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doc
2页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突破思路 本单元活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二是地形图的判读,三是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学会应用不仅能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还能解决生产和生活的许多实际问题,因而往往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教师在讲授本部分知识时要结合图形,同时注意一些等高线地形图理论和原理的讲解要通俗明了相关链接__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的制作 1.制作材料及方法 (1)山体模型的制作:用泡沫塑料制作成有缓坡、陡坡的山体在绘出等高线图以后,按照一定的高程进行切割山体最好切割成六层每层穿两个用作固定在底板上的小孔2)木框:用木条制作成木框,呈长方形,每框内安上绷紧的透明塑料薄膜(木框最好制五个),每个塑料薄膜上分别绘有不同高程(100米至500米)的等高线3)底板:用木板作底板,在底板的四角安置四个立柱,立柱上标高程4)固定山体模型的木柱两根:木柱为圆柱体,长度以略低于山体模型高度为宜在底板上开有两个安置木柱的圆孔也可不用木柱,而在上下两层之间用磁铁固定5)等高线图的绘制:用同底板大小一致的较厚的白纸,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图一张,标明高程。
6)安装:将山体模型的各层和薄膜木框,按由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安置在底板上的相应位置 2.使用方法步骤 (1)底板上有山体模型,向学生说明“这是一座山的模型,山的海拔高度为550米”让学生形成山体印象2)依次加入每个高程(从100米到500米)相应的薄膜框架侧视可见山体,俯视可见等高线图3)将实体模型从底板及木框中取出,让学生观察底板及木框这时,侧视仍可显出山体,俯视则可见清晰的等高线图4)再将厚纸绘制的等高线图放到底板上,俯视时薄膜上的等高线与底板上的等高线大体重叠;而后将木框薄膜依次重叠在底板上,则见薄膜上的等高线与底板上的等高线相互重叠 决策参考 材料:下图是某地区一幅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 图3—13 问题:水利部门要在该地建一水库,若你是负责人,则大坝建在何处?为什么? 依据:该地区H以南为盆地地形,且多支流汇入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同时H处较狭窄施工量小,成本低,故选在H处 拓展: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池,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量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例1】下图是沿4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3—14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_国地形剖面图。
(2)图中M____________洋,N____________洋 解析:从学习得知40°N大体通过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我国的北京和美国首都华盛顿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少,是西经度而100°W是纵贯北美洲加之纵坐标高度和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势,可断定是北美洲美国,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北段,海岸山脉,内华达山和落基山,中部为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低矮的山地 答案:(1)北美 美 (2)太平 大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能力,由于结合了世界重要的经纬线,故增加了本题的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世界上重要的国家跨越的经纬线,再解此类题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有五条等高线重合于某陡崖,其中等高距为50米,则该陡崖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75 m B.125 m C.225 m D.325 m 解析:由于有五条等高线在此重合,所以其高度:50×(5-1)m≤H≤50×(5+1)m即200 m≤H≤300m,故C正确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能力,只要根据公式d(n-1)≤H≤d(n+1),即可求出。
公式中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