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明代诗歌.ppt

26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91646670
  • 上传时间:2019-06-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38M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明 代 诗 歌,高启与明前期诗 李梦阳和前七子 王世贞和后七子 袁宏道和“公安派” 晚明其他流派与诗人,第一节 高启与明前期诗,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苏州)人元末隐于吴淞青丘,与张羽、徐贲、王行等结北郭诗社,称“北郭十友”洪武二年(1369),诏修《元史》,次年授翰林院编修,擢户部侍郎,以年少难负重任辞归洪武七年(1374),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遗址上建郡治被劾,高启以作《上梁文》连坐腰斩(后世亦有论者认为得祸另有原因),时年不满四十高启作诗共2000余首,收入今所见《高青丘集》中其中上乘之作并不少见,被历来选诗家看好的约有30首其中,最能体现高启精神气性和诗歌本色、具有一定独特性的作品可以《青丘子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步至东皋》《梅花九首》为代表高启诗集书影,,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梅花(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明史·高启传》) 以高启为代表的“吴诗派” 以刘基为代表的“越诗派” 以林鸿为代表的“闽诗派” 孙 为代表的“岭南诗派” 以刘崧为代表的“江右诗派”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国初称高、杨、张、徐,季迪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年来,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 ——李东阳《麓堂诗话》,,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思念(1333)进士,入明后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著有《诚意伯文集》明兴……立赤帜者二家而已,才情之美,无过季迪;声容之壮,次及伯温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 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一 玉阶怨 长门灯下泪,滴作玉阶苔年年傍春雨,一上苑墙来袁凯(1316—?),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以《白燕诗》得名,有“袁白燕”之称洪武间征为御史,托癫疾辞归。

      著有《海叟集》 客中除夕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台阁体】 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代表 他们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其诗文多是应制和应酬之作,基本特点是,歌功颂德,风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但缺乏深切的情感,缺乏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性,也缺乏艺术上的创新,后来演变为萎弱冗沓的文风,流弊很大三杨”画像,,【茶陵派】 以李东阳为首,出现于明代成化至正德年间,因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该派诗人还有顾清、邵宝、石珤、罗玘、何孟春、鲁铎等,主张学诗当以唐人为师,效法唐诗则又重在音节、格调和用字上他们虽意在振兴明诗,创作也远比台阁体诗深厚雄浑,其宗法唐诗的主张成为复古运动之先声,但一定程度上又不免沿袭台阁余习,文风萎弱,受到复古派的抨击李东阳画像,第二节 李梦阳和前七子,复古派,是兴起于明代中期、影响深远的重要文学流派该派肇始于弘治,盛行于正德至嘉靖初期,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徐祯卿、王廷相、边贡,号称“七才子”,其中何、李、边、徐又称“四杰” 他们不满当时的士风和文风的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明史·李梦阳传》),掀起了明代文学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复古浪潮。

      李梦阳作品,,李梦阳(1472—1529)字献吉,号空仙,庆阳(今属甘肃)人,少随父迁居大梁(今开封)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因刚直不阿而仕途坎坷,先后三次被诬下狱著有《空同子》《空间集》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少聪颖,八岁能属文,十五成举人官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陕西提学副史著有《大复集》李梦阳,,【诗歌题材】 咏史怀古如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秋望》《朱仙镇》《吹台春日怀古》《汉京篇》,何景明《易水行》《武关》《昭烈庙》《从军行》,以及边贡《谒文山词》、徐祯卿《古宫词》等 伤时讽世代表作有李梦阳《去妇词》《土兵行》《塞上》《朝饮马送陈子出塞》,何景明《岁晏行》《答望之》《鲥鱼》等 人生感慨李梦阳《咏狱杂物》八首,王廷相《初见白发》《古陵》等 寄赠怀友代表作有李梦阳《东庄藩司诸公见过》,何景明《得献吉江西书》《送曹端卿谪寻甸》《寄怀边子》,徐祯卿《寄华玉》《送友人还吴》《送萧若愚》,边贡《重赠吴国宾》《人日有怀乔白岩侍郎》等 写景咏物何景明《明月篇》《秋江词》《竹枝词》《岳阳》《长安》《雨夜》《小景》,李梦阳《泰山》泰山(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且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小景其二(何景明) 草阁散晴烟,柴门竹树边 门前有江水,常过打鱼船 凤鸣亭(徐祯卿) 凤鸣期不来,瑶华几销歇 唯有山中人,吹箫弄明月泰山日出,第三节 王世贞和后七子,迨嘉靖朝,李攀龙、王世贞出,复奉以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明史·李梦阳传》 以后七子为中心的复古派,其基本文学主张与前七子相同,即强调“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明史·王世贞传》) 今之学子美者,处富有而言穷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无病曰病此模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 ——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剽窃模拟,诗之大病于鳞拟古乐府,无一字一句不精美,然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卷七,,【内容】 关乎嘉靖朝政治 相公有密启,为复未开封九重不须斯,婕妤贴当胸 ——王世贞《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 剖写己怀、咏叹情志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登临游历、描写山川之美 缥缈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李攀龙《杪秋登太华山绝顶》,第四节 袁宏道和“公安派”,李贽“童心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李贽 “公安派” 以“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将反复古的性灵文学思潮推向高峰 文学理论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要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尔夫性灵竅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是之谓真诗 ——江盈科《敝箧集叙》引袁宏道语,,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四年(1586)会元,官至右庶子著有《白苏斋类集》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万历十二年(1592)进士,官至吏部稽勋郎中著有《袁中郎集》 袁中道(1570—1627)字小修,宗道、宏道之弟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珂雪斋集》公安三袁”雕像,,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其二)(袁宏道)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

      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同惟长舅读唐诗有感(袁宗道) 数卷陈言逐字新,眼前君是赏音人家家椟玉谁知赝?处处描龙总忌真再舍肉黥居易句,重捐金铸浪仙身一从马粪《卮言》出,难洗诗家入骨尘 夜泉(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作一溪雪以公安三袁为中心的文学群体,其主要作家还包括黄辉、陶望龄、江盈科等看破名场是戏场,悲来喜去为谁忙?六年苦海长洲令,五日浮沤吏部郎 为蚓为龙谁小大?乍夷乍蹠任苍黄无心更与时贤竞,散发聊便卧上皇 ——江盈科《闻报改官》,第五节 晚明其他流派与诗人,“竟陵派” 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是脱胎于“公安派”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活跃于万历后期到天启、崇祯时期,因钟、谭二人皆为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得名 理论指向:标举“性灵”和倡导“幽深孤峭” 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 ——钟惺 钟、谭合编诗选《诗归》 自宏道矫王、李诗之弊,倡以清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之诗为《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钟、谭之名满天下,谓之竟陵体 ——《明史·钟惺传》,,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退谷。

      官至福建佥事 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号鹄湾崇祯十年(1637)赴京应会试,病卒于途中左为钟惺雕像、右为谭元春画像,,落日下山径,草堂人未归砌虫泣凉露,篱犬吠残晖霜静月逾皎,烟生墟更微入秋知几日,邻杵数声稀 ——钟惺《夜归》 台与夕阳平,同来趁晚晴隔江山欲动,半壑树无声艇子遥归浦,庵僧近揜荆烟岚处处合,残兴尚能清 ——谭元春《登清凉台》 畏君知侬心,复畏知君意两不关情人,无复伤心事 ——钟惺《前懊曲》其二,,实学思潮——以东林、复社、几社为代表 万历三十二年(1604),顾宪成、高攀龙等在无锡重建东林书院,结社讲学,形成了一个以倡导实学、兴复天下为己任的新学派,后被称为东林党复社、几社继东林党而起,把反权奸、阉党的士人运动推上巅峰 复社是崇祯二年(1629)由江南应社、江北匡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等地方社团结盟而成,社友达数千人之多,共推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为领袖,以“兴复绝学”为宗旨,故得名 几社原是一个独立社团,其名取意于“绝学有再兴之几”,核心人物为陈子龙、杜麟征、夏允彝、周立勋、徐孚远、彭宾,称“几社六子”(杜登春《社事始末》),,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

      历任绍兴推官、兵部给侍中等南明鲁王时授兵部侍郎、兼侍读学士顺治四年(1647),以联络起兵事败被俘,投水死,年仅四十有《陈忠裕公全集》传世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华亭人年十余即参与《皇明诗选》编订,校订全书年十四,随父夏允彝举义抗清兵败,其父沉水殉国后从师起兵太湖,事泄被执,就义于南京,年仅十七著有《玉樊堂集》《南冠草》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