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一基于重庆与上海义务教育的比较.docx
11页我国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一基于重庆与上海义务教育的比较 王春兰 李文靖(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摘 要:在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差距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公共服务的基础内容,义务教育将由非均等逐步走向均等化,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文章选取了9个指标,分别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三个方面分析与比较重庆、上海在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通过对重庆、上海两市三方面9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可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Keys:义务教育;区域差异;公共服务G527 :A :1009-8135(2013)02-0129-06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性的国民教育,是一种纯公共产品,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等发展是其应有之义义务教育区域差异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缩小区域间差距,而且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公共服务提供长期处于非均等的状态,则必将会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已有研究,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教育指标,分别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三个方面阐述重庆和上海在义务教育上的相关差异问题。
通过比较研究,试图探讨我国区域义务教育非均等发展的重要问题,以期了解重庆和上海义务教育的差异情况,且透过两市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得知东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非均等状况,从而为政府制定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促进东西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推动重庆、上海义务教育均等发展提供对策参考一、两市义务教育三方面的比较分析(一)在财力方面的比较1.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较教育事业费是指政府用于支持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个人和公用两部分,该指标能反映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财力支持程度伴随着经济增长和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加,两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也呈现出逐年增加态势图1显示,2007—2009年重庆小学从1 758元增加到2 963元,增加了1 205元,增幅为68.54%;上海从11 499元增加到14 793元,增加了3 294元,增幅为28.65%同期重庆初中从2 143元增加到3 560元,增加了1 417元,增幅为66.12%;上海则从13 123元增加到18 224元,增加了5 101元,增幅为38.87%虽然重庆方面的增幅均高于上海,但差距并未因此而大幅缩小2007—2009年上海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分别是重庆的6.54、6.01、4.99倍;而初中的差距分别为6.12、5.52、5.12倍。
显然,上海在教育投入上明显高于重庆,重庆数倍差于上海2.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较公用经费作为教育事业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公用经费的范围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等方面,它是考察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图2中得知,2007—2009年重庆小学从495元增加到853元,增加了358元,增幅为72.23%;上海则是从2 845元增加到3 453元,增加了608元,增幅为21.37%同期重庆初中从697元增加到1 250元,增加了553元,增幅为79.34%上海则是从3 426元增加到4 495元,增加了1 069元,增幅为31.20%然而,两市的差距仍不容忽视2007—2009年,上海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是重庆的5.75、4.45、4.05倍,而初中的差距分别是4.92、3.54、3.60倍二)在人力方面的比较1.专任教师学历比较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育人力方面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教师学历上表1显示,无论是在教师合格率上,还是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上,重庆大都低于上海相反,重庆在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比例上却高于上海如2009年,重庆小学、初中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比上海低0.54和1.47个百分点。
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分别比上海低0.45、2.15个百分点而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比例却分别比上海高出14.65、1.44个百分点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上海为91.9%,重庆为77.2%,比上海低14.7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上海为93.3%重庆仅69.7%,低于上海23.6个百分点可见,重庆在教师学历上与上海的差距较大笔者认为,这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有关,即上海中小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福利水平和发展前景等均优越于重庆,因此吸引能到大批优秀教师,特别是一批批高学历教师,凸显了教育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村教师向县镇流动,县镇教师向大城市流动,城市教师向城市重点学校流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上海相比,重庆俨然还是一个“农村”2.专任教师职称比较教师职称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以表2的2009年数据为例,2009年,重庆小学高级职称、未评职称比例分别比上海低17.28、3.94个百分点,笔者认为重庆小学未评职称教师比例低于上海,但并不代表着重庆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好于上海,相反,上海小学未评职称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相对来说会高于重庆因为上海的经济社会环境、培训等都优越于重庆,从而使得上海小学未评职称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比重庆小学教师优秀。
中级职称比例方面,重庆小学比上海高出21.28个百分点显然,上海小学以高级职称教师为主,重庆则以中级职称教师为主另外,2009年重庆初中高级、中级职称比例分别比上海低2.39和4.54个百分点而就未评职称比例而言,重庆初中却比上海高出了3.15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发现,在初中,上海与重庆均以中级职称居多3.生师比比较生师比即指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该指标反映的是专任教师数量是否充足,即生师比越高,教师所负担的学生数越多,压力越大,反之亦然从图3中,不难发现,上海小学生师比自2007—2009年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状况从2007年的13.87增长到2009年的15.16重庆恰恰相反,从2007年的19.90减少到2009年的17.72但在初中,上海则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从2007年的12.80增加到2008年的12.83,但到了2009年该值减小到12.67重庆初中从2007年的18.29减小到2009年的17.37尽管这样,重庆小学、初中的生师比与上海相比,差距依旧存在即2007—2009年,重庆小学生师比分别比上海高出6.03、4.41、2.56同期重庆初中的生师比分别比上海高出5.49、5.39、4.7。
由此可知,重庆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仍存在不足,教师教学任务偏重,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三)在物力方面的比较1.生均危房面积比较危房不仅是困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国家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危房面积是反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和教学条件好坏的一个指标图4显示,上海小学和初中均不存在危房相反,重庆小学和初中不仅存在,而且近三年来还有所增加即重庆小学生均危房面积从2007年的0.03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0.93平方米;重庆初中则是从2007年0.02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0.7平方米由此看来,对于重庆来说,消除危房面积任重道远2.生均机比较生均机即指平均每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台数生均机可以反映出学校信息化的程度生均机越高,信息化程度越高,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现代化水平较高,反之亦然图5显示,两市中小学生均机差距较大2007—2009年重庆小学生均机分别比上海低0.11、0.12、0.11台;同期重庆初中分别比上海低0.18、0.21、0.19台说明了重庆在学校信息化上并不全面,程度较低,三年间几乎没有改善,特别是初中,生均一直是0.04台3.生均仪器设备总值比较仪器设备总值是中小学校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必备设施。
生均仪器设备总值反映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从图6中不难发现,2007—2009年上海小学分别是重庆的15.19、3.93、4.00倍;同期上海初中分别是重庆的9.84、11.91、11.50倍以初中的差距最为明显,平均比值达11倍之多可见,重庆中小学校在物力方面与上海的差距是如此之大4.生均图书比较生均图书指平均每名学生拥有的图书藏量,是反映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与否的指标之一从图7可知,2007—2009年重庆小学生均图书分别比上海2.64、2.17、2.08倍;同期初中的差值分别是4.13、4.13、4.13倍显然,重庆小学和初中的生均图书远少于上海,教学资源并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阅读受限,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二、结论及启示(一)结 论财力、人力和物力三个方面的九个指标从某种角度来说,涵盖了义务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的主要内容,是学术界使用较多的旨在衡量义务教育均等状况或公平程度的典型指标因此能够相对充分地反映和比较重庆、上海两市在义务教育上的相关差异通过上述的比较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1.重庆义务教育整体上远差于上海上海义务教育取得如此的大的成绩与其起步较早和投入较多有直接联系。
如1995年开始的“薄弱学校更新工程”,投入巨资对253所中小学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从1999年到2001年,上海市又推出了“教育达标工程”,三年投入了76个亿;2002—2005年,上海历时三年的针对初中学校的建设工程大刀阔斧,投资80多亿元[1]而重庆自2004年才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不仅时间晚于上海,而且投资的力度也不及上海2.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支持义务教育发展作用有限从财力方面的数据,我们得知,2007—2009年来重庆与上海都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相关的旨在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发展的工程如危房改造工程,但并不意味着只要加大政府投入就能明显改善义务教育非均等状况如2007—2009年重庆小学、初中的生均图书和生均机,几乎没有变化,而危房面积却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区域义务教育差距问题3.义务教育与地区经济呈正比关系义务教育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如果没有经济作保障,义务教育如“纸上谈兵”相应地,没有教育做基础,经济则缺乏发展动力据统计,上海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2007年的67 244元、2 074.4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8 326元、2 540.30亿元。
重庆则从2007年的16 606元、442.7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2 840元、655.17亿元,而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也随之逐年增加此外,在2009年,上海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是重庆的2.3、3.9、1.6倍可见,经济增长能带来教育的发展,经济差距同样带来教育的差距,即经济实力是区域义务教育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二)启 示通过上述的比较研究和总结,也给予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1.强化政府责任是关键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正外部性因此,政府理应免费、均等供给,理应是供给的“第一责任人”,让国民不论其地位、身份、城乡和区域等差异都能平等的享受因此:第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主体责任资料显示,在200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的支出项目中,中央对教育的支出仅为567.62亿元,而地方支出却高达9 869.92亿元,是中央的17.39倍之多可见作为义务教育最重要责任人的中央并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第二,要明确各级政府权责当前,我国出现区域义务教育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就在于各级政府权责不明确,分工不一,制度漏洞百出因此须在法律法规上重新审视各级政府权责,规范政府行为,健全责任机制,完善制度体系。
第三,要提升县级政府的管理能力。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