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课件.ppt
73页第四节小儿体液平衡的特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点和液体疗法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袁晓蓉儿科教研室:袁晓蓉教教 学学 目目 的的n n 详述详述详述详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溶液及其配制方法及液体疗法根据表现能评估液及其配制方法及液体疗法根据表现能评估液及其配制方法及液体疗法根据表现能评估液及其配制方法及液体疗法根据表现能评估脱水的程度和性质,能计算和配制方法液体脱水的程度和性质,能计算和配制方法液体脱水的程度和性质,能计算和配制方法液体脱水的程度和性质,能计算和配制方法液体n n 简述简述简述简述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通过学习,必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通过学习,必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通过学习,必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通过学习,必须让学生知道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常用溶液须让学生知道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常用溶液须让学生知道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常用溶液须让学生知道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常用溶液的运用和配制方法的运用和配制方法的运用和配制方法的运用和配制方法n n 说出说出说出说出新生儿、婴幼儿肺炎、营养不良伴腹新生儿、婴幼儿肺炎、营养不良伴腹新生儿、婴幼儿肺炎、营养不良伴腹新生儿、婴幼儿肺炎、营养不良伴腹泻等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原则泻等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原则泻等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原则泻等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原则n n 解释解释解释解释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累积损失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累积损失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累积损失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及常用溶液的概念量及常用溶液的概念量及常用溶液的概念量及常用溶液的概念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n n1、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1)血浆 1、细胞外液 (2)间质液2、细胞内液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占体重的%))n n年龄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总体液 间质液 血浆 .新生儿 35 37 6 78~1岁 40 25 5 702~14岁 40 20 5 65成人 40~45 10~15 5 55~60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Na+(+(占占90%以上)%以上)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K++(占(占78%))Mg2++、、HP042--Cl--HCO3--2、体液的电解质组成n n (1)小儿与成人相似。
n n(2)刚出生的新生儿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3、水的交换、水的交换n n正常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正常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 120~150ml/418kJ(100kcal),每日进、出水量约等于细胞外液的1/2 婴儿水的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所以对缺水耐受力差在呕吐、腹泻等病理情况下容易发生脱水水的生理需要量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年龄(岁) 需水量(ml/kg) <1 120~160 1~3 100~140 4~9 70~110 10~14 50~90水的排出 不同年龄小儿每日不显性失水量 不同年龄或体重 不显性失水量(ml/kg) 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 750~1000g 82 1001~1250g 56 1251~1500g 46 ﹥1500g 26 婴儿 19~24 幼儿 14~17 儿童 12~14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n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不成熟n易发生代谢产物潴留和高渗性脱水n肾小球滤过率低,入水多时易导致水肿和低钠血症n肾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差,易发生高钠血症和酸中毒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n脱水n钾平衡紊乱钾平衡紊乱n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n n1 1、脱水、脱水、脱水、脱水 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
同时腹泻时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度的脱水同时腹泻时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造成不同性质的脱水不同,造成不同性质的脱水n n(1)脱水程度: 轻、中、重 等渗性脱水 n n(2)脱水性质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 轻度轻度 中度中度 重度重度 . .精神状态精神状态 无明显改变无明显改变 烦躁或萎靡烦躁或萎靡 昏睡或昏迷昏睡或昏迷皮肤及黏膜皮肤及黏膜 皮肤弹性稍差皮肤弹性稍差 皮肤弹性差皮肤弹性差 皮肤弹性极差皮肤弹性极差 口腔黏膜稍干燥口腔黏膜稍干燥 口腔黏膜干燥口腔黏膜干燥 口腔黏膜极干燥口腔黏膜极干燥眼凹及前囟凹陷眼凹及前囟凹陷 轻度轻度 明显明显 极明显极明显眼泪眼泪 有有 少少 无无尿量尿量 略减少略减少 明显减少明显减少 少尿无尿少尿无尿周围循环衰竭周围循环衰竭 无无 不明显不明显 明显明显酸中毒酸中毒 无无 有有 严重严重失水占体重失水占体重% % < < 5% 5~10% 5% 5~10% > > 10% 10%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 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病因病因 失钠失钠> >失水失水 失钠失钠= =失水失水 失钠失钠< <失水失水 见于病程长,营养见于病程长,营养 见于病程短,见于病程短, 高热、出汗多、高热、出汗多、 不良和重度脱水者不良和重度脱水者 营养状况较好者营养状况较好者 补充高钠液体过多补充高钠液体过多血钠浓度血钠浓度 < < 130 130mmol/L mmol/L 130~150130~150mmol/L mmol/L > > 150150mmol/Lmmol/L体液丧失特点体液丧失特点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明显减少明显减少 减少为主减少为主 减少为主减少为主 口渴口渴 不明显不明显 明显明显 极明显极明显 皮肤弹性皮肤弹性 极差极差 稍差稍差 尚可尚可 血压血压 很低很低 低低 正常或稍低正常或稍低 神志神志 嗜睡或昏迷嗜睡或昏迷 精神萎靡精神萎靡 烦躁易激惹烦躁易激惹 钾平衡紊乱钾平衡紊乱n低钾血症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
n高钾血症高钾血症 当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时为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病因低钾血症病因n1、钾摄入量不足n2、消化道失钾过多n3、肾脏排钾过多n4、补液时钾向细胞内转移低钾血症表现低钾血症表现n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肌无力n心血管:心肌收缩无力、心率增快、心音低钝n肾脏损害: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低钾血症治疗低钾血症治疗1、治疗原发病、治疗原发病2、补钾原则、补钾原则n口服安全、轻度服氯化钾200~300mg/kgn重症者静脉全日量10%KCl l~3ml/kg,浓度不超过0.3%,滴速慢,不短于8小时n见尿补钾,持续给钾4~6日n饮食恢复正常的一半时,停止补钾高钾血症病因高钾血症病因1、肾功能衰竭 肾脏排钾减少2、钾摄入量过多3、休克、重度溶血及严重挤压伤使细胞内钾移出过多高钾血症表现高钾血症表现n神经肌肉症状:精神萎靡、手足感觉异常,肌肉无力n心血管:心脏收缩无力,心率慢,心电图T波高尖,QRS波增宽n消化系统:乙酰胆碱释放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高钾血症治疗高钾血症治疗 当血清钾>6.5mmol/L,应采取紧急治疗:1、10%葡萄糖酸钙0.5ml/㎏,加入等量葡萄糖液缓慢静注或静滴2、快速静滴5%碳酸氢钠3~5ml/㎏3、葡萄糖加胰岛素静滴4、用排钾利尿剂5、腹膜或血液透析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n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最常见。
指血液H+浓度增高或HCO3-浓度降低n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由于体内H+丢失或HCO3-蓄积所致n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由于通气障碍导致体内CO2 潴留、H2CO3 增高所致n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由于通气过度使血液CO2 过度减少、血H2CO3 降低所致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n 正常的酸碱平衡的维持主要是通过体液的缓冲体系、肺的呼吸、肾的排泄肾的排泄和排酸保碱功能的调节完成 碳酸酐酶 肺呼出nHCO3–/ H2CO3 H2O + CO2 H+ + HCO3– 肾脏( 泌氢) 保Na+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n n 腹泻时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H+]增加或[HCO3–]丢失所致n n(1)大量的碱性物质丢失;n n(2)进食少、吸收不良,摄入的热量不足,体内脂肪氧化增加,酮体生成增多。
n n(3)脱水时,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循环缓慢,组织缺氧致乳酸堆积;n n(4)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肾脏排酸保碱的能力下降,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代谢性酸中毒的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HCO3-](mmol/L) 18~13 13~9 <9精神状态 正常 萎靡烦躁 昏睡昏迷呼吸改变 稍快 深快 深快节律不齐 口唇颜色 正常 樱红 发绀代谢性酸中毒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治疗 主张主张PH<7.3PH<7.3时,首选碳酸氢钠时,首选碳酸氢钠(1)(1)无条件,可先暂按提高无条件,可先暂按提高[[HCOHCO3 3--] ] 5 mmol 5 mmol//L L((1.41.4%碳酸氢钠%碳酸氢钠3ml3ml//kgkg可提高可提高[[HCOHCO3 3--] ] 1mmol 1mmol//L L))2 2~~4 4小时可重复小时可重复(2)(2)重度可先给重度可先给5 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5ml/5ml/㎏㎏(3)(22(3)(22-测-测[[HCOHCO3 3--] ] ((mmolmmol//L L))×0.6××0.6×体重体重(kg)=(kg)=所所需碱性液需碱性液mmolmmol数数(4) (4) 碱性溶液碱性溶液mmolmmol数数=(=(--BE)×0.3×BE)×0.3×体重体重(kg)(kg),因,因5 5%碳%碳酸氢钠酸氢钠1mL=0.6mmol1mL=0.6mmol,所需,所需5 5%碳酸氢钠的%碳酸氢钠的mLmL数数= =(-(-BEBE))×0.5××0.5×体重体重 将碳酸氢钠稀释成将碳酸氢钠稀释成1.41.4%输入,先给%输入,先给l l//2 2量,静滴量,静滴4 4小时后复查血气,再调整剂量小时后复查血气,再调整剂量代谢性碱中毒病因代谢性碱中毒病因1、体内酸性物质丢失过多2、碱性药物应用过多3、低血钾4、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性碱中毒表现代谢性碱中毒表现n n轻度可无明显症状n n重度呼吸慢而浅、头昏、头痛、烦躁、手足麻木和手足搐搦代谢性碱中毒治疗代谢性碱中毒治疗(1)去除病因(2)停用碱性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轻症静滴0.9%氯化钠溶液(4)重者静滴氯化铵治疗,肝、肾功能不全和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禁用(5)伴有低钾、低钙者应同时补钾、补钙呼吸性酸中毒病因呼吸性酸中毒病因1、呼吸道阻塞2、胸腔和胸廓病变3、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4、神经肌肉病变呼吸性酸中毒表现呼吸性酸中毒表现n n除原发病表现外,缺氧为突出症状n n严重时血压下降、谵妄、甚至昏迷呼吸性酸中毒治疗呼吸性酸中毒治疗n n治疗原发病,低流量吸氧气n n重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n n呼吸中枢抑制者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镇静剂可抑制呼吸,一般禁用 呼吸性碱中毒病因呼吸性碱中毒病因1、呼吸中枢兴奋或运动增强2、过度通气3、使用人工呼吸机时呼吸过频过深,潮气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呼吸性碱中毒表现呼吸性碱中毒表现n n突出症状为呼吸深快n n其他症状与代谢性碱中毒相似呼吸性碱中毒治疗呼吸性碱中毒治疗n n主要为病因治疗,呼吸改善后,碱中毒可逐渐恢复n n纠正电解质紊乱,有手足搐搦者给予钙剂表4-7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及其配制n n1、非电解质溶液n n 常用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液;n n 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溶液。
n n 输入体内的葡萄糖溶液,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失去其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以补充水分和部分热量,纠正体液的高渗状态或酮中毒故被视为无张力溶液2、电解质溶液n n 补充丢失的体液、电解质、纠正体液的低渗状态和酸碱平衡失调n n(1)0.9%氯化钠溶液 (NS)n n为等渗液,含Na+和Cl-均为150mmol/ Ln nNa+接近血钠(142 mmol/ L );n n Cl-比血氯(103 mmol/ L )高, 故大量输入体内可致高氯酸中毒2::1 溶液溶液n n 2份0.9%氯化钠溶液n n 1份1.4%碳酸氢钠( 1.87%乳酸钠)组成为等渗液n n 使其钠与氯之比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n n 常用于低渗性脱水或重度脱水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n2、林格溶液:、林格溶液: 为等张液,其组成为:0.86%氯化钠、0.03%氯化钾、0.03%氯化钙n3、、3%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用于纠正低钠血症(2)碱性溶液n nA、、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的作用迅速。
n n 1.4%碳酸氢钠为等渗溶液n n 5%碳酸氢钠为高渗溶液,可用5%~10%葡萄糖稀释3.5倍成等渗液n n 在抢救重度酸中毒时可直接用高渗溶液n n 1.4%碳酸氢钠溶液3ml/kgn n 5%碳酸氢钠1ml/kgn n 可以提高血浆中CO2CP1mmol/LB、乳酸钠n nn 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肝脏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肝脏代谢产生代谢产生HCOHCO3 3– –而起作用,显效缓慢而起作用,显效缓慢因此在肝功能不全、缺氧、休克、因此在肝功能不全、缺氧、休克、新生儿期、乳酸潴留性酸中毒时不新生儿期、乳酸潴留性酸中毒时不宜使用n nn 1.87% 1.87%乳酸钠为等渗溶液;乳酸钠为等渗溶液;n nn 11.2% 11.2%乳酸钠需要稀释乳酸钠需要稀释6 6倍为等渗液倍为等渗液((3)氯化钾溶液)氯化钾溶液n n 用于纠正低血钾常用用于纠正低血钾常用10%10%或或15%15%氯氯化钾溶液,静脉滴注时稀释成化钾溶液,静脉滴注时稀释成0.2%~0.3%0.2%~0.3%浓度。
浓度静脉全日量10%KCl l~3ml/kgn nA、见尿补钾n nB、浓度<0.3%n nC、时间不少于6~8小时n nD、不可直接静脉推注,以免发生心肌抑制而导致死亡3、混合液n n 将各种液体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混合液体,目的是减少各自的缺点,而更适合于不同液体疗法的需要混合溶液常用混合溶液的组成溶液种类 生理 5%~10%葡 1.4%碳酸氢 张力 用途 盐水(份) 萄糖溶液(份) 钠溶液(份)2:1液 2 — 1 等张 重度或低渗脱水4:3:2液 4 3 2 2/3 中度或低渗脱水2:3:1液 2 3 1 1/2 轻中度等渗脱水1:1液 1 1 — 1/2 轻中度等渗脱水1:2液 1 2 — 1/3 高渗性脱水 1:3液 1 3 — 1/4 高渗性脱水1:4液 1 4 — 1/5 高渗性脱水维持液 1 4 — 1/5 高热、肺炎 几种常用混合溶液的简便制 混合液混合液 张力张力 葡萄糖葡萄糖 10% 10%氯化钠氯化钠 5% 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11.2% 11.2%乳酸钠乳酸钠2:1 2:1 1 1 500 500((mlml)) 30 (ml) 47 (ml) (28) (ml) 30 (ml) 47 (ml) (28) (ml) 1:11:1液液 1/21/2 500 500 20201 1::2 2 1/3 1/3 500 15500 151:4 1:4 1/51/5 500 10 500 102:3:1 2:3:1 1/21/2 500 15 24 (15) 500 15 24 (15)4:3:2 4:3:2 2/32/3 500 20 33 (20) 500 20 33 (20) 混合溶液 常用混合溶液的成分和简易配制溶液 成分比例 简易配制 (ml) NS 10%GS 1.4%NB 10%GS 10%NaCl 5%NB 10%KCl2:1 等张含钠液. 2 1 500 30 471:1 液 (1/2张) 1 1 500 202:3:1液 (1/2张) 2 3 1 500 15 24 4:3:2液 (2/3张) 4 3 2 500 20 33 1:2液 (1/3张) 1 2 500 15 1:4液 (1/5张) 1 4 500 9 生理维持液 (1/5张) 1 4 500 9 7.5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 (ORS)(ORS)WHOWHO推荐推荐20022002年推荐的低渗透压年推荐的低渗透压ORSORS配方配方 成分成分 含量含量 ( (克克) )NaCl 2.6NaCl 2.6枸橼酸钠枸橼酸钠 2.92.9KCl 1.5KCl 1.5葡萄糖葡萄糖 13.513.5水水 1000ml1000ml 该配方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该配方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Na+ + 75mmol/L75mmol/L,, K K+ + 20 mmol/L20 mmol/L,,C1C1- - 65 mmol/L65 mmol/L,枸橼酸根,枸橼酸根 10mmol/L10mmol/L,葡萄糖,葡萄糖75mmol/L75mmol/L。
总渗透压为总渗透压为245 mOsm/L245 mOsm/L口服补液盐 ( ORS )2%Glucose,保证钠水吸收渗透压接近血浆(2/3张)配方Na+、K+、Cl-浓度纠正丢失枸橼酸钠 /NaHCO3纠酸口服补液疗法 (ORT)适应证: 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 方法:轻度: 50~80ml/kg 中度: 80~100ml/kg 8~12h内将累积损失补足, 少量多次;口服补液疗法 (ORT)注意事项:ORS含K+ 20mmol/L ( 0.15% ): 若低钾,需额外补钾;ORS中HCO3- 30mmol/L :若存在酸中毒, 需额外纠酸;病毒性肠炎时:应稀释使用,以免电解质过量; 因病毒性肠炎大便Na+低 (50mmol/L), 而ORS中Na+ 90mmol/L;婴幼儿腹泻的静脉液体疗法n n补液时需考虑:n n1、全日补液量n n2、患儿属哪种性质脱水、有无酸中毒n n3、注意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的低钾、低钙、低镁症状n n4、掌握“定量、定性、定速”;以及“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的输液原则。
一、定量定量(第一天补液量)n n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补液的总量: n n 累积损失量累积损失量 : 5050ml/kg 50~100ml/kg ml/kg 50~100ml/kg 100~120ml/kg100~120ml/kgn n 继续需要量继续需要量 : : 3030ml/kgml/kgn n 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 : 60~8060~80ml/kg ml/kg 综合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天的总补液量为:n n轻度脱水: 90 ~120ml/kgn n中度脱水: 120~150ml/lgn n重度脱水: 150~180ml/kg二、定性二、定性n n根据脱水的性质决定补液的张力:n n1、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4:3:2)n n2、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2:3:1)n n3、高渗性脱水用1/3张~1/5张含钠液n n4、如果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累积损失量: 等渗性脱水 1/2张 常用1:1液 低渗性脱水 2/3张 常用4:3:2液 高渗性脱水 1/5~~1/3张 常用生理维持液;继续损失量:继续腹泻呕吐脱水量 ,1/2张液体,常用1:1液;生理维持量:排尿排便含水,出汗、皮肤不感蒸泄、肺呼吸丢失,1/3~1/5张液体,常用生理维持液;液体种类选择:三、定速三、定速n n1、扩容:、扩容:为了首先恢复肾循环和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可用等张液(2:1等张含钠液、生理盐水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在半小时或1小时内补入。
n n2、快速输液:、快速输液:累积损失量一般在前8~12小时补完,每小时8~10ml/kg左右n n3、继续补液:继续补液:余量在12~16小时内补充每小时约5ml/kg婴幼儿腹泻第一天液体疗法脱水程度脱水程度 轻度轻度 中度中度 重度重度补液总量补液总量 90~12090~120ml/kg 120~150ml/kg 150~180ml/kgml/kg 120~150ml/kg 150~180ml/kg 扩溶阶段扩溶阶段扩溶阶段扩溶阶段 不扩溶不扩溶 用用2 2::1 1液或生理盐水液或生理盐水2020 ml/kgml/kg前前3030,,~1~1小时小时输液阶段输液阶段 脱水的性质脱水的性质 补液的种类补液的种类 张力张力快速补液快速补液快速补液快速补液 低渗脱水低渗脱水 4 4::3 3::2 2/32 2/3前前 8~12 8~12小时小时 等渗脱水等渗脱水 2 2::3 3::1 1/21 1/2补总量的补总量的1/2 1/2 高渗脱水高渗脱水 2 2::6 6::1 1/31 1/3继续补液继续补液继续补液继续补液 低渗脱水低渗脱水 2 2::3 3::1 1/21 1/2后后12~1612~16小时小时 等渗脱水等渗脱水 2 2::6 6::1 1/31 1/3补总量的补总量的1/2 1/2 高渗脱水高渗脱水 2 2::9 9::1 1/41 1/4纠正低钾:补钾补钾: : 补氯化钾补氯化钾 轻度低钾血症:轻度低钾血症:200~300mg/200~300mg/((kg·dkg·d)) 2~3ml/2~3ml/((kg·dkg·d)) 10% KCl 10% KCl 严重低钾血症:严重低钾血症:300~450mg/300~450mg/((kg·dkg·d)) 3~4.5ml/kg.d 10% KCl3~4.5ml/kg.d 10% KCl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补钾原则(注意事项):见尿补钾,或来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补钾浓度0.15~0.3%(<0.3% );禁忌:静脉直推,可能引起心肌抑制、死亡!一日补钾总量:静脉输液时间不能少于6~8小时;静脉补钾时间: 4~6天 (因钾为细胞内离子,为平衡细胞内外液钾补充)钙、镁补充出现抽搐: 10% Calcium Gluconate 10ml+25% Glucose 10ml IV抽搐无好转:25% Mg.Sulfas 0.2~0.4ml/kg 深部 IM Q6h注意:心率HR:低于80次/分,停用!不要漏到血管外!与洋地黄间隔使用!不能皮下或肌肉注射!第二天补液:主要补充生理维持液和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60~80ml/kg 1/5张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1/2~1/3张液体12~24小时内匀速滴入继续补钾和纠酸几种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原则几种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原则n新生儿液体疗法n婴幼儿肺炎的液体疗法n营养不良伴腹泻时的液体疗法新生儿体液特点新生儿体液特点n新生儿体液总量多,约占体重的80%n细胞外液相对多,心、肺功能差n肾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能力较差新生儿液体疗法新生儿液体疗法(1)控制输液总量(2)生后头1天可不给电解质,以后用1/5张液(3)减慢输液速度(4)酸中毒用1.4%碳酸氢钠(5)生后10天内,一般不补钾,及时补钙镁婴幼儿肺炎体液特点婴幼儿肺炎体液特点n重症肺炎n病程长,进食少,多汗,发热,呼吸增快n伴有吐泻,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n易出现高渗性脱水和混合性酸中毒婴幼儿肺炎的液体疗法婴幼儿肺炎的液体疗法 (1)尽量口服,静脉约为60~80ml/(kg·d)(2)浓度低,用1/3~1/5张液或生理维持液(3)速度慢,控制在5ml/(kg·h)(4)伴心衰,液量和钠量减少,速度慢(5)并腹泻,按腹泻补,总量及钠量减1/3,速度慢(6)伴酸中毒,重点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换气功能,严重酸中毒酌情少量用碳酸氢钠,先给1/2,根据病情变化再调整营养不良伴腹泻体液特点营养不良伴腹泻体液特点n常并发贫血、水肿、腹泻n皮下脂肪少,易将脱水程度估计偏高n细胞外液相对较多,心、肾功能差n血钠、钾、钙、镁低n易发生低血糖营养不良伴腹泻时的液体疗法营养不良伴腹泻时的液体疗法(1)总量比腹泻减少1/3,分2~3天完成(2)多为低渗脱水,补液含钠量要高,用2/3张(3)速度慢,为3~5ml/(kg·h)(4)及时补钾、钙、镁(5)补热量和蛋白质思考题1.简述液体疗法的基本方法2.简述2︰3︰1液的组成3.简述ORS液的成分及用法4.简述低钾血症原因、表现及补钾原则5.8月患儿,因呕吐、腹泻呈中度等渗性脱水,计算第1天补液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