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滑脱症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docx
4页腰椎滑脱症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概述】腰椎滑脱症是指因为腰椎椎弓峡部裂,是椎体发生滑脱、压迫神经根,产生以腰腿痛未主要症状的疾病男性多见,主要发生在L5和L4根据其病因可分为:①先天性腰椎弓中央及两侧各有化骨中心,在发育中未能连接而成峡部裂,胎儿出生时即有椎弓峡部的缺损行走之后逐渐发生滑脱②家族型或遗传性腰椎滑脱症,其原因也是先天性腰椎峡部化骨中心未能愈合,但有明显的家族型,可能系儿童时期细弱的峡部折断而成峡部缺陷③后天性、疲劳骨折,峡部较细小,可能为发生峡部裂的内在因素相对细小的峡部,在劳动、运动或轻微外伤时,易发生劳损骨折因为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视,致骨折不连接,形成峡部裂£创伤性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因外伤特别是后伸损伤,可发生骨折在腰椎侧位片上,滑脱程度按下位椎体上缘前后径分为4度一一由滑脱椎体后缘引出直线,与下位椎上缘交角处,测量前移度一一前移在1/4以内者为I度;移位在1/2以内者为II度;移为超过1/2以上为III度;移位超过3/4者为W度;与下位椎完全错开为全滑脱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 下腰痛,在正中或偏一侧,深在,劳动后加重,休息则好转疼痛可向臂部或大腿后面放射。
如压迫神经根或伴椎间盘突出,则下肢放射痛沿坐骨神经根的分布走行2) 站立时腰生理前凸增加3) 直腿抬高多不受限,下肢的感觉、肌力及反射正常4) X线片显示腰椎峡部缺陷峡部裂隙之改变由裂隙增宽、硬化、颈部细长,向前延伸5) CT检查可显示腰椎峡部列在先天性腰椎滑脱严重者,腰前凸明显,L4及L5棘突积气上下韧带常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有神经根受压征者,可根据感觉及肌力的改变来定位符合上述第(1)〜(3)项可拟诊第(5)项确诊2.鉴别诊断(1)腰肌劳损和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好发于长期弯腰工作者主要症状未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好转但卧床过久后,又感腰部不适,稍事活动后好转X线片可明确鉴别诊断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腰痛少数可向下肢放射,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无坐骨神经症状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3) 腰椎管狭窄症很多因素可引起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狭窄使相对应部位的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痛,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特别是间歇性跛行鉴别主要靠X线正侧位和左右斜片位、CT和MRIo(4)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增加腹压时下肢放射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X线正侧位片盒左右斜片位、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1.非手术治疗(1) 无症状的峡部裂及I度腰椎滑脱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2) 口服非备体消炎镇痛药,压痛点局部封闭,理疗,佩带腰围,加强腰背肌锻炼2手术治疗(1)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切除椎间盘,上下椎体作出骨粗面或一骨槽以接纳植骨用适当器械使脱位椎体复位,于骼骨结节处取适当大小骨块,植于两椎体间,并钢板固定术后卧床8〜12周石膏腰围固定后起床,再固定8周2) 椎弓切除、后路复位追健体植骨融合术游离椎弓包括其关节突完全切除,以使神经根彻底减压探查有无椎间盘突出,并将整个椎间盘包括软骨板及椎体皮质骨板切除用特制脊柱撑开器将椎体间撑开并回复脊柱轴线,取骼骨块植骨术后卧床8〜12周石膏腰围固定后起床,再固定8周3) 脊柱外固定支架复位、固定术我们采用本科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行设计研制的脊柱外固定支架治疗腰椎滑脱受限C形臂X线机的引导下,于脱位之上方、下椎体,对没有神经根症状者经皮拧入椎弓根螺纹钉,安装外固定架;对有神经根症状者,切开减压后拧入椎弓根螺纹钉,安装外固定架每天转动外固定支架上方的调整螺丝,进行复位,待2〜3周复位后再进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疗效评估】临床治愈标准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好转或消失,X线片显示滑脱植骨己融合、滑脱己复位或基本复位预后评估】对I度以下的腰椎滑脱肺手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常易复发对I度以上的腰椎滑脱者,只要能达到充分减压、良好的复位、牢固的固定和融合,效果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