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代的养马业及对马种的改良.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25675589
  • 上传时间:2017-1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汉代的养马业及对马种的改良安忠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农业考古》2006 年 4 期马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尤其在古代,无论军事、交通、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马与一个王朝的军备强弱,国势盛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占人说:“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济远近之难 ”(1)我国自古对养马非常重视,马被列为六畜之首,特别是在被称为封建盛世的汉唐两代,养马的规模更大后世有“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 ”(2)的说法汉代大力发展养马业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根源首先,骑兵的发展成为直接推动力虽然在楚汉战争骑兵异军突起,屡立战功,由此成为军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后来对匈奴的战争中,汉朝骑兵却难以与强大的匈奴骑兵抗衡由于长期战乱,国弱民贫, “人相食,死者过半”马匹更是少得可怜, “自天子不能醇驯,而将相或乘牛车” (3) “平城之围”就使汉朝统治者清楚地意识到汉朝不是匈奴的对手,不得不委曲求全,采取和亲手段,以换取一时的和平,积蓄力量,将来反击同时更意识到“车骑者,天下武备也” ,因此要巩固汉朝政权,抵御匈奴的侵袭,就必须大力发展养马业,壮大骑兵力量为此目的,从汉初开始,汉朝就积极筹集资金发展养马业。

      高帝四年(前 203 年)八月,开始征收“算赋” , “为治库兵车马之用” (4)如淳注引《汉仪注》曰:“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 ,至武帝时又口加三钱, “以补车骑马” ,此所谓马口钱同时,设置和健全了马政的管理机构,命太仆(武帝时改为仆)专管养马事务,下设太仆承,以及下属马厩的令、巫或长、垂据《汉旧仪》:太仆所掌的“天子六厩”:未央、承华、 、骑马、路和大厩,每厩“马皆力匹” 其它散见于史籍的厩名有翠华、大格、果卫、扼梁、大宛、胡河、金厩、家马等到汉武帝时, “厩马有四十万匹” (5)景帝时, “始造苑马以广用” ,在西、北边郡设“牧苑三十六所,以郎为苑监,分养马三十万匹” (6) 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 年) , “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 ”(7)汉印中可见“右苑泉印” 、 “萃闺苑监’ , 、 “右牧官印” 、“北地牧师骑承”等,都可证明设立牧苑的事实此外,又可见所谓“未央厩丞” 、 “未央厩监” 、“厩印” 、 “长沙厩印” 、 “马府” 、 “中马府” 、 “外马”等,显然都是当时官府养马机构用印汉代郡国也养马,在郡县设马丞,在王国设仆及其属吏厩长、厩丞等,负责马政。

      《汉印文字征》 、《十钟山房印举》等书中著录的马官用印有数十个,如“唯陵马丞印” 、 “上虞马丞印” 、 “齐中左马” 、 “齐中右马” 、 “代马丞印” 、 “西河马丞” 、 “淄川厩长” 、 “鲁厩垂” 、 “虢县马丞” 、 “下密马丛印” 、 “东平陆马丞”等甚至地处西北边疆的居延地区,也有“昭武厩令史” 、 “吞远厩” 、“口郅连厩”及“马丞”等厩名及官名,可见汉代官府养马的普遍性在政府养马的同时,汉代政府还积极鼓励百姓养马文帝时,颁布了“复马令” , “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以免除兵役的办法鼓励私人养马武帝时继续实行“复马令” ,当时“兵戈数动,民多买复” ,又不愿为吏, “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 (8)汉朝政府还禁止偷盗屠宰马牛居延汉简中有一支云:“府移使者口所诏书,毋得屠杀牛马 ”(9)《盐铁论·刑德篇》云:“今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还禁止优良种马外流, 《汉书·昭帝纪》说:“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与现代种马相比,汉时体高五尺九寸的马确属相当优良的种马严禁优良种马外流,对养马业的繁荣有积极意义汉武帝时更加重视养马业, “天子为击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长安者数万匹,卒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 。

      (10)皇帝甚至以“解乘舆驯”作为鼓励养马的宣传手段经过政府的大力提倡和鼓励,到汉武帝时仅厩马就达四十万匹,苑马和地方养马尚不算数民间已是“众庶街巷有马,吁陌之间成群” 11) 《盐铁论·未通》记述:“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 大规模的使骑兵数量也大大增加,文帝时已能抽调八、九万骑兵防御匈奴武帝时反击匈奴,前后动用骑兵一百二十万,每次参战的骑兵多达十多万从汉武帝时起,汉朝军队已由车2骑并用转变为以骑兵为主,步兵仅为运送辎重如元狩四年(前 119 年)北伐匈奴,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 “私负从马达十四万匹” ,而“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 (12) 汉军充分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采用远程奔袭,分进合击的战术,取得辉煌战绩特别是元狩四年的这次战役,卫青与匈奴大战于漠北,直追匈奴于竞颜山赵信城:霍去病与匈奴左贤王接战,杀七万余人 “封狼居青” 为能快速突进,汉朝骑兵多备副马(居延汉简中多作“萃马” 《汉书·赵充国》传作悴马,颜师古注曰:“悴,副也” ) 经过这次战役之后, “甸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13)对汉朝的威胁基本解除从这场战争中,汉朝得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还有大量的牲畜。

      但汉朝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海内虚耗,户口减少” ,战马损失也相当严重,如元狩四年, “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军马死者有十余万匹 ”(14) 《汉书·昭帝纪》应劭注曰:“武帝数伐匈奴,再击大宛,马死略尽 ”《汉书·武帝纪》云:“元狩五年,……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 ”注引如淳语曰:“贵平牡马贾,欲使人竞畜马 ”《汉书·食货志》谓,汉“自(卫)青围单于后十四岁,以汉马少,故久不伐胡 ”到李广利出征匈奴时,因为马匹缺乏,不得不用步兵,所以导致失败在马匹缺乏时,政府不得不征调民间马匹服役如汉伐大宛,汉军仪六万人,而从民间征发的牲畜有“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驼以万数” 二伐大宛,在马死略尽的情况下,汉武帝下令征发“酒泉驴、臭驼负食出玉门关” (15)为随时征调,汉朝政府就“籍吏民马,补车骑马” (16)颜师古注曰:“籍者,总入籍录而取之 ”对于隐匿不出的人处以重罚如《汉书·文帝功臣表》 “黎倾侯廷元封六年坐不出持马,要斩” 颜注:“时发马给军,匿而不出也有时向民间买马 《史记·汲黯传》元狩二年(前 121 年) “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三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 ”后来就出现官贷民牧的方式以解决官马不足的问题。

      《汉书·食货志》云:“武帝以新秦中千里无亭激” “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令民得畜牧边县,官假马母,三岁而归,及息什一 ”李奇注日:“边民官马,今令民能畜官母马者,满三岁而归之,十母马还官一驹,此为息什一也 ”这一作法,后来发展为亭养母马制度,元鼎五年,因“车骑马乏,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天下封君至三百石以上差出牡马天下亭,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17) 《汉书·昭帝纪》应韵注在“马死略尽”之后说, “乃令天下诸亭养母马,欲令其繁孽 ”昭帝时对武帝时的马政进行许多修正昭帝始元四年(前 84 年)诏“往时令民供出马,其止勿出” “五年,罢天下亭母马及马弩关” 孟康注曰:“旧马高五尺齿未平,弩十石以上,皆不得出关,今不禁也 ”(18)元风二年(前 79 年)又诏令“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勿敛今年马口钱 ”对马政的调整,是以北边、西边的军事压力减轻为背景的口汉成帝时,也曾“罢六厩” , “减乘舆马” (19)但在必要时政府仍从民间买马如居延汉简第三○三·十二号:“元风三年十月,……请谴□官持□□□钱去□□,取承相从事金城、张掖、酒泉、敦煌郡案所占畜马二匹,当张舍从者,如律令” ;第一九·四四号:“□张掖、酒泉、敦煌,乘(应为案字)家所占畜请(为马字误释)□” (20) 。

      还有一简:“元延二年(前11 年)十月乙酉,居延令尚、垂忠,移过所县道河津关:谴亭长王丰,以诏书贾买马酒泉、敦煌、张掖郡中前二简中“案家所所占富马二匹” ,有人解释为依据各家所报养马数,官就其中取二匹,不象武帝时悉数收买 (21)民间养官马、征调马匹的事,此后常见于记载如王莽天凤六年(19 年) , “令公卿以下至郡县黄缓吏皆保养军马,多少各以秩为差 “地皇元年(20 年) ,“乘传使者历经郡国,日且十辈” , “传马不能足,赋取道中马,取办于民” (22)东汉以后,官府养马业大大衰落 《后汉书·百官志二》云:“旧有六厩,中兴省约,但置一厩 ”又有“牧师苑,分在河西六郡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苑 ”汉和帝永元五年(93年) , “诏有司省内外厩马及凉州诸苑马” (23)虽然安帝元初时增设了越的长利、高望、始昌三苑,益州设置了万岁苑,键为设置了汉平苑顺帝汉安元年(142 年):“以远近献马众多,国厩充满始置承华厩令,秩六百石 ”(24)都未能重振西汉养马业的雄风但东汉民间养马一直繁荣,政府需要马匹时,也常取自民间如光和四年(181 年) , “初置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25)中平元年(184 年)攻剿黄巾军,又“沼公卿出马” ,并令“厩马非效祭之用,悉出给军” (26) 3汉代养马业的第二个推动力来自政治上的需要车骑仪卫是封建等级制度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汉代的各级官员,上至皇帝,下至县令,均有数量不等的马匹以充车骑仪卫,并运用法律手段,严格规定了车骑使用管理的权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车骑仪卫使用管理制度,以“别尊卑之序” 天子车骑之马为乘舆之马 《后汉书·舆服志》载:天子“所御驾六,余皆驾四,后从为副车” 《三辅黄图》载天子出行车驾次第, “谓之卤簿,有大驾、法驾、小驾” ,最大规模的为大驾,有“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半之,备千乘万骑” 皇帝出行,千乘万骑,威势齐天如汉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 年)出巡五原, “至朔方,临北方,勒兵十八万骑,族旗千余里,威震匈奴” (27)武帝出猎时,也有“从数马万匹” (28)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子用马皆有差这些乘舆之马,数量大,吃得好,平时又很少使用如元帝时,有厩马万匹,天天食粟,“苦其肥大,气盛怒,至乃日步作之” (29) 《盐铁论·散不足》说:“夫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 故而灾荒之年,常减乘苑之马,禁民间粟马。

      如《汉书·文帝纪》:“以比岁不登,禁内郡马粟” ,违者“没入之” 元帝初元元年(前 48 年)六月“以民疾疫” , “省苑马,以振困乏” 九月又令“太仆减谷食马” (30)汉安帝永初元年(107 年)九月,诏令“厩马非乘舆常所御者,皆减半食” (31)汉代官员“公卿以下至三百石长导从,……三车导,主簿、主记两车为从县令以上加导斧车” , “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县长二人” (32)所以汉代官员出行、郊游、赴宴、田猎,都必备车骑, “列羽旎,陈戎马” “出入逾侈,辎耀日” , “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如东汉末年交州太守士燮出行时“车骑满道,……妻妾乘辎轩,子弟从兵骑 ”(33)汉代官员出行时这种车水马龙的仪仗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实物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实用的车 6 辆,马 16 匹;窦绾墓中有车 4 辆,马 13 匹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出土铜马 39 匹,铜牛 l 头,铜车 l 通辆,铜俑 45 件,组成一个庞大的阵势最前方是举世皆知的铜奔马为前导,然后是 17 名骑士组成的行列:2 骑吏并列为领,15 名骑士两列为从;随后为主骑 1 匹,从骑 4匹;稍后是斧车 1 辆,轺车 4 辆,各有 1 马系驾, “御奴”5 人,从婢 2 人;再后为“冀张君”及“夫人”乘骑车马,共 3 马,2 车,3 奴 1 婢;“守张掖长张君”及“前、后夫人”乘骑车马,共 3 马,2 车,3 奴 2 婢;“守左骑千人”乘骑车马,共 1 车,1 马,2 奴。

      最后为“车”3 辆,马 3 匹,牛车 1 辆,牛 1 头,驾车奴 1 人,从婢 8 人,凭几 1 个 (34)汉代墓室壁画中反映官员出行的场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