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从神童到贤相.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名人故事从神童到贤相古代名人故事:从神童到贤相 郑小秦 故事:四龄神童,妙对天子 明朝的出名大臣李东阳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他四岁时就能写一尺的楷体大字,还擅长对对子有一天,李东阳的老师出了一个上联:“砚向石边见口这是拆字联,将“砚”字拆为“石”和“见”李东阳应声对道:“笙从竹下生声把“笙”字拆成“竹”和“生”,对得很是工整还有一次,父亲李淳给李东阳出联:“虎豹关中,不是关中虎豹李东阳略加思量,对道:“麒麟阁上,皆非阁上麒麟小东阳由于天资聪颖,被视为神童举荐给当时的皇帝朱祁钰皇帝召见他时,由于李东阳太矮小,只能由太监扶着他迈过皇宫的门槛皇帝打趣道:“神童腿短李东阳应声对道:“天子门高皇帝大喜,又让他写“麟”“凤”“龟”“龙”等十余个大字当小东阳写到“龙”(繁体字为“能”,笔画好多)字时,手腕乏力,结果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皇帝看了很欣喜,将他抱到膝上坐着,把上林苑的珍果赏赐给他吃当时李东阳之父已站起身来,在台阶下等候命令皇帝又出了一个上联打趣道:“子坐父立,礼乎?”意思是说:“儿子坐着,而父亲却站着,这符合礼法吗?”李东阳不假思量地应答:“嫂溺叔援,权也。
意思是:“嫂子掉进河里,小叔子去拉她,这是权宜之计皇帝听罢,连连点头,微笑着说:“真不愧是神童!这孩子将来确定能当宰相 阿光的斟酌: 不是吧?书虫,你确定李东阳当时才四岁?我可要羞愧死了!我在这个年纪的时候连字都不熟悉几个呢我要连忙去拿字典过来把里面的字都学会!我还要学对对子!书虫,你教教我吧!我还有个问题,李东阳虽然书法好,还会对对子,可是这就能断定他有宰相之才了吗? 书虫的指导: 哈哈!当时全国那么多人,李东阳被称为神童,自然是出类拔萃的,他有那方面的天赋但阿光不用灰心,你也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勤奋好学,将来也确定会成为卓越的人你结果提的问题很好中国古代自隋唐以来都是以科举取士,文章写得好的人,才有机遇承担朝廷的官员李东阳从小擅长对对子,将来文章自然写得好,也就有了人阁拜相的可能但以文章写得好不好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治国的才能,切实不怎么靠谱还好李东阳是个多面手,他不仅工于诗文,也有治国才能,且为人坚忍沉毅,后来他在铲除专权的宦官刘瑾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物小档案 姓名: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 时代:明朝 籍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 成就: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出名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故事:忍辱负重,诛杀权阉 明孝宗时,李东阳公然成为了内阁大学士(地位相当于宰相),与另两位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组成了“内阁铁三角”,齐心协力处理朝政大事。
这三人各有特点,刘健擅长决断,谢迁辩才无碍,李东阳足智多谋明孝宗对他们很敬重,称他们为“先生” 明武宗登基后,宠信宦官刘瑾及其手下的“八虎”,终日嬉游度日,荒废朝政李东阳、刘健、谢迁和其他朝臣联合面奏小皇帝,苦求诛杀这帮误国的太监事迹材料 )小皇帝也知道宦官误国,但又舍不得杀这些可以陪他玩乐的人,于是提出将他们赶到南京去,饶他们一命退朝后大臣们开会谈判,以刘健、谢迁为首的众大臣都认为理应持续奏请皇帝诛杀宦官李东阳考虑问题一向精心细致,他深知小皇帝和这帮人关系紧密,十足不会同意立刻杀了他们假设把他们赶往南京和小皇帝隔离一段时间,朝臣们再做些工作,处境可能会有所变更同时“八虎”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中的张永就较为讲理于是,在议论杀不杀“八虎”时,李东阳显得有些踌躇 结果,这些大臣中出了一个叛徒他在会后立刻向刘谨报告了会议的内容和各人的态度刘瑾得知消息后跑去皇帝面前哭诉,把皇帝哭得心软了,反而升了刘瑾的官其次天上朝,见情势大变,李东阳、刘健、谢迁便苦求辞职后两者当时就被罢了官,唯独留下了李东阳这是由于李东阳在会上态度踌躇,且他是文坛领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刘瑾以为可以拉拢他,便安置他做首辅。
刘健、谢迁等人因此对他产生曲解,连他的门生也对他冷眼相看李东阳忍辱负重,不动声色,一向探索适当的时机诛灭刘瑾一党 后来,安化王朱真鐇打着诛灭权阉刘瑾的旗号起兵造反刘瑾慌了手脚,急切找李东阳磋商对策李东阳提出两个建议:一、重新起用被罢官的杨一清领兵平定叛乱;二、派“八虎”中的张永为监军刘瑾采用了他的观法这正是李东阳事先谋划好的,杨、张二人都有心要诛杀刘瑾等杨、张二人得胜归来,李东阳便授意张永借此时机奏请皇帝诛杀刘瑾,同时他还发动了六部六科、十三道御史同时上书弹劾刘瑾,罪名共计十九条迫于形势,明武宗终究同意将刘瑾抄家并凌迟处死经过这场殊死拼争,正义的气力终究占据了上风,大明王朝再次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阿光的斟酌: 刘瑾这人我知道!在好多电视剧和电影里都有他,是个十足的坏蛋原来除掉他还有李东阳的一大份功勋啊!看来李东阳真的不简朴,不仅学问比人家好,而且懂得忍 书虫的指导: 是啊!在被曲解的日子里,李东阳挨过太多的骂,受过太多的委屈,吃过太多的苦,挚友指责他心志动摇,门生责怪他阿附阉党他都只能悄悄忍受,韬光养晦,相机而动,最终用最少的牺牲完成了他的事 [1][2]下一页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