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考古所见外国和少数民族文字.pdf
10页陕西考古所见外国和少数民族文字 杨瑾 作为著名 “丝 绸之路” 的起点 , 长安是 东南亚各国与西域交往及 西方诸国来中国的 必经之路和中转站 , 中外文化交流在这里大 放异彩 据《唐六典》记载 , 唐朝政府曾与 三百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 , 当时 几乎所有亚洲 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这 座辉煌 灿烂的 国际大都市 , 他们和种族截然不同的 中国及其它国家的人们进行政治 、 宗教或商 贸方面 的沟通和交流 , 美国学者谢弗在《唐 代的外来文明》中对外国人云集长安 、 各种 文化 竞显风 采的繁 华 场景 是 这样 描述的 : “突厥王 子仔细揣摩着来自阿曼的珠宝商的 神情举止 ; 而日本的参拜得则以惊奇的 目光 凝视着粟特商队 的商人 难怪他们会感到诧 异 , 因为当时的确没有任何可以想象得到 的 东西能够与这些民族和职业联系起来 ” 形 形色色的外国人及他们离奇古怪的语言文字 让唐朝人大开眼界 , 惊奇不已 , 更有好奇者 出于交际的需要 , 以外国人为师学习外国语 言 据考证 , 长安城里就有专门出售各种外 文书籍和外语词典的书肆 , 可见热衷于外国 语言的人为数不少 。
又据段成式的 《 酉 阳杂 姐》记载 , 当时 西域流行的书写 文字达6 4 种之多 , 主要有 “ 驴唇书 ”、“大秦 书 ”、“ 驮 乘书 ”、“起尸 书 ”、“ 天书 ”、“ 龙书 ” 、 “鸟音 书 ” 等 如今这些西域古语言大多已成为佚 失在史海中的死文字 , 揭开它们神秘面纱的 唯 一线索便是通过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 , 尤 其是刻有外国铭文的器物对于 了解那些曾被 46 遗忘 的古老 文字弥足珍贵 目前 , 在西安及 周围地区发现的外国文字主要有希腊文 、 波 斯文 、 叙利亚 文 、 怯卢文 、 梵文 、 粟特文 、 阿拉伯文等 , 其它民族语言有回鹊文 、 西夏 文 、 女真文 、 契丹文 、 八思巴文 、 蒙文和满 文等 , 语种和 文字种类之多 , 数量 之 丰富 , 宛如 一座古代民族语言和古文字博物馆 , 对 研究古代以长安为中心 的语言提供了珍贵的 实物标本 本文就是从考古发掘的带有外国文字的 实物中挑选出部分经考证过 的范例作以简单 介绍 希腊语 , 属印欧语系的独立语言 , 通用 于古代希腊王 国及其辖区 , 中亚希腊化时期 (约公元前 4 世纪一3世纪)成为中亚各国 的官方语言 。
公元前33 0年 , 随着亚力山大 帝征服波斯阿契美尼德(A c h~ e nid )王朝 和希腊移民的大量涌人 , 中亚便进人了所谓 的 “ 希腊化时期 ” 希腊统治者在征服 地区 建立 了众多的希借移民城市 , 形成了大片希 腊文化区 , 大夏就是其中之一 大夏 , 希腊 语称巴卡特立亚(B a c tr ia n ) , 位于阿姆河与 兴都库什山脉之间 公元前2世纪 , 被大月 支人占领 大月支原本是游牧在今甘肃一带 的月支部落的一支 , 即被强悍的匈奴人赶出 家园向西逃亡的 5个部落5 0 万人 , 他们穿 过伊塞克湖畔游牧的乌孙族地区 , 到达阿姆 河一带 , 在大夏定居下来 面对较高的希腊 大夏城市文化 , 月 氏人很快放弃了本民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