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优质学习心得《来自生活的科学活动——stem教学案例厨余变沃土》.doc
9页来自生活的科学活动——STEM教学案例:厨余变沃土有幸聆听了无锡市育红实验幼儿园园长王瑜的讲座《打开生命之门——谈幼儿园种养区的建设》在课程中,感触最深的的是王园长谈到的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建立在观察比较实验等的基础之上,同时,它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跟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幼儿stem科学教育不谋而合因此将我们最近在进行的幼儿stem活动进行了梳理,在其间找出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在动手实践中,充分调动各类感官,组合各类习得经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并对生命、环境等未知世界有探知的兴趣STEM教育包含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等领域,强调了多领域的交叉相融,整合而成一个有机整体STEM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的创新,是从单学科走向跨学科的学习,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孩子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简单来说,STEM是一种跨学科,综合地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STEM的四个学科中重要的是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最重要STEM教育有四个要素:有教学目的,为了理解,鼓励探究,提供真实情景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在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STEM课程设计上有一些特殊性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是各种能力的发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分为感官能力发展:如视知觉,听知觉,感统,运动协调,和认知能力发展:语言、科学、社会等学习品质。
我们在STEM课程设计上,尤其是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对上述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借鉴STEM教育理念,可以将目标聚焦在鼓励幼儿综合运用科学经验、技术经验、工程经验、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问题与聚焦: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厨余垃圾,占我们生活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厨余垃圾填埋产生臭气,而且渗滤会污染地下水,填埋不是处理垃圾最好的出路,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知道了堆肥的方法,由此我们与孩子一起开展堆肥实验堆肥实验对于孩子来说是新鲜的,是陌生的,同时也是值得孩子进行深入探究的,在堆肥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获取堆肥的科学经验,让孩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求厨余堆肥的秘密二、调查分析和活动体验(一)调查分析1.为什么要进行厨余堆肥?我国人口数量多,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那我们的家庭每天会产生多少的厨余垃圾呢?我们要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厨余垃圾让它变肥为宝?2.什么是厨余堆肥?堆肥实验需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进行厨余堆肥实验?哪些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堆肥的方法二)活动体验在进行堆肥实验前,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让孩子知道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了解厨余堆肥的材料及方法。
让孩子知道垃圾回收利用对我们环境的作用,知道厨余堆肥也可以保护环境教学活动1:大班《变废为宝》①你看到了什么玩具?它是用什么废旧材料制作的?②你想做什么?准备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③说说自己把什么废物变成什么?它可以干什么呢?分析:通过活动,让孩子了解废旧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我们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做环保的人教学活动2:大班《厨余堆肥大调查》①家里吃剩的剩菜剩饭会怎么处理呢?②怎样再次利用厨余垃圾呢?③: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实验,哪些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呢?怎样进行厨余堆肥?分析:通过调查,让孩子知道厨余垃圾是可以堆肥的同时让他们熟悉厨余堆肥的材料,学习厨余堆肥的方法!三、设计与制作:在孩子对厨余堆肥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孩子开始实施堆肥实验1.幼儿设计堆肥实验让孩子思考:我要怎样进行厨余堆肥?准备用什么来做堆肥箱?用哪些材料进行堆肥?请孩子设计并绘画堆肥实验,孩子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幼1:我们可以用箱子做堆肥箱;用瓶子;用盒子......幼2:我用吃剩下的水果皮进行堆肥;我要用饭菜堆肥......幼3:我想要用一个大瓶子做堆肥,把水果皮都切碎,然后和泥土一起搅拌放在瓶子里2.收集、制作厨余堆肥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好厨余垃圾的材料,选择堆肥箱,进行堆肥实验。
3.1周后,查看效果,并进行观察记录每隔一周观察一次堆肥桶中的变化,让孩子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形式画下来第一周观察记录:13 4.根据记录表,进行分析与统计就孩子第一周的记录,师友共同讨论,并进行统计分析厨余堆肥观察统计(第一周)材料水分多很臭干燥有水汽香气无明显变化铁桶√√塑料瓶√√√√袋子√√√盒子√√√√5.根据自己一周实验的结果,进行下一步计划厨余堆肥下一步计划水分多很臭干燥有水汽无明显变化第二次观察记录:厨余堆肥观察统计(第二周)材料水分多很臭干燥有菌丝香气铁桶√√塑料瓶√√√√袋子√√盒子√√√厨余堆肥下一步计划水分多很臭干燥E菌第三次观察记录:第四次观察记录:我们还进行了第三、第四次堆肥观察、记录,终于在1个月后,堆肥完成了大部分孩子的堆肥变成成熟肥,没有臭味,颜色呈深色,可以用来给植物施肥了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了孩子们尊重事实,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四、 测试与优化:测试(进行种植活动):做好的固体堆肥将它稀释后用作植物的肥料使用之后请孩子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如果植物不久之后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说明堆肥成功了;如果在使用了堆肥料之后,植物根出现枯死或者生长不良的情况,说明堆肥失败了,可再次进行堆肥实验。
使用堆肥物时注意事项:1.肥料一定要充分发酵、充分稀释2.肥料过量,导致植物营养过剩3.植物枯死也可能与自身有关优化:厨余垃圾堆肥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不好的气味产生,偶尔还会出现小虫子等生物,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在堆肥发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堆肥原料的湿润,同时,我们要不定期地翻动厨余,增加空气的含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堆肥发酵环境,增加堆肥的成功率五、 展示与评价:展示小朋友最后堆肥的成果,评选最好的肥料,大家一起学习好的方法,争取下次能够越做越好还可以请小朋友用自己堆肥的养料养护一棵小植物,看看自己堆肥的养料能不能给植物增添养分,让它茁壮成长六、 拓展与应用:堆肥的应用就是垃圾的循环利用,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垃圾回收利用的观念意识,自然就能逐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每个孩子代表一个家庭,孩子们的行动也逐渐带动着每个家庭的变化,整个堆肥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都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将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最终形成全面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以上案例我们历时三个月,一开始,由于疫情,我们的发动和调查都是以向上为主开学后,逐渐带着孩子们参与操作对于厨余的变化,孩子们体验了难闻——奇怪——有趣——有用,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和家长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主动参与,都为我们的科学环保教育交上了精彩的答卷。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引导幼儿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收集厨余时,学会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才能在实验中,孩子们遇到了选择怎样的容器,去哪里找容器,当爸爸妈妈不空时,我的难题可以找谁去帮忙等等,学习了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或证据能尊重事实,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与人沟通能倾听和尊重不同观点、评议,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并将探究过程所学得的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能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总之,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理解将要完成的物品的应用价值,应该是我们科学教育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