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课件.pptx
22页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1949197612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19563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3公公营社社会媒体会媒体网网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迅即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新闻媒体进行调整与充实,建立起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公营新闻媒体网包括: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由新华通讯社和1952年9月14日创建的中国新闻社组成的国家通讯社网;以1949年12月5日成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人民广播电台网对于私营新闻媒体,党和政府自1950年起采用公私合营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3年基本完成4采采编合一合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1950年3、4月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确立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闻工作方针据此,新闻媒体在形式上实行“采编合一”制度和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在内容上逐步确立以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报道为主体,其中又以经济报道为中心的新闻报道模式5十年探索时期6十年探索时期百花百花齐放放 百家争百家争鸣全面建全面建设社会主社会主义引引进国外国外经验进行改版工作行改版工作报刊数量增加刊数量增加政治家政治家办报大大兴研究之研究之风7“双百双百”时期期8(1)1956年,针对新闻工作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等严重问题,新闻界掀起了一场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这次新闻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
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并发表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布改版:扩大报道范围(资,社,正,反,建设,生活);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报纸由4版增至8版;(2)新华社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在提高报道质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3)广播系统的改革在纠正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中的某些错误中展开:改进新闻报道,扩大取材范围;开展广播批评;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办好文艺广播改版改版工作工作9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新闻工作经验被大量引进到中国新闻界,成为党报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在总结党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杰出的党报工作者胡乔木、范长江、邓拓等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强调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做“人民的公仆”此外,新民报老报人赵超构总结其在社会主义时期办晚报的经验,提出了包括“短、广、软”方针在内的有关怎样办好社会主义市民报的观点复旦大学新闻学系系主任王中在其撰写的新闻学原理大纲中提出了党报的两重性、社会需要、读者需要、按经济区域办报等新观点引引进外外国国经验总结以以往往经验10全面建全面建设社会主社会主义时期期11报报刊数刊数刊数刊数量增加量增加量增加量增加报刊数与报刊发行量逐年增加,全国邮发报纸总数1957年为1325种、1958年为1776种。
报刊品种开始增多,报业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党报系统增添了红旗杂志等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理论机关刊物、党的县委机关报等新品种,晚报、体育报、企业报、农民报、摄影报等各类报刊大批问世广播事业的发展,表现在一大批中等城市的人民广播电台的创建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电视事业诞生了,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以及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在1958年先后建成,至1961年已发展到19家新华通讯社明确提出要成为“消息总汇”,并加强与人民日报社的合作,其各地分社与当地的人民日报记者站合并12政治家政治家办报在宣传报道上,反右派和“大跃进”是50年代后期的基本主题反右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思想,要求各省委、直辖市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报纸和刊物,并告诫“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后,新闻媒体为之推波助澜,在工农业生产“卫星”报道中出现了大批假新闻、假照片,以及“异想就能天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狂热口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及时觉察到这些问题,并多次强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要求新闻媒体如实、公开地报道灾情,“假话一定不可讲”。
13大大兴研研究之究之风在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之时,毛泽东于1961年前后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得到恢复与发扬,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采写了雷锋、大庆和焦裕禄等一大批有血有肉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人物与集体的典型报道同时,新闻媒体还积极发挥传承文化、传递知识和提供娱乐等多种功能1960年底,人民日报决定部分改版,增强报纸的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人民日报的“长短录”等一批高质量的杂文专栏应运而生14收收获与意与意义:是建国以来新: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界的一件大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解放与更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受到了读者的欢迎15局限性局限性“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步成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因反右扩大化等原因夭折之后,新闻媒体开始成为当时的文化批判运动的主要阵地点燃了“文革”的导火线16文化大革命时期17报纸与期刊与期刊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文汇汇报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一文,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中共中央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据统计,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出版的新闻学著作只有43种重要的新闻专业刊物新闻业务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迫停刊,一些新闻团体如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也被迫精停止活动18小小报的的发展展“文文化化大大革革命命”开开始始后后,随随着着各各种种“红卫兵兵”组织和和“造造反反”组织的的出出现,社社会会上上涌涌现出出一一大大批批“文文革革小小报”与与“红卫兵兵”小小报作作为特特定定历史史时期期的的产物物,从从19661966年年夏夏到到19681968年年秋秋是是小小报的的活活跃时期期当当群群众众组织因因对领导和和运运动的的形形式式持持有有不不同同的的观点点而而形形成成相相互互对立立的的派派性性组织时,小小报便便成成为党党同同伐伐异异的的工工具具,互互相相攻攻击,恶意意谩骂甚甚至至肆肆意意歪歪曲曲事事实,刊刊登登一一些些未未经核核实的的小小道道消消息息,内内幕幕新新闻,扰乱乱了了正正常常的的社社会会秩秩序序小小报毕竟竟是是时代代的的特特殊殊产物物,是是无无政政府府主主义的的体体现,缺乏最基本的,缺乏最基本的纪律律约束,引束,引发各种各各种各样的混的混19广播广播电视事事业196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地方人民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一律停止编辑和播送地方自办节目,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以后,地方电台陆续恢复了少量的自办节目,但是基本没有地方特色,同中央台的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基绝对保持一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以来形成的庄重,朴实,亲切自然的播音风格被破坏这一时期,广播事业第一次停步不前,跌入谷底,但广播事业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发展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一步扩大农村有线广播的得到较大发展20“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也使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事业遇到暂时的挫折其实早在1959年我国就开始了彩色电视的研制,到1960年我国的彩色电视实验已经取得成效1973年10月1日,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城市进行了彩色电视节目的试传,这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和电视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1谢谢大家大家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