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3627339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西街小学 赵晓平 根据学校的读书计划,这学期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教育改革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多年来,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一次次“告诉”,一声声“叮咛”,一遍遍“咀嚼”,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

      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大发其火,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人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不唱独角戏,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