致病性二、致病性主要传染源:病人、病畜主要传染源:病人、病畜 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经飞沫主要传播途径:经飞沫潜伏期:潜伏期:1~4d病程:一般病程:一般5~7d20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三、免疫性:三、免疫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牢固的免疫力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牢固的免疫力,主要依,主要依赖于呼吸道局部的赖于呼吸道局部的SIgASIgA,,其中抗其中抗HAHA抗体最为重要抗体最为重要抗抗HA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抗抗NA抗体限制病毒释放和扩散抗体限制病毒释放和扩散细胞免疫:亚型间交叉免疫细胞免疫:亚型间交叉免疫21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四、微生物学检查四、微生物学检查    1、分离病毒、分离病毒 鸡胚羊膜腔鸡胚羊膜腔    2、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取双份血清测定血凝抑制取双份血清测定血凝抑制抗体效价效价增长抗体效价效价增长4倍或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3、快速诊断、快速诊断 免疫荧光法、分子生物学免疫荧光法、分子生物学方法22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1、建立流感监测、建立流感监测站,及时发现与隔站,及时发现与隔离病人;离病人;2、预防接种、环、预防接种、环境消毒;境消毒;3、中药与化学疗、中药与化学疗剂防治23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B Virus•19631963年年BlumbergBlumberg在多次输血的血友病在多次输血的血友病患者中发现澳抗,患者中发现澳抗,19701970年年DaneDane在电镜在电镜下看到具有传染性的下看到具有传染性的42nm42nm病毒颗粒病毒颗粒•HBVHBV在亚洲广泛流行,在中国约在亚洲广泛流行,在中国约10%10%人人口携带该病毒,全球约口携带该病毒,全球约3.53.5亿亿24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属嗜肝属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科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电镜下可见三种形态电镜下可见三种形态((((1 1)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Dane颗粒):颗粒):颗粒):颗粒):为完整的为完整的HBV((((2 2))))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Ø22nm,为,为HBV外衣壳成分外衣壳成分((((3 3)管形颗粒:)管形颗粒:)管形颗粒:)管形颗粒: Ø22nm,,长长50~700nm25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1、大球型颗粒、大球型颗粒•为完整的、有传染性的为完整的、有传染性的HBVHBV颗粒,又称颗粒,又称DaneDane颗粒颗粒。

      直径直径42nm42nm,,具双层衣壳:具双层衣壳:–外衣壳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含蛋白质构成,含HBsAgHBsAg;;–内衣壳内衣壳为为2020面体对称的核心结构,相当于一般面体对称的核心结构,相当于一般病毒的衣壳,含病毒的衣壳,含HBcAgHBcAg和和HBeAgHBeAg;;–其内部含其内部含HBVHBV的的DNADNA和和DNADNA多聚酶多聚酶26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HBsAgHBsAg外衣壳外衣壳DNADNA多聚酶多聚酶HBcAgHBeAgHBeAg 长股长股DNA短股短股DNA内衣壳内衣壳27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2 2、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直径22nm22nm,,大量存在于血流中,不含大量存在于血流中,不含DNADNA和和DNADNA聚合酶聚合酶, , 由过剩的病毒由过剩的病毒 衣壳装配而成衣壳装配而成HBsAg包包膜膜类类脂脂28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3 3、管型颗粒、管型颗粒• 实际为一串聚合的小球型颗粒实际为一串聚合的小球型颗粒包膜类脂包膜类脂大分子蛋白大分子蛋白HBsAg中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29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2、、HBV的的DNA((1))长股(负股,长股(负股,L-))((2)短股(正股,)短股(正股,S+):):为为L股的股的50%~100%,,5'端固定,与端固定,与L-5'端重叠互补。

      端重叠互补3'可变 整个整个DNA包含包含4个开放读码区段(个开放读码区段(ORF)、)、4个启动子和个启动子和2个增强子个增强子30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S+L L- -ORF四个区及其编码的抗原•包括有:编码编码DNADNA多聚酶多聚酶编码编码HBxAgHBxAg•S S区区•C C区区•P P区区•X X区区S S基因基因: :编码编码HBsAgHBsAg前前S1S1基因基因: :编码编码Pre S1 AgPre S1 Ag前前S2S2基因基因: :编码编码Pre S2 AgPre S2 AgC C基因基因: :编码编码HBcAgHBcAg;;前前C C基因基因:与:与C C基因基因共同编码共同编码HBeAgHBeAg31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3.5Kb mRNA: 3.5Kb mRNA: 编码编码HBcAg,HBeAgHBcAg,HBeAg, DNA, DNA聚合酶聚合酶 复制模板复制模板----前基因组前基因组RNARNA2.4Kb mRNA: 2.4Kb mRNA: 编码编码S S蛋白 2.1Kb mRNA: 2.1Kb mRNA: 编码编码S S1 1和和S S2 2蛋白。

      蛋白0.7Kb mRNA: 0.7Kb mRNA: 编码编码X X蛋白蛋白 3 3、、HBVHBV的复制的复制32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4、抗原成分、抗原成分((1))外衣壳抗原外衣壳抗原::HBsAg、前、前S1抗原、抗原、 前前S2抗原抗原2))内衣壳抗原内衣壳抗原::HBcAg、、HBeAg33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1 1、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HBsAgHBsAg) )•存在于存在于大球形颗粒外衣壳、小球形颗粒及大球形颗粒外衣壳、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管型颗粒中,中,HBV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感染的主要标志•由由HBsAg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HBs抗体,对抗体,对机体有保护性机体有保护性34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2 2、、PreS1PreS1、、PreS2PreS2 吸附作用吸附作用 抗原性强抗原性强 抗抗——PreS1PreS1和抗和抗——PreS2PreS2可阻断病毒与细胞可阻断病毒与细胞的结合的结合 35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3 3、核心抗原、核心抗原( (HBcAgHBcAg) )•存在于存在于DaneDane颗粒核心部位的表面,为内颗粒核心部位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衣壳成分•血中不易检测到血中不易检测到•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可表达有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可表达有HBcAgHBcAg•HBcHBc- -抗体抗体IgMIgM阳性,提示阳性,提示HBVHBV处于复制状处于复制状态。

      态36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4 4、、e e抗原抗原( (HBeAgHBeAg) )•存在存在于于HBVHBV内衣壳中,亦可在内衣壳中,亦可在HBVHBV复制时期,复制时期,由病毒转录、游离于血清由病毒转录、游离于血清中中•HBeAgHBeAg可作为体内可作为体内HBV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复制及血清具有强传强传染性染性的一个指标的一个指标•抗抗HBeHBe对对HBVHB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7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5、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黑猩猩是黑猩猩是HBV动物模型;鸭是广泛应用;原代动物模型;鸭是广泛应用;原代巨噬细胞培养巨噬细胞培养6、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较强 耐热、干燥、低温和紫外线,对耐热、干燥、低温和紫外线,对70%乙醇不乙醇不敏感,杀灭敏感,杀灭HBV可选用可选用50mg/L环氧乙烷、环氧乙烷、2%戊二戊二醛、醛、0.5%过氧乙酸、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等次氯酸钠等38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为病人和、传染源为病人和携带者携带者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经血传播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39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与与HBV在机体内持续增殖和机体由此产生在机体内持续增殖和机体由此产生免免疫病理损害疫病理损害有关。

      有关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3)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 40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 ::CTL::分分泌泌穿穿孔孔素素、、淋淋巴巴毒毒素素等等直直接接杀杀伤伤靶靶细细胞胞 迟发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42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3)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的病理损伤: • 肾小球肾小球• 补体补体--Ⅲ--Ⅲ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HBsAg 关节关节•+抗抗-HBs• 肝内肝内 →→ 栓塞栓塞→→坏死坏死→→重症肝炎重症肝炎• 43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乙肝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乙肝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重型肝炎、、无症状携带无症状携带、、肝外组织损伤肝外组织损伤等。

      等与原与原发性肝癌有一定关系发性肝癌有一定关系44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4、病后主要依赖抗、病后主要依赖抗-HBs和抗和抗Pre-S的保护45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g、、Pre-S1、、Pre-S2、、HBV DNA、、 HBeAgHBeAg、、抗抗抗抗- -HBsHBs、、抗抗抗抗- -HBcHBc ((IgM 、、IgG )、)、抗抗抗抗- - HBeHBe抗抗Pre-S1、抗、抗Pre-S2((IgM)、)、抗抗抗抗- -HBeHBe、抗、抗Pre-S2((IgG))检测方法:检测方法:ELISA、、PCR、、RPHA、、RIA等意义意义HBVHBV抗原抗体检测意义与应用抗原抗体检测意义与应用46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的检测:–目前主要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两对半 ① ① HBsAgHBsAg,抗,抗HBsHBs② ② HBeAgHBeAg,抗,抗HBeHBe③ ③ 抗抗HBcIgMHBcIgM 抗抗HBcIgGHBcIgG•其其中中以以HBsAgHBsAg的的检检测测最最重重要要,,作作为为筛筛选选血源必须检测的指标。

      血源必须检测的指标47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HBV微生物学检查的意义:•(1)(1)筛选血源筛选血源•(2)(2)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3)(3)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测定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测定•(4)(4)诊断乙肝病诊断乙肝病•(5)(5)判断预后判断预后•(6)(6)判断传染性判断传染性48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1、、一般措施:一般措施: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筛选供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筛选供 血员血员—减低血液途径传播减低血液途径传播加强婚前检查及性教育加强婚前检查及性教育严格消毒制度严格消毒制度—防止医源性感染防止医源性感染 49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2、特异性、特异性预防防 •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HBIG• ((1)母亲)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阳性的新生儿• ((2)与乙肝密切接触者)与乙肝密切接触者•人工主动免疫:乙肝疫苗人工主动免疫:乙肝疫苗 ((1)新生儿:)新生儿: ((2)易感婴幼儿和儿童)易感婴幼儿和儿童 ((3 3)高危人群:)高危人群: ((4 4))HBsAgHBsAg阴性者阴性者50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肝炎病毒的主要特性病毒病毒HAVHBVHCVHDVHEV形态形态27nm,,RNA42nm,,DNA30~60nm,,RNA36nm,,RNA27~38nm,,RNA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粪-口口血液、母婴血液、母婴血液血液血液血液粪粪-口口潜伏期潜伏期30d90d5w4~20w36d起病起病急性较多急性较多多缓慢多缓慢多缓慢多缓慢多缓慢多缓慢急性较多急性较多慢性或病慢性或病毒携带毒携带无无有有有有有有无无检测检测EIA、、RT-PCREIA、、PCREIA、、RT-PCREIA、、RT-PCREIA51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1)电镜下)电镜下HBV表现为哪三种形态?表现为哪三种形态?((2)什么是)什么是Dane颗粒?颗粒?((3))HBV的抗原组成有哪些?的抗原组成有哪些?((4))HB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的传播途径有哪些?((5))HBV的抗原抗体检测有何意义?的抗原抗体检测有何意义? 52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Dane颗粒:颗粒: Ø42nm,,有双层有双层衣壳。

      外衣壳相当衣壳外衣壳相当包膜,内衣壳呈包膜,内衣壳呈20面体对称结构,内面体对称结构,内有有DNA和和DNA多多聚酶53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54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急性肝炎•HBxAg诱导肝细胞表达诱导肝细胞表达MHC-I、、II类抗原,类抗原,并把肝细胞内的并把肝细胞内的HBV的各种抗原递呈给的各种抗原递呈给T细胞,引起细胞免疫,造成免疫损伤同细胞,引起细胞免疫,造成免疫损伤同时时HBsAg、、HBeAg、、HBcAg和和HBxAg等,等,成为成为T细胞攻击的靶子,导致肝细胞溶解细胞攻击的靶子,导致肝细胞溶解55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潜伏期潜伏期前驱期前驱期 — 1-2周,疲乏不适,低热,胃肠周,疲乏不适,低热,胃肠道症状,右腹部不适,疼痛,肝大道症状,右腹部不适,疼痛,肝大黄疸期黄疸期 — 以上症状加重,但发热减退,以上症状加重,但发热减退,黄疸(巩膜黄染、浓茶样尿),可持续黄疸(巩膜黄染、浓茶样尿),可持续1个月,转氨酶升高,肝功异常个月,转氨酶升高,肝功异常恢复期恢复期 — 症状减退,肝功正常症状减退,肝功正常56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57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封闭肝细胞,阻碍特异性封闭肝细胞,阻碍特异性CTL对相应抗原的对相应抗原的识别及对靶细胞的破坏,以致使感染持续存识别及对靶细胞的破坏,以致使感染持续存以。

      以•肝细胞外寄生的肝细胞外寄生的HBV及其释放,引起肝细及其释放,引起肝细胞反复感染,使病程呈慢性过程胞反复感染,使病程呈慢性过程•淋巴细胞带有淋巴细胞带有HBV导致导致IL2、、rIFN、、穿孔素穿孔素等产生水平低,影响其等产生水平低,影响其HBV的清除58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暴发型乙型肝炎(FHB)•HBV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突变,导致HBeAg不能合成此不能合成此时,肝细胞上的时,肝细胞上的HBcAg是是T细胞的重要靶抗细胞的重要靶抗原•没有游离的没有游离的HBeAg与与T细胞结合,不能阻止细胞结合,不能阻止并封闭并封闭T细胞对肝细胞上的细胞对肝细胞上的HBcAg的免疫应的免疫应答病人因答病人因T细胞与肝细胞上细胞与肝细胞上HBcAg结合而结合而对肝细胞发生强烈的攻击,导致对肝细胞发生强烈的攻击,导致FHB59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与HBV携带有关的因素1、宿主免疫细胞缺乏清除、宿主免疫细胞缺乏清除HBV能力能力((1))HBV的基因变异;的基因变异;((2))HBV在淋巴细胞寄生,损害免疫细胞功能在淋巴细胞寄生,损害免疫细胞功能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检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检出HBV-DNA及及HBsAg;;B细胞、造血干细胞有细胞、造血干细胞有preS1受体;受体;PCR法可在法可在胰、肾、小肠壁细胞中检出胰、肾、小肠壁细胞中检出HBV-DNA,,并可转录;并可转录;乙肝病人血清乙肝病人血清IL-2低于正常人。

      低于正常人60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与HBV携带有关的因素1、宿主免疫细胞缺乏清除、宿主免疫细胞缺乏清除HBV能力;能力;2、宿主遗传特性;、宿主遗传特性;3、宿主免疫耐受;、宿主免疫耐受; HBsAg能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呈自身抗原状态引起免疫耐受,未成熟的淋巴细胞与HBV接触也易呈免疫耐受状态61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与HBV携带有关的因素1、宿主免疫细胞缺乏清除、宿主免疫细胞缺乏清除HBV能力;能力;2、宿主遗传特性;、宿主遗传特性;3、宿主免疫耐受;、宿主免疫耐受; 4、、HBsAg激活激活TS,,抑制免疫应答;抑制免疫应答; 4、、HBsAg激活激活TS,,抑制免疫应答;抑制免疫应答; 62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HB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v大量HBV携带者的HBV感染流行区均为原发性肝癌高发区;v约90%的肝癌病人血清中有HBsAg或抗HBs等HBV感染的证据;vHBV慢性携带状态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约为非携带者的200倍;vX基因的反式激活作用63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乙肝病毒各种标志物的临床意义•HBsAg 感染的标志;感染的标志; 阳性禁止献血;阳性禁止献血; 所生新生儿应立即接种疫苗。

      所生新生儿应立即接种疫苗•抗抗-HBs 为保护性抗体,说明感染已恢复为保护性抗体,说明感染已恢复 并具有免疫力,无传染性并具有免疫力,无传染性乙肝病毒各种标志物的临床意义•HBsAg 感染的标志;感染的标志; 阳性禁止献血;阳性禁止献血; 所生新生儿应立即接种疫苗所生新生儿应立即接种疫苗•抗抗-HBs 为保护性抗体,说明感染已恢复为保护性抗体,说明感染已恢复 并具有免疫力,无传染性并具有免疫力,无传染性64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乙肝病毒各种标志物的临床意义•HBcAg 体内有体内有HBV复制的标志复制的标志 用特殊方法可从血清中检出用特殊方法可从血清中检出•抗抗-HBc 表明感染或感染过表明感染或感染过HBV,, ⑴⑴ 如滴度>如滴度>1::1000,常为正在感染,常为正在感染的标志;低滴度为以往感染的标志;低滴度为以往感染。

      ⑵⑵ IgM常作为急性肝炎的早期病原标常作为急性肝炎的早期病原标志;志;总总Ab和和IgG则表示感染过则表示感染过HBV65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HBeAg 病毒体内复制并有传染性的标志,先于病毒体内复制并有传染性的标志,先于HBsAg消失若与消失若与HBsAg持续阳性则提示持续阳性则提示转为慢性转为慢性HBsAg和和HBeAg均阳性的孕妇均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所生婴儿90%以上可成为携带者以上可成为携带者•抗抗-Hbe 表示体内表示体内HBV复制减弱,传染性减小,复制减弱,传染性减小,病情趋向好转病情趋向好转乙肝病毒各种标志物的临床意义66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Pre-S 、、PHSA-r 可作为可作为HBV复制及有传染性的标志复制及有传染性的标志•抗抗Pre-S1、抗、抗Pre-S2 前者在潜伏期即可检出,较抗前者在潜伏期即可检出,较抗-HBc出出现早;后者多在急性期出现它们持续时现早;后者多在急性期出现它们持续时间长,间长,IgG类抗体出现提示类抗体出现提示HBV被清除和疾被清除和疾病恢复。

      病恢复乙肝病毒各种标志物的临床意义67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HBV DNAP HBV复制及有传染性的标志复制及有传染性的标志•HBV DNA 为病原学标志,同时反映为病原学标志,同时反映HBV存在存在和复制及有传染性和复制及有传染性乙肝病毒各种标志物的临床意义68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SymptomsHBeAganti-HBeTotal anti-HBcIgM anti-HBcanti-HBsHBsAg0481216202428323652100Typical Serologic CourseWeeks after ExposureTitre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Recovery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Recovery69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IgM anti-HBcTotal anti-HBcHBsAgAcute(6 months)HBeAgChronic(Years)anti-HBe048 12 16 20 24 28 32 3652YearsWeeks after ExposureTitreProgression to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Progression to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Typical Serologic Course70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退退 出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HBsAg HBeAg HBcAb HBeAb HBsAb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IgM IgG + + + – – – 急性乙肝急性乙肝 + + – + – –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 – – – + + + 乙肝恢乙肝恢复期复期 + – – – – – HBsAg携带者携带者 – – – – – + 感感染过染过 接种过疫苗接种过疫苗   +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急性感染趋向恢复7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