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学设计.docx
22页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设计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设问导入、探究、实践、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境,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体味歌词的意境美,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大胆的将歌曲活泼的小快板风格表现为优雅的骑驴赏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整恰当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最后通过对歌曲尾声的处理和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在轻松氛围中结束教学 教学重点: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来表现作品 教学难点: 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㈠设问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 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㈡初步感受 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 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
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 3.教师即兴点评 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 二、探究 (一)赏析作品标题(播放课件踏雪寻梅) 踏:游赏,用脚轻踩,指代作者轻松惬意的心情 雪:象征着纯洁美好指代高洁 寻:初意寻找,也指代寻访意喻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向往 梅:腊梅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常用来表达一种坚强不屈、超拔脱俗的志趣风格 (二)歌词分析(出示课件) 1.出示歌词,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让我们边来诵读诗边来寻找答案 2.词作者介绍:(出示课件) 《踏雪寻梅》词作者刘雪庵(1905-1985)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代表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等等 3.屏幕中出现诗中的生词解释 A、“霁”——雪后放晴温和的暖阳使人心情愉悦) B、“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灞桥一般修建在城郊或乡村,这样的地理位置烘托出安静的氛围) C、骑驴——表现文人雅士的儒雅、怡然自得 D、响叮当——驴铃的响声衬托更加幽静的氛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铃儿的响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离作者向往的梅林越来越近,心境更舒畅) E、好花采得瓶供养——找寻到知己,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的由衷热爱 F、伴我书声琴韵——采枝腊梅,伴我读书弹琴,共度这幸福美好时光,作者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培养像梅花一样不屈的品格。
(三)朗读歌词 师: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描绘不畏严寒的腊梅瞧,那骑驴的雅士在为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就让我们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意境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介绍曲作者黄自,出示课件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三、实践 1.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用X X︱X X X音型伴奏) 2.出示歌谱(课件)学生随乐用lv哼唱旋律 3.学生随琴视唱曲谱教师及时鼓励、纠正、评价 4.学生找出难点,教师引领,突破难点 5.视谱唱词 6.表现歌曲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哪一句应该唱的强一些,为什么? 0 1 3 5︱ì 7.6︱3 6 5︱ 好花采得瓶供养 师:“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发自内心地感叹。
抒发作者对梅花由衷的热爱哪一个字唱得更强些呢?——“花”,(力度记号强,用f表示曲谱中出现记号) ②、师: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如果要表现驴儿从远处慢慢走近的铃声,怎么演唱?(力度作渐强处理) ③、师:之前我们就讲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哪些记号? ④、师:歌曲开始部分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让我们一起唱唱看看教师点评,示范 四、拓展: 1.播放导入时的《踏雪寻梅》课件(活泼欢快)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课刚开始时听到的那个版本,比较我们自己演唱的这个版本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即兴点评前者活泼欢快,有点像骑着马在采花,而后者更像骑着驴在寻花,表现出了歌曲的不同的意境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含蓄美和意境美,这首艺术歌曲《踏雪寻梅》词曲都堪称经典,我们听到的很多的版本速度偏快,表现出非常活泼、欢快的情绪,但实际却忽略了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常说演唱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歌曲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们应该尊重作品,尤其对经典作品更应该安静的审视。
3.根据作品的意境再次演唱歌曲(有控制,内敛的表现) 4.师:尾声老师做了一点点修改,同学们听一听,谈谈感受(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 生:表现赏花人骑驴渐行渐远,同时也引发人无限遐想 五、小结: 师:今天的我们一起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其实关于“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传说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所以后来唐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句在霸桥风雪中的驴背上仿佛告诉人们下雪天骑着驴子在灞桥上走过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骑驴李白、杜甫也不例外改天我们也骑上一回,体验一下孟浩然般踏雪寻梅的乐趣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
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追寻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作品的内涵,用你们更美好的声音来诠释作品! 2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对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有关梅的诗词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梅 师出示图片,请生辨别是什么花?(图片背景音乐《梅华引》) 师介绍梅花 二.踏雪寻梅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与梅花有关的歌曲《踏雪寻梅》,那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想到了在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花香扑鼻的画面······心旷神怡啊! 1.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的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
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1.出示歌词,让生自己朗读歌词,找找词中不理解的地方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雪庵写的词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方式来读一读歌词若有不懂得可以向老师询问 “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同学们读的有点乱,我们尝试一下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朗读歌词 请生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第四小节和第十三小节两句弱起拍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3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中第一节中国画单元课,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通过对大量优秀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同时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阶段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墨的表现方法,并通过笔墨来抒发情怀,展现有个性的笔墨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梅花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2.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韵味 3.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国画技法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梅花”这一绘画题材的观点,然后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关注中国传统绘画,增强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梅花,了解结构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谁被誉为“花中君子”,在凌寒中怒放,傲然挺立 生:梅花 2.师:谁能回忆起关于梅花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梅花品格的理解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梅花给人一种坚强的精神。
生:梅花品格高尚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3.分发知识表,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 教师总结: ①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彩斑、淡黄、淡墨、纯白等 ②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