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eg基本知识.ppt
50页脑电图基本知识,成都中医药大学 杨旭红,脑电图定义,从颅内或颅外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称 通过某种机械能把脑部微小的生物电经过放大,描记出来的时间曲线,脑电图的适应症,①癫痫; ②中毒代谢疾病; ③昏迷; ④脑死亡诊断; ⑤脑炎;,EEG的临床意义,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⑵有助于疾病的分类 ⑶有助于疾病的预后估计 ⑷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药物选择 ⑸在法医学中运用(对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行为、精神异常)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脑电图仪,脑电图仪,柱状电极:又称桥式电极,用于普通脑电图,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容易脱落,病人只能安静座位记录 盘状电极:优点是牢固不易脱落,适合于长程记录,缺点是费时费力,电极,电极,针状电极:操作简单阻抗小,适合与特殊部位(蝶骨电极)缺点是疼痛,易感染 耳电极:固定于耳朵 特殊电极:蝶骨电极,眶顶电极,,阻抗测试,记录前测试每个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要求100~5000欧姆,过高与过低均不准确 要求:记录前一天洗头,酒精去除皮脂,桥式电极用生理盐水打湿,地线,大地接地:又叫安全接地,即将脑电图仪器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 信号接地:又叫病人接地,导线一端通过电极连接病人身体表面任何部位(一般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接入脑电图头盒的接地端口(ground或G),电极安放(国际10-20系统),两条基准线 矢状线:鼻根至枕骨粗隆连线,鼻根向后10%处安放FPz ,以后每隔20%从前向后分别安放Fz, Cz, Pz, 枕骨粗隆上方10%为Oz 冠状线:双耳前凹连线,左耳前凹上方10%为T3,以后每隔20%由左向右分别为C3,Cz,C4,右耳前凹上方10%T4。
安放规律,左侧为奇数,右侧为偶数,数字越大越远离中心 从前至后分别为额极(FP)区、额区(F)、中央区(C)、顶区(P)、枕区(P),外侧为颞区,从前至后为前颞(F7及F8)、中颞(T3及T4)、后颞(T5及T6),电极安放(国际10-20系统),参考电极,耳垂参考电极:优点是较少受躯体运动或心电干扰,但易受附近部位的脑电干扰造成耳电极火花 乳突参考电极:不易受附近脑电干扰但易受心电干扰 平均参考电极:一般安放在Cz,,导联组合,单极导联 双极导联,病人准备:,说明目的与意义,解释其对人无伤害 检查头一天洗头,检查前避免服用镇静催眠和中枢神经兴奋药物,服用抗癫痫药物不需停药 常规脑电图应充分睡眠,特殊时可做睡眠剥夺 进食后3小时内进行,病人情绪放松 环境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出汗、寒战等,仪器准备,测试电阻:不超过5千欧 记录并测量方波校准电压 生物校准:各导联均连接到O1或O2记录10秒钟,确保所有导联在波幅、波形和位相上一致 调整仪器参数:灵敏度(7~10μV/mm),高频滤波70Hz,低频滤波0.3Hz(或时间常数TC0.3),50Hz陷波,走纸速度30mm/s 导联选择:一般为单极描记,耳垂参考,常规描记,常规脑电图记录情形状态下无干扰图形20分钟,期间进行数次睁眼闭眼试验 闪光刺激和过度换气为额外时间,过度换气不少于3分钟,过度换气结束后再记录1分钟。
注意:过度换气前1分钟与过度换气时应使用同意导联组合条件 癫痫病人尽可能进行睡眠描记并延长记录时间:入睡期和浅睡期 事件标记,脑电图基本概念,周期和频率,周期:一个波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单位ms 频率:一秒钟内相同周期的波重复出现的次数,单位Hz 注意:基线稳定,是否是一个波的判断,波幅,也称电压,单位是微伏(μV) 分正相与负相,一般波向上为负相,调节与调幅,调节:脑波的频率调节,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超过1Hz,两侧半球对应部位不超过0.5Hz 调幅:脑波的波形变化规律,如α节律呈现逐渐高-逐渐低的梭形串,每串持续约1秒,波形,正弦波 弓形波 带切迹波 双相波 三相波 棘波、尖波:70ms以下为棘波,70~200ms为尖波 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脑波的分布方式,广泛性:脑电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区,频率和波幅基本对称 弥散性:与广泛性相似,但频率、波幅和波形不固定,非持续性,不对称和不同步 一侧性:仅用于描述一侧半球的特殊脑电活动 局灶性:局限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脑电活动 多灶性:两个或以上的不相邻部位同一时间出现的特殊脑波 游走性:某一特征的脑波活动从一个部位逐渐移行到另一个部位,脑波的出现方式,活动:泛指任何一种连续出现的占优势的脑波 节律:指频率和波形大致恒定的脑波连续出现,但波幅可有变化 暴发:指一组突出与背景,突然出现突然终止并持续一定时间的脑波 阵发:与暴发相似,但出现和终止不太突然,,周期性:突出于背景的脑波或波群以相似的间隔重复出现 散发:指单个脑波以不规则的间隔时间,出现在某些相同或不太的导联 偶发:指一次常规记录中仅出现1~2次的特殊脑波 一过性:指某种突出与背景的脑波少量而无规律的出现,持续时间短暂 同步性: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出现的脑波为同步,正常清醒时脑电图,后头部α节律,清醒状态下出现在后头部的8~13Hz的节律,一般在枕区波幅最高,一般低于50 μV,不超过150 μV 闭眼,精神放松时出现,睁眼或积极的精神活动可阻滞 波形圆钝或为正弦波,少数可有负相尖而正相成分圆钝,β活动,频率超过13Hz的快波活动 是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 分布广泛,波幅多在30 μV以下。
当α节律受抑制时出现 巴比妥、安定类镇静催眠药可引起大量β活动,睡眠脑电图,睡眠分期,思睡期,慢波活动 非常浅睡期(NREM睡眠Ⅰ期),顶尖波 浅睡期,NREM睡眠Ⅱ期,睡眠纺锤,K综合波 中睡期,NREM睡眠Ⅲ期,慢波睡眠,σ波20~50% 深睡期,NREM睡眠Ⅳ期,REM期,慢波睡眠, σ波50%以上 REM期,低波幅快波睡眠,眼球有60~70次/分快速运动 觉醒期,,思睡期慢波活动,反复出现阵发性同步化的慢波活动,成人为5~7Hz的低-中波幅θ活动,以中央、顶区为著,可扩散到全头部,每次持续0.5~2s,也可散在出现顶尖波,浅睡期(NREM睡眠Ⅰ期)的标志,并可延续到Ⅱ期,波形为负相成分为主的尖波,波峰圆钝呈驼峰状,故又称驼峰波,最大波幅出现在颅顶区(Cz),睡眠纺锤,NREM睡眠Ⅱ期的标志,颅顶区最大,12~14Hz的梭形波, K综合波:顶尖波加睡眠纺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