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初中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docx
22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古诗文必背将台中学王甜甜初中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
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饮酒》 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⒈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 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心远地自偏”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⒈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用来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4.拓展: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5.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6.简要分析颈联的内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胸怀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它告诉我们什么?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8.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点是什么?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6、次北固山下 唐朝 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⒈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7、《使至塞上》 唐朝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P2⒉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bN>YD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朝 李白(重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⒈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4.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5.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6.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9、《行路难》 唐朝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⒈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⒉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 唐朝 杜甫(重点) (2006年中考已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⒈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O⒉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⒊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Z⒋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望岳产生登岳想法的句子;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6.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11、《春望》 唐朝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⒈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⒉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答: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答:强烈地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