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古代的督查制度.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2082167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0.1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古代的督查制度                    文/范作惠我国督查制度在古代可以理解为“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而“谏”,则是谏官前者是监督百官的,后者则是对皇帝进言,也可以说就是监督皇帝的秦朝御史:既能督查百官,又能监督皇帝御史大夫这一官职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设立的,其职责为“纠察弹劾百官”,权力很大,地位很高,为众御使之长,其地位在廷尉之上御使大夫率属吏组成御史府(台),构成秦朝的中央督查(监察)机关,在地方各郡则设立监御史《汉书·百官表》云:“监御史,秦官,掌监郡这些监御史都是由朝廷派往地方执行督查任务的官吏,其主要职责就是对所在郡的官员及其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并参与治理刑狱但监御史并不是地方官职,也不专驻地方,而是隶属于御史府(台),受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直接指挥和管理除了建立了御史制度,秦朝还设立了谏大夫,专门负责对皇上进谏,督查皇上的言论与行为汉代刺史:不怕死的“弹劾官”经过不断调整,汉代的御史制度得到加强,最高可以做到副丞相,有时候还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书、命令等,地位相当特殊,其重要标志就是建立了刺史制度汉代的刺史跟一般的御史不一样,他不干别的事,只是做单纯的监督百官等督查工作。

      他的官俸比较少,只有六百石,相当于七品官,但是他可以对二千石的郡守进行弹劾其职权主要由“掌奉诏条”(共六条)确定刺史到地方实施督查工作,在“六条”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纠举弹劾,“所察应条即举”这种制度一直保持到明清时期有人曾作过专门的研究,发现从秦汉到明清时期的御史(包括刺史)基本上都没有超过七品的,但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官职不大胆子大,“不怕死”,以“文死谏”著称,经常冒着个人甚至举家生命危险弹劾那些官职比自己大得多的高官,有的还直接对皇帝进行进谏魏晋的“封驳”制度:皇帝的圣旨也可以驳回或涂改魏晋时期建立了极富特[来自www.LW5u.coM]色的“封驳”制度,连皇帝的圣旨也可以驳回或进行涂改封驳”制度衍生于这一时期建立的“三省制”,即将国家的政务机构分成中[来自WwW.lw5U.com]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个部门,它们各有明确的分工,“中书主受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施行”就是皇帝下了一个诏书,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就可以把它以“封驳”的方式给挡回去,等于是客客气气地让皇帝收回自己的命令所以门下省督查的权力和作用很大历史上唐朝的“封驳”最有成效,在李世民、武则天执政时期尤为成功,“封驳”不仅可以封诏书,而且可以涂改诏书,在诏书上作“指示”。

      这是唐朝社会开放、君主宽容、体制兼容等时代特点的产物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驳”制度逐渐名存实亡,只是个“挂名”的形式而已唐代的“谏官”制度:专为监督(进谏)皇帝而设谏官也称言官,职责是“讽议左右,以匡君失”,实质上是专对皇帝的其言行举止进行监督谏官一职始设于秦朝,称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唐朝的谏官制度最为完备,在位君王包括武则天在内都十分重谏,把劝谏与纳谏作为为政之本,无论是开国之秋、大治之际,还是衰变之期、灭亡之时,统治者都将求言纳谏作为安邦图存的良药,因而从唐太宗、唐玄宗一直到唐懿宗、唐僖宗,都发布过劝谏求谏的诏令,“求直言”诏不绝于史可以说“从谏则圣,共理惟贤”是唐王朝君王们的为政共识,唐史上也涌现出许多忠言直谏的著名谏官如魏征、王皂、戴胄、马周、褚遂良、张九龄、白居易等等,皆为当时“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的重臣宋朝以后,督查或“台谏”基本沿续唐以前的制度元朝搁置不设明初洪武期间置谏议大夫及左右司谏,不久废除古代的督查或“台谏”制度,一方面要看皇帝的气度,另一方面则要看谏官们的气魄但总体上看,它们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和纠正了皇帝及其权力集团的一些错误决策,对于维护当时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等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促动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松溪县劳动保障局)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