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
5页幼小衔接之我见明确(4方面):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方面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升入一年级以后,孩子们所处的校园更大了对孩子们来说的学习生活环境也相对变复杂了比如说:孩子们上厕所不像幼儿园那样在本班教室中,上厕所老师会催促去上,随时可以去上,而小学中需要孩子自己知道下课时及时上好厕所平时,孩子们的音乐课啊,美术课啊,也许还要到其它专用教室上课,上大操场去做操、上体育课等等所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体验因此,有机会的话,我也建议家长朋友们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第二方面是班级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每天都有2位老师和1位阿姨保护和陪伴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老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老师执教,一节课一轮换,所以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生疏在小学的教室里,我们给每个小朋友安排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基于孩子的成长需要和教室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将两张桌子合在一起,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三方面是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幼儿园里迟点就迟点,没有关系但进入一年级就不能随便迟到了小学会有早读课,老师会组织小朋友开展内容丰富的早读所以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养成上幼儿园要准时,不迟到否则孩子会不习惯小学后的每天早起在小学中,上午,一般有早操、有3节课,每节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这10分钟主要用于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上厕所和适当的休息上课的时间比起幼儿园有了明显的增加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之间,是不安排餐点的所以大家要和孩子一起养成早起的习惯,保证用早餐的时间,吃饱、吃好,以确保上午近四个小时学习的基本需要第四方面教育内容与评价方式变化更为明显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形式以轻松活泼的游戏为主,适合儿童身心特点而进入一年级后,学习有了明确的任务、目的,而且以各门学科形式出现目前,一年级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品德与生活等这就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掌握一定量的知识,以考试的形式加以检验听了我刚才的介绍,家长可能会心情紧张,或者说有点担心怎么有这样多的变化,我的孩子能适应吗?其实大家不必有太大压力,更不要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使他们对升学感到畏惧,害怕。
有时候,当孩子比较调皮时,我们可能会跟孩子开玩笑:“你呀,好日子要过完了!”“看你到了小学还能不能这样开心在地玩了?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或多或少在心理上会产生畏惧,有时候也许会问:“妈妈,是不是上小学很苦的?”“爸爸,是不是到了小学要做很多作业?”这时候,我们应该帮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生活的向往准备(3个方面)1、心理准备: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书本,新书包,羡慕红领巾等这种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所以此时,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你长大了,真了不起,再过一学期马上就能成为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千万不可说某某学校不好,某某老师不好,这样学生听了心里会有一定的阴影所以,不管上哪所学校,你应该对孩子说,这所学校是最好的,学校的老师是最好的,这样才会更加激发孩子的自信,感觉到自己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感谢到骄傲。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2、能力准备: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1)生活自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会影响他的学习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尺子很多家长可能很奇怪,用橡皮还要学的,都会用其实不是,我们很多孩子是不会用橡皮,擦不干净,甚至把本子擦破,我们要教孩子一手扶本子,一手拿橡皮,一点点用力擦尺子也有很多孩子不会用,我们要教孩子正确使用尺子画线2)整理东西的能力 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每天睡觉前,要整理好书包,有美术音乐课的要准备好配套的学具、乐器、颜料等物品,遗忘是孩子通病。
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上课前要求全班拿出书本文具时,有的孩子翻遍书包也拿不出来,还有的会举手请老师帮忙一起找了解后才知道,在家里从准备文具、理书包,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代劳的因为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孩子上学已经比幼儿园要辛苦很多,与其“浪费”时间做这些“额外劳动”,不如让孩子早点睡觉,好好休息其实,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比起练习题,更重要的恰恰是这些“额外劳动”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孩子入校后最要紧的事情3)转述能力 一般来说现在学校都有校讯通,低年级的家庭作业都发短信通知,但难免有时老师会忘记,这种时间有些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是忘记做,或做错地方,那有可能是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比,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1)作业意识 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刚开始也会不适应所以,对于我们家长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首先,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有作业必完成)2、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边做边玩,在规定时间内,不拖拉;有些孩子习惯特别不好,交上来的作业皱巴巴,甚至夹着米饭,菜汤都有,这们的作业能做得得好吗?3、做事遇到困难要会请教别人(老师或同伴,自主学习知识的表现)。
4、其次,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2)注意力和倾听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刚入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坐不安稳、听不专心,凳子左右摇晃,身体趴在桌上,有时甚至头枕在手臂上,也有一只脚坐在屁股底下的手里小动作不断,(玩橡皮玩铅笔玩书角和同桌讲话……)(给孩子买的学具尽量简洁,不要像玩具,这是我今天上课的时候从孩子手上交上来的,拿了这样的橡皮他怎么可能不去玩,我们给孩子买橡皮就正方的,绘画橡皮,又擦得干净,买尺子,就选透明的,不要带有迷宫的,放大镜的,都不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坐四十分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现在可能慢慢地培养孩子们静得下来例如玩“木头人的游戏,走飞行棋等到实在是习惯差的,给他一条凳子,不要有靠靠的那种,不要靠墙,让他小手放膝盖,小脚放放平,每天坐个五分钟 上课其实是倾听和思考的过程(听老师讲,听同学讲),一个善于倾听,能独立思考的孩子,她的上课效率往往更高,学得好,所以平时,培养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例如,家长要求孩子完成一个任务时,提醒孩子要看着家长的眼睛,能更明确说话的要求,另外还可以听些矮小的故事让孩子复述。
提醒家长朋友们要多放手让孩子干些事情,人的思维在劳动中变得更有条理,更有逻辑3)阅读能力的培养 说到阅读,首先提到的应该是识字现在的小学新教材中,对孩子识字量的要求是很大的,孩子一边要学拼音,一边要识字,是挺累的,其实很多字,孩子平时的生活中都可以学习了当然这个学习不是像课堂上那样正经地学,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潜移默化中来学习,比如我们不经意使用到的生活中的识字,孩子吃的零食袋上,街上招牌上的字等,识字量大的孩子上一年级后遇到的困难会少很多,他会更自信,也自然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拥有更多的培养能力的机会孩子阅读的能力是从听故事开始培养的听故事过程,很好地提高了孩子听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家长能保证每晚有二十分钟“家庭读书时间”那对孩子将人是终身爱益的同时也可以由开始的听,最后慢慢过渡到自己独立地看这个年龄的孩子独立看时最喜欢看是走迷宫,找不同,亲子共读可能选择一些精美的绘本,一但孩子的习惯养成,就会使自己的词汇更丰富,无论是平时的交流还是上课的表达都会准确,对将来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4)数学学习注重生活化关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幼儿园的数学思维班就很好,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100以内计算很快,数学没问题了,其实加减运算只是数学里计算一块,新课程的数学范围很广,一,二年级不有钱的认识和运用,有钟表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角的认识,规律的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等,等到小学课堂上教了才接触那真得是很累的。
(5)写字姿势你到孩子读小学才注意他的握笔姿势吗?那太迟了,很多孩子早已开始握笔学写自己的名字了每当人的一种行为如果一开始没有注意规范,养成习惯就难改了孩子有很多握笔姿势不对,主要表现在“双姿”不正:一是坐姿不正;二是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写字速度、写字质量,而且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近视、脊柱变形等当孩子拿起笔,不管他是写字还是画画,必须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小屁股坐正,小脚摆平,本子放好,认认真真的开始做每一件事发现孩子有不对之处一定要及时,严厉指出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谅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