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分析教材整体结构修订.doc
4页分析教材整体结构修订,思考教学策略调整 通途 2014,9,19新修订的教材,集中了众多专家和第一线教师的智慧教材的修订来源于课标的修订,教材编写遵循的原理,也是我们教学遵循的原理我们学习新教材,主要是学习其中蕴含的思想我们将教材修订的思想学习透了,才更有利于今后教学调整关于教材修订的学习,我认为,除了大家谈的具体方法层面的内容外,我们还要关注教材修订的整体思想,这有利于指导我们今后整体设计和调整教学计划第一,我们要关注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问题教材编排,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编排方式直线式关注体现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知识逻辑性,一般整体出现一类知识后,再出现下一类知识,同样内容不重复出现直线式编排着重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但直线式往往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协调螺旋式则关注学生的认知顺序,按学生接受能力,将一类知识分层展示,逐步加深认识螺旋式体现了学生认知规律,但螺旋式往往将一类知识的整体结构拆散,学生感到散,乱,学完后还不知道到底学了什么为此,教材编者既要顾及知识的整体和结构,还要顾及学生的可接受性,直线式和螺旋式的度的把握,事实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比如,这次修订,将一些分散的知识整体化了。
螺旋式和直线式问题,不只是编写教材者考虑的问题,而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问题,知道这些,才能整体规划自己的教学,才站得高看得远第二,要关心年龄段问题年龄段问题,不仅仅是编写教材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符合年龄段的教学手段学生才能学懂、学的科才学比如,低段教学,一般要充分利用直观,离开直观,学生学往往不懂,但到高段,当然你也可利用直观,但利用直观过多,学生反而会厌倦,教学也显得不经济,此阶段有些问题教师直接调动学生逻辑思维,很快就会解决关于年龄段,最早是皮亚杰的分类皮亚杰一般是将儿童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 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但皮亚杰的分类,只是个宏观分段,而且没考虑教育能促进儿童加快思维发展的因素我国心理学专家通过各个实验数据,将小学儿童思维、概念、推理的发展做了具体分段,我举几个方面来简单说明:(1)数的概括能力发展:一年级(7—8岁)基本属于具体形象概括;二、三年级(8—10岁)是具体形象概括向“直观形象抽象”概括过渡阶段;四、五年级(10—12岁)大多数进入初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2)比较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学生对事物的相异点比相同点更容易发现。
这就启迪我们,教学中一般先让学生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点,而后发现相同点教材在呈现知识中也考虑到这一点3)分类能力的发展:小学二年级学生,可完成熟悉的事物的字词概念的分类但能正确说明分类标准,则要晚得多大多用事物的外部特征说明分类的依据四年级开始,具有了几个组合前提条件下内容的分类的能力4)推理能力发展:儿童首先掌握直接推理,即由一个前提引出结论的推理;逐步向间接推理,即由几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过渡推理能力发展分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年级及以后三个阶段到高年级基本能进行任何格式的直言三段论推理归纳推理分四级水平:算数运算中的直接归纳推理,简单文字运算中的直接归纳推理,算数运算中的间接归纳推理,初步代数式的间接归纳推理课标的分段,宏观很多依据也来自学生的年龄段的特征教材的编写,在微观上除掉思考螺旋式和直线式外,同时也在思考年龄特征,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确定课程的编排教材编写第一准则是使学生能学懂,而后才是其他目标和准则这次修改,我发现很多方面关注了年龄段的问题,从教材降低难度就看出这些思想和意图新教材下教师的教学,从宏观上,要关注两个个问题:第一,由于修订后的一些内容呈现的先后位置变了,故对应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也有变化,起点知识有变化,教学整体规划要有变化,教学方法模式也要变化。
第二,修订后有一些增加的内容,对新内容,教师要把握知识的原理,以此为思路启发学生学习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例1 鸡兔同笼问题:鳮兔共60只,腿共200条问:鳮兔各多少的只?该类问题原来是在六年级上册出现,该类问题在原六年级上册,解法之一是假设法,假设法的思维基础是假言推理:假设鳮全为兔,总共腿多了60×4-200=40每一只鸡变兔,则多2条腿,共多40条腿,故鳮的只数为40÷2=20,兔为60-20=40修订后在四年级下册出现教材将其安排到四年级,能提前渗透该数学推理模型,是数学推理学习的螺旋式策略但给四年级学生讲解该内容和给六年级学生讲解该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起点知识肯定与六年级相差很多四年级学生只是进入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水平,不如六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也没发展到位,只是初步具有了几个组合前提条件下推理能力学生若用尝试法解题该题好理解一些;我不知道教材是采用何方法解决该问题的,姑且就说假设法,这要用到假言推理的思维形式而若用假言推理,基于四年级学生对假言推理不熟悉,教师要将述解法分解,放小步启发学生才能理解我针对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将上述解法思维启迪步骤按产生式理论分解如下:如果鳮全为兔,那么每只都4条腿(单一前提下推理);因为每兔只4条腿,共60只兔,所以总共240条腿(二个前提下推理);因为鸡全变兔后总共240条腿,原来共200条腿,所以腿多了40条(二个前提下推理);因为每一只鸡变兔多2条腿,共多40条腿,所以鸡的只数为40÷2=20(二个前提下推理)。
学生想学会上述思考,教师则在教学中要多多借助直观,学生多多在直观体验中反复感悟、讨论、交流更促进理解例2 六年级数学广角中增加了这样一道题:该问题原教材没有,是个新增加的内容从宏观教材结构看,它安排在学习圆之后,我估计是配合圆的知识,以圆的知识为基础出现的,应该是圆问题处理思想的拓展对学生,教师自然要引导学生用归纳推理来解决了但有的学生不按教材的思路走,有自己的独特想法,面对学生的各个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自己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结果会是1?把握原理了,才能指导学生正确地归纳,这涉及极限知识了该问题有多种证明途径,我给出一个简单易懂的方法: 等比数列a1,a1q,a1q2,…a1qn-1求和公式为:sn=由该公式可得:++++……+==1- 故++++……++……=【1-】=1-=1掌握了上面的原理,在启发学生归纳推理时,教学思路就明确和开阔了解决思路1(从数的角度解决):+=+=+=发现规律:分子与分母总是差1,而随着分母的不段扩大,则结果越来越接近1.解决思路2(从数的角度解决:由:++++……+=1- 可启迪我们按下面思路引导学生:由+=发现=1-,即+=1-;由+=发现=1-,即++=1-;由+=发现=1-,即+++=1-;随着项的不断增多,减数越来越趋近0,故整个和趋近1.解决思路3(数形结合):见教材中用线段和圆。
有了各个思路,则会面对学生的各个奇异的想法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