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网联行动计划.docx
5页智能网联行动计划一、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充分释放融合发展潜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劲动力二、 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应用需求的牵引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促进供需衔接,完善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多元化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结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供政策链、健全人才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以及跨区域跨领域各类资源共享、配套和对接,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坚持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立足基础特色优势,加速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巩固部分细分领域、特定领域和前沿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由点到面,做实做强,做强做大,形成产业集聚,实现整体提升。
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加大开放力度,加大资金、人才与技术的引进力度坚持外引扩张和内生增长相结合,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面向全球资源,通过招商引进实现弯道超车,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以合作开放促进自我发展,以引进吸收促进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快速积累,持续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三、 智能网联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建设,加强省内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骨干企业相互合作,推动车载雷达、车载显示、车载网络、汽车导航、无人驾驶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统、行驶安全与车联网信息服务等汽车应用电子产品发展四、 组织保障(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步伐,持续推进产业创新持续巩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创新推进规划实施,推动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探索技术导向的资本嵌入模式,用先进成熟技术吸引各类创投基金嵌入,推动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探索市场导向的消费引领模式,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造新型显示、智能网联等产业,推进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探索要素导向的政策集成模式,顺应经济发展区域分化趋势,建设产业园区等载体,协同打造促进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集聚耦合,催生新产业,培育新动能。
二)围绕产业链提供政策链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大力扶持一批产业重点项目,争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布局落实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和提档升级,培育企业快速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国家产业基金、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效能,加大电子信息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平台建设、智能制造等支持力度,加强重大项目前期专项补助资金投入鼓励地方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市州地区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推进,确保项目落地实施三)围绕产业链健全人才链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培养造就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全球视野的现代企业家加大对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在省内创办企业或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加强技能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提升人才素质重视高端人才引进,鼓励企业推行员工持股、个税奖励、家属安置等激励手段,着力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四)围绕产业链完善资金链建设产融合作平台,搭建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发展信用融资、知识产权抵质押等适应产业需求的新金融产品,建立融资服务通道,促进一对一信贷供给无缝对接。
发挥各类基金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技术突破,支持金融机构与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五)围绕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功能导向的平台支撑模式,顺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着力发展公共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经济,通过资源集聚、要素整合、功能塑造、系统集成,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配套的集群格局进一步优化要素环境,充分保障企业资金、用地、用工、施工等方面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更加注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法治吉林建设;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畅通经济循环、补齐开放短板五、 立足特色基础,实现关键领域突破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在光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整合运用好科研力量和要素资源,加快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新型显示器件、智能传感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核心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特色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的研发创新能力探索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经理人,建立技术成果转移机制,加速产业化步伐,推进产业快速扩张。
参考资料: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