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比较政治学发展述评.doc
9页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比较政治学发展述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比较政治学发展述评 【英文标题】Review of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the West since the 1950s 【作 者】陈剩勇/李力东 【作者简介】陈胜勇,李力东,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28)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政治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和进步:从60年代“黄金时期”发展主义范式的衰落,到其后各种替代性研究范式的兴起,比较政治学在分化组合中得到了发展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对宏大理论范式的追求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而基于特定区域、特定政策议题的中观层次的理论建构成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重心 【摘 要 题】学科发展 【关 键 词】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回顾与展望比较政治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可谓跌宕起伏:自20世纪60年代,随着发展主义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而进入黄金时期;至20世纪70年代,因发展主义饱受批评而陷入低迷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比较政治学又得以重现生机。
西方比较政治学诞生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黄金时代”以来,这一学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其发展过程具有哪些特点?对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有什么启示意义?迄今为止,已有国内学者撰文作了一些介绍和评述有的学者介绍了比较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研究方法①有的学者从学科史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以及之前的西方比较政治研究的历史演变②有的学者把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比较政治研究的发展分为历史主义、制度主义、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四个阶段③这些评介对我们了解西方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颇有裨益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高速推进,比较政治学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学科自身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学者们对以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范式也有了不同的评价这就需要对西方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特点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以揭示其对中国比较政治学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和启示一、比较政治学:学科确立及早期研究的不足追根溯源,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西方比较政治研究的鼻祖他的政治学著作就是通过对古希腊的150个政体类型的比较分析,来探求和建构他理想中的最佳政体。
此后,比较分析的方法成为西方政治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马基雅维利、孟德斯鸠、马克思、托克维尔、韦伯等著名思想家,都曾经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但是,这时的比较分析,只不过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比较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还是后来的事有学者认为,西方比较政治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比较政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时间应该要比政治科学的诞生更晚一些19世纪末,当现代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在美国诞生之时,比较政治还只是政治学中一个不起眼的研究领域虽然有一些美国学者开始关注英国、法国等几个欧洲国家的政府制度,但是,由于受到美国的孤立主义以及知识界中盛行的“美国优越论”和“美国例外论”思潮的影响,当时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比较政治研究被视为一种“外来户”并受到轻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比较政治学才成为政治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一战后,包括德国、意大利等在内的欧洲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也受到美国的关注,比较的范围逐步扩大从那时起,美国政治学会的年会上出现了单独的比较政治学座谈组,一些政治学家也自称为比较政治学学者这是比较政治学作为政治学中一门独立分科的开始。
不过,当时的比较政治学实际上被称为“比较政府”,研究的重心是少数几个西欧国家的正式的政治法律制度那时的比较政治学者研究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立法制度、政党与选举结构,追溯某些正式的政治法律机构与职位权限,研究宪法及其它重要的法律条文形成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演变过程等,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政治的动态过程,比如大众舆论、利益集团的行为、变迁过程、决策、政治行为或公共政策⑤从一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这段时间内的比较政治学具有上述特点,这是早期的比较政治学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针对比较政治学领域持续关注政府正式的、法律的以及制度的层面这种现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意见1952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SRC)在西北大学举行比较政治学校际研讨会,这是比较政治学委员会的前身在这次研讨会上,早期比较政治学受到了全面的抨击批评者们指责它太形式化和法律化,说它过分关注于宪法和政府机构的政治行为而忽略了利益集团、政党的政治行为1953年还据此写成了一份题为《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总结报告,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1955年,麦克里迪斯(Roy C. Macridis)出版了一本名为《比较政府研究》的著作,对早期比较政治学进行了尖锐而激烈的批评。
他认为此前的比较政治学:一是视线狭隘的——太过于关注欧洲而基本不考虑其他地区;二是描述性的,而不是真正分析性的;三是形式主义的、法律主义的,而不关注政治中非正式的动态过程;四是事实上并不注重比较,主要被个案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五是充满了零碎的事实,缺乏系统性⑥麦克里迪斯的批评标志着早期比较政治学的终结和比较政治学的转向自此之后,比较政治学不再是“比较政府”,而成了真正的“比较政治”,政治中非正式的方面成为研究的重心比较政治学之所以出现上述变革,与政治学学术知识的发展和全球范围内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就知识发展而言,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主张价值中立,注重经验分析,要求把理论的严密性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并通过系统的多国比较来考察和揭示普遍性行为主义革命使比较政治学从描述性学科变成了分析性学科,大部分比较政治学者也认为比较政治学应该主要是经验主义的当然,其他一些学科比如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都对比较政治学的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政治环境的变化来说,二战后大批亚洲、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它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新兴国家为比较政治的研究提供了“活的实验室”,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是如何把原来的殖民地国家建设成强大的、民主的、能够实现社会公正的国家。
而这与仅仅关注少数几个欧洲国家的早期比较政治学是大不相同的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政治学论文网) TAG标签: 年代 以来 主义 比较 研究 世纪 西方 发展 政治学 政治二、发展主义范式与比较政治学的“黄金时期”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发展主义范式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创立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开始发表一系列著作,试图将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合成一个体系,他把政治过程分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几个方面⑦阿尔蒙德借用了伊斯顿的研究框架,开始关注所有政治体系都会执行的功能,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学者奠定了基础⑧1954年,美国比较政治学委员会(CCP)成立,阿尔蒙德担任主席自此,比较政治学开始致力于更广泛的比较研究阿尔蒙德及其同事们反对之前的比较政治学学者将研究重点仅仅放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反对使用一种非常狭隘的概念化语言,并且致力于创造出一套理论和方法,能够同时涵盖和比较任何一种政治系统,无论它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民主的还是非民主的,西方的还是非西方的在阿尔蒙德等人的努力下,比较政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阿尔蒙德和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 Coleman)在1960年合编了《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
阿尔蒙德在该书导言中提出了一个比较分析的框架,把政治体系的一般概念应用于非西方国家的政治研究阿尔蒙德采纳了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用来比较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这一框架下,传统社会是归属取向的,现代社会是成就取向的;传统社会是特殊主义的,现代社会是普遍主义的;传统社会是功能分散的,现代社会则实现了功能专门化在阿尔蒙德看来,非西方国家的发展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阿尔蒙德认为,所有的政治体系,不论是发达的还是发展中的,都要履行同样的基本功能,这就是他的结构功能主义模型阿尔蒙德指出,政治体系在输入端拥有四项职能:政治社会化、利益表达、利益整合和政治交流;在输出端有三项职能:规则的制定、规则的执行和规则的裁决⑨他认为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普适的模型阿尔蒙德的论证为比较政治学提供了一个全球分析框架,也使比较政治学有了一个明确的研究中心,即政治发展很多著名学者如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卢西恩·派伊(Lucian Pye)、迈伦·韦纳(Myron Weiner)、约瑟夫·拉帕隆巴拉(Joseph Lapalombara)、罗伯特·沃德(Robert Ward)、西德尼·维巴(Sidney Verba)、列奥纳德·宾德(Leonard Binder)等都投入到政治发展的研究中去,并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而很多年轻学者也受到阿尔蒙德范式的激励,动身前往亚洲、非洲、拉美和中东地区研究这些地区国家的发展问题整个20世纪60年代,政治发展研究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内占据了支配地位,我们称这一时期的比较政治学为“发展主义比较政治学”这是西方比较政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几乎淹没了政治学的其他领域这时的比较政治学,拥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范式,即发展主义拥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即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学的研究项目开始大量涌现,出理了以美国比较政治学委员会的成果为代表的一批经典式著作在阿尔蒙德等人的领导下,比较政治学委员会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编写了八卷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发展理论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包括沟通与政治发展、官僚制与政治发展、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教育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政党与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的危机与时序以及欧洲在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与早期比较政治学相比,发展主义比较政治学有了很多实质性的进步首先,比较的范围大大拓展发展主义比较政治学超出了仅仅关注少数几个欧洲国家的界限,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比较,而且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给予了更多关注;其次,通过引入一些新的概念,超越了早期把正式的政府制度作为研究重点的局限。
阿尔蒙德用“政治体系”代替“国家”,新的比较政治学把非正式的机构和政治过程也作为研究的重心,同时没有完全放弃对正式制度的研究;第三,超越了原来的静态描述和规范性质的研究模式,通过对政治发展的研究而把政治体系置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同时采用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从而使比较政治学具有了分析性、预测性虽然,发展主义在一段时期内支配了比较政治学领域,但也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认同发展主义的假设特别是自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军事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和越南战事的升级,肯尼迪总统和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遇刺,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再加上大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拉美国家经历了短暂的民主插曲后又重新恢复了威权主义的军人统治,等等,导致人们对发展主义假设产生了严重的质疑,进而出现了对发展幻想的破灭与此同时,那些满怀热情前往发展中国家的年轻学者带着他们的研究论文回到了美国,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看到真正的“发展”——运转良好的政党和政党体系、独立工会、起作用的立法部门,等等这些学者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这些国家缺少发展的必备要素而导致“功能失调”,而是由于发展理论本身及其基本假设的错误所致。
⑩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在比较政治学中占支配地位的发展主义范式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早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