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毒TPPASOP(借鉴资料).doc
3页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原理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是用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抗原致敏明胶粒子,致敏粒子与待检血清(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颗粒凝集2. 方法2.1仪器耗材:1) TPPA检测试剂盒2) 移液器3) 保湿盒2.2检测流程:1) 试剂准备:试验前30分钟将待检标本和试剂从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2) 加稀释液:每份样本作4孔,用移液器将血清稀释液滴入微量反应板第1孔(100μl),从第2孔-第4孔各滴25μl3) 样本稀释:用移液器取待检血清25μl置第1孔中,然后以2n 的方式从第1孔稀释至第4孔4) 加对照液:用移液器在第3孔滴入25μl未致敏粒子;在第4孔滴入25μl致敏粒子5) 混合:以不会导致微量反应板内容物溅出的强度混合30秒钟6) 反应:加盖置湿盒内,于室温(15℃-30℃)下水平静置2小时后观察并记录结果附:重吸收试验对于未致敏粒子和致敏粒子均显示±以上凝集的样品,要按照下列程序在完成吸收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再试验1) 取用定量的溶解液调制好的未致敏粒子0.95ml至小试管中2) 加入样品50μl混合,于室温(15℃-30℃)下放置20分钟以上。
3) 离心分离(2000rpm、5分钟),然后分别吸取上清液【吸收完毕的稀释样品(1:20)】50μl至反应板第3孔中,特别注意不要混入粒子4) 从第4孔以后,要预先各滴入25μl血清稀释液,从第3孔至最后一孔用移液器以2n 的方式进行稀释5) 之后的步骤同上3.结果3.1结果判读首先观察未致敏粒子反应孔是否出现凝集(第3孔),判断试验有效性后,再根据致敏粒子与标本反应孔(第4孔)与致敏粒子是否产生1+ ~2+凝集反应凝集反应,判断结果如未致敏粒子反应孔出现凝集(第3孔)为无效试验,需要对标本进行重吸收试验后再进行检测 :产生均一的凝集,凝集粒子在底部,呈膜状延展;+ :粒子环明显变大,其外周边缘不均匀且杂乱的凝集在周围;± :粒子形成小环状,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 :粒子呈纽扣状聚集,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3.2结果报告阳性:未致敏粒子反应孔(第3孔)不出现凝集,致敏粒子反应孔(第4孔)出现1+~2+凝集反应,报告阳性阴性:未致敏粒子反应孔(第3孔)和致敏粒子反应孔(第4孔)均未出现凝集反应,报告阴性弱阳性:未致敏粒子反应孔(第3孔)不出现凝集,致敏粒子反应孔(第4孔)出现±凝集反应,报告弱阳性。
4.临床意义1)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后约2-4周即可检测到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此抗体特异性高可达98%以上,所以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可确证为现在或既往有过梅毒螺旋体感染2) 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产生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一般能保持终生,梅毒患者即使经过正规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可阳性,故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不能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亦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试验阳性结果应进一步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以判断是否为梅毒现症感染5.注意事项1) 若未致敏粒子孔出现凝集反应,血标本需要进行吸收后再重复试验,或改用其他方法复检2) 试验加入致敏粒子、未致敏粒子后,应以不会导致微量反应板内容物溅出的强度混合3) 红细胞及其他血液的有形成分会影响结果,所以血液标本应通过离心分离血清4) 致敏粒子以及未致敏粒子在使用之前均应混合均匀后再使用5) 微量反应板中的内容物充分混匀后再静置,静置过程中一定要对反应板加盖并禁止振摇6) 梅毒螺旋体感染初期,有可能不产生抗体,或虽然产生抗体但数量很少的情况1#仅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