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师生关系的差异研究报告.docx
7页中西方师生关系的差异研究报告高二(1)班蔡东华旷玮马偲指导教师谢宇峰问题的提出曾经看过一个有记录意味的电视节目,一个金黄色头发的小女孩拥抱她的教师,和 她道别而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件事:曾经我们班的化学成绩不好,调查后发现原来是 同学们觉得化学老师严肃,害怕他后来,我们和老师关系改善后,成绩一下子上去了 这些相去甚远的现象激起我们研究中国和西方国家师生关系差异的兴趣二、 研究的目的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改革和完善的阶段,其中师生关系是直接的体现中国师生 关系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我们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方师生关系,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提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建议,实现教育的和谐三. 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方法:A.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 B.利用网络搜寻C.组员之间展开讨论和分析过程:首先我们写出报告的提纲,即中西师生关系差异的现象,原因及关于构建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议然后组员责任分工,一人主要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其他成员主 要在网上搜索相关文字和图片,在搜索过程度我们将范围扩大到西方和东方,原因是这 样更易找出共同点在形成文件的过程中,将这些要点记下来,再将范围缩小,参考这 些要点进行分析,最终成文大家先看看以下两幅 图。
右图是中国小学生在上 课他们得端正地坐着,不 得讲小话,影响上课,只有 这样才会被认为是好孩子-n 左图是新西兰小学生 |在上课从图中我们都可 以看到他们轻松的样子, 就像在玩一般,课室打扮 j得像家一般温馨 然而这两幅图只是 掲开了冰山一角」 从小我们都被教育着上课要坐端正,有问题要 [举手而老师在课堂上显 匕示出绝对的权威,凌驾在 学生之上.上课时,课堂 气氛肃静,学生对老师非 常尊重深信老师的学识, J认为老师的话都是真理, —I即使对老师的说法存疑,也不敢当面提出来.因为这样大家都不好下台有些老师滥用了“尊师”的特权,在课堂 上信口雌黄也在所不顾,因为他们知道,学生是不敢批驳老师的就算敢批驳老师,也 会被认为是个恶劣的学生,而犯错的教师仍是个让人尊敬的老师这也许算是一种中国 式的课堂文化湖北省武汉市一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信任老师在被调查的597名老 师中有40%认为自己和学生关系融洽,能够进行交流沟通但是,被调查的2523名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认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大多数学生表明“老师不好相处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边却是另一番景桑在美国美国的师生在学业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在社会关系上往往是朋友关系。
美 国学生称呼导师直呼其名,有很多学生叫导师的昵称,比如把Robert称之为ROB ,显 得很亲切学生与导师对话及听课时,腿翘在空椅子上,头歪着,毫无面对恩师毕恭毕 敬、诚惶诚恐的样子在法国学生尊重老师,同时也认为老师并非圣贤,所以即便老师出错也可以理解,老师有 不懂的事情就和学生探讨,没有难为情的感受学生提问时,老师多以平等的口气问学 生:你的意见是什么? ”而不是“你来回答;绝大多数教师不仅教学敬业,而且对学生的 日常言行非常宽容,师生关系很平等,老师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非常强学生对老师教学 方法的挑剔、批评,在法国属于很平常的现象,老师也不会为此而恼怒在英国在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提出,就会有学生立刻抢着回答,虽然这样的回答几乎90% 是错误的,但老师从不会对回答错误的同学出言讥讽老师们认为很多问题的回答只有 好和不好,没有孰对孰错对于学生的想法行为,老师不应当随意加以否定或肯定原 因不是因为老师无法判断能者对错,而是不应在学生心中形成这样的观念:对错的绝对裁 判权由教师掌握英国的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You are wrong0有时候即使老师不同意学生的意见, 他们也会说OK只是用其它方式暗示学生,你的想法还需要补充和完善。
老师永远是 鼓励学生的对于这些现魚的差异我们认为有以下的原伸教育观的不同西方并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教育,或者我们所说的西方教育与中国的教育并不一样 西方的education不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也不是西方的education0 在西方词典中,education的第一意义是训练、指导、引出,第二意义是知识和能力, 第三意义才是教育——而且也决不像中国这样沉重而我们的词典却把教育作为第一甚 至唯一的意义在西方它根本没有中国的教育这个词这么沉重这么高贵神圣,二者不说 风马牛不相及,至少也是差别极大教育强调的是被动、服从、规律、接受,而不像 education那样强调的是主动、探索、创新、发展2网教师观和学生观的不同在中国,把教师看成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就是一个智者、长者、道者 教师应该是万能的,是高于学生的权威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如果老师要把半桶水 倒给学生,就得先让自己拥有一桶水,最好让自己成为自来水美国人认为,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教师和社会上任何人,包括和学生都是一样的人, 大家都是平等的,因而,美国教师更看中怎么帮助学生学习找水源,如果学生表现岀比 他优秀,老师不会觉得丢面子,而是感到自豪。
一位中国留美学生在一次数学课上,指出老师把题目讲错了,老师不但不生气,还 自豪地告诉其他老师说,他的班上来了一位数学很棒的中国学生我想,在中国发生这 样的事情时,学生即使敢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恐怕也不会为此自豪吧这就是我们的 教师观的影响这种教师万能的教师观?导致老师们认为学生任何的本领都可以被老师教出来一 次一个美国小学老师来中国交流,不少中国的老师请教她:“在美国的学校里,你是怎样 教孩子创造性的? ”这位美国教师感到很困惑7创造性怎么能“教”呢? !创造力不是一种 技能,技能是可以教出来的,而能力怎么教?能力是提供条件发展起来的在西方,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老师的教学态度是坦诚的他们绝不会不懂装懂,不 懂的问题就说不知道7或待下次回答有的老师甚至走岀课室去问其它老师,然后答复 学生他们不会因此感到丢脸,学生也不会因此对他们不尊因为师生都在追求知识真 理,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平等和民主在他们看来是很重要的,西方人拥有的平等教育观使他们尊重学生,这 些都是他们的观念的自然流露当下的中国一直处处在强调这两点,然而越是强调越发 让人觉得中国做得不尽人意,十分刻意而呆板在中国学生是被教育者,老师则是教育者。
中国人只要作为教育者,就有一种教师 爷心理,在被教育者面前就永远是正确的高大的(长者为尊早知为尊)他高人一等,有 一种天然的盛气豪气优越感中国的老师看学生并不顺眼并不喜欢在一个班级里,教 师只喜欢前几名,甚至第一名,只喜欢学得好的学得快的,他总认为其他学得慢跟不上, 因而不为教师喜欢和尊重孩子一入学绝大多数就被当作“笨”不聪明”而受冷遇遭贬损 7o人一旦作为被教育者,他永远是失败的(是自己和师傅比,徒弟总不如师傅,总难以 跟上师傅,学不好的责任好像都怪自己);中国人对此大概深有体会,没有几个学生真正 有成就感!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大都是学习的失败者厌恶者,教育磨去了学生的勇气、 尊严、价值、自信、智慧、灵性3皿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不同因为教育是为了提高社会认同、阶级认同,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和功能就是为社会 培养人才,如果社会需要螺丝钉,我们就培养螺丝钉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塑造 社会所需要的螺丝钉就人性来说,没有人愿意被塑造,这也许就是一些学生为什么常 常不喜欢学校的原因吧美国人常说1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只是他们的个子不及成人而已崇 尚个人发展的美国,其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更多地是帮助学生个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教师不是一个塑造者,而是一个帮助者。
他们认为教育不是为社会培养螺丝钉,而是为 了每个人未来的幸福塑造就一定有模型,因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强调统一、强调标准学生上课统一坐姿, 学生进校统一服装,学生答题统一答案,学生作文统一格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个 人发挥的余地都很少而美国,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教什么,怎么教,学校和教 师的发挥余地很大教育目的和功能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师生互动比如,在中国学校,班级经常有一 两个特别聪明又特别调皮的学生,由于常常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和老师发生冲突,动 不动就被老师交到政教处或校长那去了其实,这些学生都是特别有个性的,在被塑造 的过程中,个性被压抑了,被压抑久了,就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美国学校, 没有这种情况这些聪明又调皮的学生,老师接受他们个性的张扬,并为他们优势的发 挥创造条件比如,在普林斯顿高中,如果学生数学好,已经超出高中数学学习范围, 学校就会安排他早晨先去普林斯顿大学上数学课,然后再回学校正常上课所以,孩子们到了美国学校,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倍受老师的肯定和关注,自 信心大增,被接受、被肯定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满足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 到了美国学校就不愿意离开的原因吧。
4th历史伎统和观念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发端于孔子,至今也没有超出他老人家那一套孔子有教无类,是典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傅《论语》几乎全是夫子自道一人独白,没有学生质疑,更 没有学生反对他的观点,满堂灌填鸭式,即使有所谓循循善诱的启发式,也不过是启发 学生说出他早已知道要告诉学生的内容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这就 是教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启发式实际上还是不平等西方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自称自己的方法是“精神助产术\ (education中 的引导之意即来自于此)是自知其无知而引导别人学习,看看苏格拉底的著作,那是学生 和老师的对话、辩论而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训诫教导西方现在也是这样,上课前老师不 一定有什么现成的结论结论在他们的探讨中老师启发学生?不,简直是在刁难学生 学生听从老师?不,是在质疑、反驳老师唇枪舌战十分激烈他们是师生,更是对手5th中国的人口问题13亿人口是中国最大的负担在中国校园里,一个班50多人司空见惯,更有90 多人的通常一个老师至少要教百来名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很难关 注到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操心.这样就导致只有好的聪明的学生才会吸引老师的 注意.而在西方,师资力量充沛,况且一个班只有十来二十个学生,老师可以照顾得更 全面.这个问题就类似于中国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当今中国社会里,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
教育途 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 正在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许多新观念 的产生,冲击着旧思想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 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 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 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 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 长的愉悦现在一些教师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的学生奴性少了,个性张扬,对管理不 再盲从对他们的管理不能再是家长式的管理,而要民主,以沟通取代指令,以引导取 代禁止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校长林海英这样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解的爱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实现教育的和谐是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教育家所追求的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无 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儒家思想,还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 方哲学思想以至于近现代的许多教育家们都对和谐教育做出了深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