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志市珠河初级中学-王慧-我的美术课改四步路.doc
5页我的美术课改四步路尚志市珠河初级中学 王慧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如火如荼的课改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育人的任务我个人理解课改就如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和本领,而是教会他们发现生活中真诚、善良和魅力,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和世界观念引导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向开放化、综合化、社会化的方向迈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更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美术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到不要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把美术课改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表演,就应该走好四步路,即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第一步,理念变观念理念要变成什么样的观念?这里的理念不是指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而是指新课改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惟师”为“惟生”,主张“让学发生在学生身上”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学是教学的高境界,而无师自通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就美术课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美术的源动力如果说没有美术兴趣,谈不上审美创造实践也表明学生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兴趣的特点来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创造新的方法,改变新的观念第二步,观念变方法方法不是指教师教的方法,而是指学生学的方法,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职责就是围绕学、研究学、服务学因此要变传统备课的备教材、备教法、备进度为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教师要学会放手,放手不一定能学会,但学会首先应放手,不放手一定学不会,放手是前提,学会是结果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
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我们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遵循教材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观念和方法的关系,我认为,是一个相互给力的关系观念变方法,同时需要方法变观念!观念改变的开始,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开始,同时课改方法比如路径的选择、模式的植入,也是观念重建的开始需要清楚的是,高效课堂的所谓课堂技术都是有思想的技术,只有理解了技术背后的思想,才能真正做到观念的真正转变和课堂技术的突破把问题变为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的就是解读的过程,解读的过程就是改变观念的过程,观念真正改变了所谓的技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方法是能力形成的阶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 决定的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智能时代和信息时代,人们将面临知识的不断更新,学习也将成为贯穿终生的事情。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三步,方法变文化如果说文化是土壤,那么课堂就是花朵课改的深处是课堂,课堂的深处是文化课堂离不开文化,一旦离开了文化的支撑,课堂则会颓萎,课改是一种新文化运动,重视发展,把教学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改总是会遇到瓶颈,突破瓶颈的途径就是通过学习、交流,甚至培训、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但是真正的瓶颈来自内心,因此我认为,让课改人知道“是什么”之后,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俗话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课改人不断地反思、交流,需要学校或区域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则,包括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等,重建学校或区域课改生态,逐步建立新的秩序,外在的秩序将帮助人实现内在秩序的重建,即心灵的重建,并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
第四步,文化变信仰肖川在《教育的期待》一书中阐述了“良好的教育更多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和责罚”教育即信仰,包含着教育者对教育的责任和热爱,校长没有信仰,这所学校一定缺少高度,老师如果没有信仰,这所学校一定缺少宽度文化的实质是习惯,那么,信仰的内涵则是一种生命自觉从习惯到生命自觉就是文化变信仰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或终极目的是唤醒人的生命自觉,因此教育即点燃,点燃潜能,更重要的是点燃人的生命自觉这和人的自主生长的主张一脉相承自主的人即是始终内观的人,始终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关注内心世界其实就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人自然会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从文化变信仰,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这是一个必要条件;还有就是同伴或更大范围内的对话、交流,人和人之间的心灵碰撞、心灵感应,尤其是对于课改人,需要搂抱发展,把教育真正视为一种崇高的事业,甚至视为生命,从而肩负起更大的使命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今天的中国是每一个人的中国,作为一个教育者就要对教育负责改革对于旧的事物来说,无疑伴着疑惑,痛苦,但也催生快乐,面对新课程,我们应竭力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尴尬与庸俗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在美术课堂教学环节中,美术作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学习课改艰辛而快乐,课改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与新课改一起成长,坚定走好每一步,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相信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