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10课《信客》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上).pdf
8页第 10 课信客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上)三年级语文教案信客说课稿教材分析: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_(省、市、区、县 )的“ 信客” 帮助住在市区的人送信时发生的故事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 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 ,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 “ 名誉糟蹋了 ” ,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教学目标: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 爱” ,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 ,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教学重点和难点 : 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 ,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 ,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 ,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学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教法学法 : 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模式 ,我制定了如下的 “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学法:透读感知文意品读赏析语言叩读探究拓展教学过程 : 包括 “ 解题导入 ”“动中有悟 ”“边读边品 ”“探究拓展 ”“教师感言 ” 五个环节 . 一.解题导入 : 前几年流行一句广告词“ 呼机商务通 ,一个都不能少 ”.可见,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在 20 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 ,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很长时期内 ,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 . “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 ,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 信客故事 ”,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 . 此导语的设计 ,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印象,悠扬绵长的古筝曲又把学生的思绪引向那个遥远的年代. 二.动中有悟 : 此环节是通过三个逐层推进的小组活动,来完成对整篇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 早自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解决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活动一: “ 焦点访谈 ” 要为信客做一期特别节目,题目暂定为“ 平凡人生 ” 请同学们客串高参,速度课文,小组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位信客的人生历程附:老信客的一生:有信 失信 后悔弥补信客的一生:从业缘起 信客生涯 转行之后此活动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文意,并把握了全文的脉络,提高了阅读效率活动二: “ 创意大比拼 ” 人 生“ 焦点访谈 ” 栏目组对 “ 平凡人生 ” 这个题目不太满意, 请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最佳创意要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师提供事例,抛砖引玉)苦涩 人 生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此活动使学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把握,并为揭示信客品质做好必要的铺垫活动三: “ 小人物 -大精神 ”由两个问题引出: 1.如果时光倒转,你会做信客吗?2.你认为信客应具备哪些品质?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作结,归纳“ 信客品质 ” :任劳任怨、 诚信无私 、 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此活动实现了从文字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探究,学生不仅感悟到信客这个“ 小人物” 身上的 “ 大精神 ” ,而且会不断审视自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此环节三个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轻松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的方式又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习理念三.边读边品:品味语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一)我先选来臧克家的老马做比较阅读放录像:配乐朗诵老马)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上同为赞美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美德,但语言风格不尽相同点拨:除了老马语言的朴实,信客的语言又多了些什么?我重点指导学生从本文中画出佳句、 诵读佳句、点评佳句,并作必要的点拨:从表达(记叙、描写、议论等)和修辞等多方面赏析语言,看看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过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秋雨散文“ 质朴而典雅 ”“警辟而畅达 ” 的语言风格比较阅读可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作者个性气质、不同的语言习惯决定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二)为了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 我还提供了余秋雨的相关资料及作品,“ 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特别是文化苦旅,推荐学生阅读,以点带面,扩展学生视野,并巩固本课所学。
三) “ 学以致用 ”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请同学模仿本文语言,为两信客写“ 墓志铭 ” 全班展示交流后,师出示“ 墓志铭 ” 示例写“ 墓志铭” 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探究拓展:古人说得好: “ 文章合为时而著 ” 过去了一个世纪,作者为什么还要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呢?文章有无现实意义?我用此问题拉近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立足于文本,可做多角度阐释我适时提供两个角度的问题,把拓展探究引向深入问题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 诚信缺失 ” 的不良现象,使学生认识到 “ 诚信为做人之本 ” 、“ 诚信为立国之本 ” !并提供诚信格言问题二:引导学生关注无私奉献的一类人, 看看我们周围,是否有这样的人?学生各抒己见,师总结归纳:榜上有名者固然可敬可佩,如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见幻灯片);但无名英雄又何止千万?像守望敦煌41 年的樊锦诗、解读黄土天书的刘东生、种植希望的席宝力皋、从74 岁开始用蹬三轮车攒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白方礼、中国的霍金金展鹏 (见幻灯片)乃至许许多多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
帮助学生感悟:关爱他人,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五.教师感言:苍凉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种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磨难,但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好人终有好报!祝天下所有任劳任怨、宽厚善良、默默奉献的人们一生平安!本课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过程,教师仅作点拨引导,而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为主,旨在实践新课标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