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老师,别再表扬我.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48074934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4.95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老师,别再表扬我小林是名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我经常见她课间在校园的角落背书一日,我在课上 表扬小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谁知,下课后小林找到我,并对我说:“老师,请您 别再表扬我了"我很是惊讶,学生是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为什么小林例外呢?症结:怕表扬背后的群体心理事后我了解到,原来小林常常被身边的同学排挤,还经常被冷嘲热讽久而久之,她 变得怕被表扬学生因兴趣、性格、特点等不同而组成不同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大于 个人,小于班集体,所以,无论对班集体谴是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个影响力 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小林宁愿不要老师的表扬,也想得到身边小群体的认可, 可见小群体对她的影响较大剖析:群体心理的两种表现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 式的总和案例中的群体心理有两种主要表现其一,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完全形成,他们的言行、心理常受身边 环境的影响小林所在的小群体成员成绩优异,但大部分自视甚高他们崇拜会学、会玩 的“聪明”学生,对那些“死学习”的人嗤之以鼻,因为这违背了他们群体的价值观:玩 得好,学得好小林出于从众心理,不能接受老师如此表扬。

      其二,学生小群体中常被老师表扬、被群体认可的学生也会被同伴崇拜于是,班级 很多孩子会不自觉地向他们靠近,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小林所在小群体崇拜“智商高” 的学生,那么小林即使不是高智商,她也想将自己“伪装”成高智商的样子来获得同伴的 认可策略: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场域个体融入群体后,思想和行为与群体保持高度一致,群体心理对个体行为有着直接的 导向作用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呢?正面评价,积极引导小林所在的小群体对“聪明”的认识有偏差我们不妨用“学 习评价表”来定义“优生”,从作业书写认真、早读书声琅琅、乐于助人、上课积极举手 等多个维度制订评价细则,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智商高”才是“优生”同时,我将这些 评价细则“可视化”,分组下发评价表,采取组长测评、组员互评、个人自评的方式获得 积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找到真正值得崇拜的对象制订规则,规范群体小群体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这些规则由个体自发形 成并遵守我们时常发现一些“顽固个例”,学生前一秒在办公室还泪如雨下,后一秒就 将老师的教诲抛诸脑后,教育效果非常不好其背后原因是教师忽视了群体效应,忘记把 这些个体置于群体中去思考解决方案。

      所以,班主任也需要引导小群体制订科学合理的规 则小林之所以惧怕老师的表扬,就是因为她所在小群体形成的规则不合理,与班级公约 不一致树立榜样,传播效仿每一个群体中都有一位“领袖人物”,是群体的灵魂与核心 在班集体中,班长是这个群体的核心人物但一个领袖是不够的,班主任还要打造班委会 班委会中的成员不能全部指派,这会让同学不服,管理无效,也不能全部选举,这会让班 级内部产生小团体因此,班委会成员应由老师指派和学生选举共同产生,班主任需权衡 这两类成员的比例和职务,统一思想,组建高效的班委会班委会成员深入到班级内部, 与同学打成一片,在群体中传播正能量,引发群成员的效仿,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