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谭盾音乐作品标题的艺术.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5642696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4.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谭盾音乐作品标题的艺术谭盾是一位驰名中外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众多,体裁 多样,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众多界限 每次看到谭盾的咅爪作品,我都被其既古老又新潮,既民族又世界,既音 乐又文学的标题所吸引认真分析、研究谭盾音乐作甜标题的艺术,就自 然也成了我思索的课题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陶冶、滋润了谭盾,使谭盾的音乐作 品打下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烙印,积淀了渊深的审美艺术趣味,具有厚重的 传统思想底蕴他的音乐作品,如音乐仪式剧《九歌》、《鬼戏》、管弦乐 《离骚》、大提琴协奏曲《易经》、室内乐《道极》、器乐作品《金木水火 土》、《婴宁》、舞剧音乐《周朝六舞图想》、视觉音乐《皮肉傩鼓》等等, 都贴满了古老神奇的萨满-巫傩-楚骚文化符号,并赋予了传统文化符号以 崭新的人生感悟和体验,具有鲜活的生命气息和创造智慧,以及同强大的 历史惰性进行对话的张力像《道极》,其英文名为“On Taoism",如果 直译可译为《关于道教》,但这样近乎学术论文的标题作为音乐作品名称 显然不适合,谭盾特意将中文曲名称为《道极》,真是精彩之至! “极”字 在汉语中有顶峰、顶点的意思,成语“登峰造极”的“极”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谭盾将作品命名为《道极》,旨在彰显作品的主旨乃是道的最高境 界这就使一部反映湖湘农村丧葬仪式中做道场的音乐作品,通过作品标 题升华、深化了主题谭盾的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2003年11月 21日在湖南凤凰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演出,演出时的中文标题全称为《地 图一一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音乐日记十篇》,这里除了 “地图” 一词 具有精神史册的象征意味外,副题“寻回消失中的根籁”与“湘西音乐H 记十篇”也是极具匠心的其实,“寻回消失中的根籁”,谭盾用英文表述 就是"Saving Disappearing Music Traditions”,意即"保存消失的音 乐传统”但谭盾起的中文名称有意避熟趋生,用了 “寻回消失中的根籁” 这样的话语方式这里的“籁”显然来源于先秦庄子描述的“天籁”,指 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引伸指神奇高妙的音乐这与 谭盾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谭盾受约翰?凯奇的影响,认为一切 声音均是乐音(所谓“全声音”观念),这与道家的“天籁”思想是完全 相通的因此,谭盾在作甜标题中将音乐称为“籁”,为自己前卫、新潮 的音乐理念找到了古老、庄重的历史冋响另外,“寻冋消失中的根籁” 凸显了音乐寻根、保卫传统的主旨,既声援了全球化的文化寻根思潮,也 呼应了西方后殖民主义者重视边缘文化、东方文化的声音,还吻合了全球 范围内重视原始的、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耍求。

      而“寻回消失中 的根籁”配上“湘西音乐日记十篇”,又使庄重矜持的面貌有了亲切温馨 的韵味作者命题的遣词造句可谓余味曲包、用意深邃!美国的后现代主义音乐大师约翰?凯奇(John Cage, 1912-1992)是 谭盾最推崇的音乐家,谭盾的音乐深受其影响1992年凯奇去世以后,谭 盾创作了钢琴独奏曲《C-A-G-E,为纪念约翰?凯奇而作》和亚洲器乐曲 《C-A-G-E,为纪念约翰?凯奇而作》(系列I -IV)作者在音乐作品标题中有意将凯奇的英文名字“Cage”的四个字母全部人写,以此象征凯奇是 一位大写的人;又在四个字母之间加上间隔号,以便朗读标题时低沉迟缓, 表达自己的沉思哀伤,达到向约翰?凯奇致敬的效果,构思之巧令人佩服 与此构思相类的还有“Jo-Ha-Kyu”,中文名为《序、破、急》,全名为《序、 破、急,为三个在水、金属和土地上的表演者而作》这是谭盾1992年创 作的一部实验咅斥,是根据日本古典戏剧“能剧”而创作的日本传统的 能剧包括五出戏,中间三出或者四出穿插狂言,但今天的能剧更可能仅包 括二出或者三出戏,中间穿插一出或者两出狂言节目或者单剧都是基于 序、破、急的基本戏剧结构(Jo-Ha-Kyu,序言-解释-结尾),单剧则通常 只有一个序,三部分破,加上一个急部分。

      谭盾以能剧的结构名称为题, 亦非常新颖谭盾居住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都的纽约受欧美后现代主义音乐艺术 的影响,他的音乐呈现出“语言环链”的断裂现象,体现为“文木”的“零 散化”、“无中心”与音乐语言的零散化、无中心同步,他的音乐作品的 标题命名也开始零散化、无中心,走向世俗,走向无序下面一些谭盾音 斥作品的标题全称就明显具有后现代主义咅乐命名的典型特征:《地图:为大提琴、录像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声音的形状:为陶器、声音和乐章而作》《水的协奏曲:为水、打击乐器和管弦乐队而作》《纸的协奏曲:为纸、打击乐器和管弦乐队而作》《秘密土地:为管弦乐队和12种维奥尔康索特(violconsort,十六、 七世纪的一种室内重奏)而作》《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八种颜色》《圆圈与四个三重奏、指挥以及听众》《为拨奏曲钢琴和十件乐器而作的协奏曲》《乐队剧场I:坝,为独奏陶坝、十一个陶坝、乐队及乐队队员的人 声而作》《爪队剧场II: Re,为散布的爪队、两个指挥及现场观众而作》《乐队剧场III:红色气象预报,为声像装置、摇滚乐队及交响乐队而 作》《乐队剧场IV: H,为女高音、京剧演员、FI本木偶戏、弦乐队、多 媒体而作》《安魂曲与摇篮曲,为女高音(或者男低音或者童声合唱)、独奏弦 乐(大提琴、小提琴或者二胡)与乐队而作》《交响曲1997:天?地?人,为独奏大提琴、编钟、童声合唱、CD播 放者而作》《圣马太受难水乐,为女高音、低男中音、小提琴、大提琴、三件打 击斥、采样器、室内混声合唱而作》(中文名《复活Z旅》)《道极,为人声、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与乐队而作》《鬼戏,为弦乐四重奏、琵琶、石头、水、纸、金属而作》《氨基化作用(Amination),为人声和动作而作,带有理查?塔特尔(Richard Tuttle )的视觉艺术和美-美?柏森伯格(Mei-Mei Berssenbrugge,中文名白萱华)的诗》从这些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创作音乐作甜,有时是为了演员、指挥,有时是为了乐器、乐队,有时甚至是为了石头、纸张、金属,作曲家的创 作动机是如此的随机与偶然,以致于像日常牛活一样繁杂而琐碎,这样音 乐艺术就变成了 “溢出艺术的容器”(丹尼尔?贝尔语),彻底消解了艺术 与生活的界线。

      由于命名的零散化、无中心,因此,作品的标题也可以随 时随地变更如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在湖南风凰演出时,叫“多 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一一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音乐日记十篇》”,在 欧美演出一般叫做“多媒体大型实地景观音乐会《地图:为大提琴、录像 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而环球DG推出的《地图》DVD则改名为《地 图:在中国农村的一次多媒体活动》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谭盾的音乐作品命名表明了作者既受到 7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也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深刻启 示正是作者融汇中西,跨越古今,因此,他的音乐作甜标题才那样五彩 斑斓,美不胜收!附件:谭盾咅爪创作分类冃录石峥蝶编译一、歌剧(Opera)《马可?波罗》(Marco Polo, 1995)《牡丹亭》(Peony Pav订ion, 1998)《茶:一面灵魂的镜了》(Tea: A Mirror of Soul, 2002)二、 多媒体与管弦乐队(Multimedia & Orchestra)《卧虎藏龙协奏曲》(Crouching Tiger Concerto, 2000)《地图:为大提琴、录像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MThe Map: Concertofor Cello, Video ernd Orchestra, 2002)三、 音乐仪式与表演(Music Ritual & Performance)《九歌》(Nine Songs, 1989)《纸乐-金瓶梅》(Paper Music - The Pink, 1993)《鬼戏》(Ghost Opera, 1994)四、 乐队剧场系列(Orchestral Theatre Series)《乐队剧场系列O》(Orchestral Theatre 0 , 1990, rev. 2002)《乐队剧场系列 I :损》(Orchestral Theatre I: Xun, 1990)《乐队剧场系列 II: Re》(Orchestral Theatre II: Re, 1992)《乐队剧场系列III:红色气象预报》(Orchestral Theatre III: RedForecast,1996)《乐队剧场系列IV:门》(Orchestral Theatre IV: The Gate, 1999)五、 有机音乐与管弦乐队(Organic Music & Orchestm)《声音的形状:为陶器、声音和乐章而作》(Soundshape: for Ceramics,Voice and Movement, 1990)《水的协奏曲:为水、打击乐器和管弦乐队而作》(Water Concerto forWater Percussion and Orchestra, 1998)《纸的协奏曲:为纸、打击乐器和管弦乐队而作》(Paper Concerto forPaper Percussion and Orchestra, 2003)六、其它交响乐作品与协奏曲(Other Symphonic Works & Concertos)《道极》(On Taoism, 1985)《死与火:和画家保罗?克利的对话》(Death and Fire: Dialogue with Paul Klee, 1992)《自画像》(改编自《死与火》)(Self Portrait , from "Death and Fire", 1983, rev. 1992)《戏韵》(小提琴协奏曲第1首)(Out of Peking Opera , Violin Concerto No. 1) (1987, rev. 1994)《2000年的今天:为千禧年而作的世界交响曲》(2000 Today: A World Symphony for the Mi lie rmium, 1999)《琵琶与管弦兀队协奏曲》(Concerto for Pipa and String Orchestra ,1999)《易》协奏曲系列(Yi Concerto Series)《〈易〉1:火与水的循环》(Yil: The Intercourse of Fire and Water ,1993)《〈易〉2:为吉他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Yi2 : Concerto for Guitar and Orchestra ,1996)《〈易〉0: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YiO : Concerto forOrchestra ,2002)《吉他代表的七种情欲》(摘自《易》2) (Seven Desires for Guitar, from Yi2)《交响曲 1997:天?地?人》(Heaven Earth Mankind :Symphony 1997) (1997)《序曲:龙凤》(改编自《交响曲1997:天?地?人》)(Overture: Dragon and Phoenix , from Heaven Earth Mankind :Symphony 1997) (1997)《和平之歌》(改编自《交响曲1997:天?地?人D (Song of Peace , from Heaven Earth Mankind :Symphony 1997) (1997)《秘密土地:为管弦乐队和12种维奥尔康索特(violconsort,十六、 七世纪的一种室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