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向《列女传》编纂体式浅论.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85934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0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刘向《列女传》编纂体式浅论    李景文(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开封475001)Keys:刘向;列女传;编纂体式Reference:《列女传》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妇女立传的传记作品,开杂传体的先河文章以编纂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其立传标准、材料来源、编纂方式等问题进行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寻求其编纂体式、规律,以及对后世杂传发展所产生的影响G256.1:A:1003-1588(2013)12-0127-05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文献学家刘向,以皇族后裔为己任,中正不阿,针对元、成之际,后妃逾礼、外戚擅权的社会现实,编纂《列女传》,标举《诗》、《书》之义,汇集上古三代秦汉间品行节操高尚之妇女的事迹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认为其可“兴国显家可法则”[1],是后世妇女之楷模;又将祸国乱家的女性败类编成《孽嬖传》,告诫统治者,当心女祸;并“画之于屏风四堵[2]以期警戒天子,使其能以古为训,不贪女色,永保刘汉政权《列女传》的编纂不仅开启了杂传体的先河,而且影响后世2000多年,尽管学人多有关注,但大都集中于内容和思想的研究,其对编纂体式的探讨仍显薄弱,本文试图从编纂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寻求其编纂范式和规律。

      1《列女传》的立传标准刘向《列女传》共分7卷(或为7篇):即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嬖孽每卷为一个类型,各传15人(第一卷佚1人,存14人),载录了从传说到西汉中期各阶层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知名女性共计104人编者采用为人物立传的形式来褒贬人物,以此为世人立法,将女子的德行逐类条列,以供时人效法或贬抑刘向《列女传》的立传标准可谓独特而多元,它不以节烈贞节为标准,仅以可为鉴戒为准则,“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不存一操”[3]综览全书,前6卷编选的女性,旨在肯定古代妇女的盛德懿行和规范妇女的言行举止,强调广大妇女在日常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其妇德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贞顺节义;二是胆智才华前一类约占全书30%,后一类约占全书70%刘向将母仪、贤明、仁智排列在前面,而将贞顺、节义放在其后,说明他首先看重的并不是节烈贞顺后一卷编选的女性,是以淫、妒、荧惑、背节和弃义作为妇女之鉴戒,教导广大妇女要辨通事理,以应对临时祸福刘向认为,只要传主有一善可录,便为其立传,或对其赞颂,或对其贬斥,并不希望也不要求妇女众长具备如《邹孟轲母》载:“孟子之母,教化列分”[4],记录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事迹;《齐相御妻》载:“齐相御妻,匡夫以道”[5],记录了齐相御妻责夫学道、为人谦逊的事迹;《鲁臧孙母》载:“母说其书,子遂得归”[6],记录了臧孙母破读隐语,智救儿子的事迹;《陈寡孝妇》载:“专心养姑,一醮不改”[7],记录了陈县孝妇终不二嫁,奉养婆母的事迹;《齐管妾婧》载:“为说其诗,……齐得以治”[8],记录了管仲妾婧解读白水诗,安定齐国的事迹;《殷纣妲己》载:“指笑炮炙,谏士刳囚,遂败牧野,反商为周”[9],记录了殷纣王妃妲己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等淫毒不端,乃至亡国乱家的行迹。

      因而,他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分为7篇,每篇都有其立传标准,分别记录在小序之中现存《列女传》每卷小序均为十句,前八句为立传标准,后两句写明其教化意义,表述规范,格式统一如卷一《母仪传》的立传标准:“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胎养子孙,以渐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力业要求女性行为、仪表、语言规范,胎养子孙、教化后代立德成业,强调姑母“不可不法”;卷二《贤明传》的立传标准“惟若贤明,廉正以方,动作有节,言成文章成晓事理,知世纪纲,循法兴居,终身无殃强调女性贤明廉正、遵纪守法,贤德具备,“名号必扬”;卷七《孽嬖传》的立传标准是“惟若孽嬖,亦甚嫚易,淫妒荧惑,背节弃义指是为非,终被祸败”[10]编纂者在发掘这些“贤妃贞妇”可“兴国显家”的盛德懿行和规范妇女言行举止的同时,强调了这些标准对姑母、妃后、夫人、诸姬和妻妾等女性的借鉴作用,同时又以“淫妒荧惑,背节弃义,指是为非”为标准罗列了反面人物,增强教化效果无疑,从《列女传》的立传标准看,其立传的主要目的在于劝戒教化更值得称道的是,刘向取材广泛,不拘一格立传的人,既有严守贞节的节妇贞女,如《贤明传》之“宋鲍女宗”,《贞顺传》之“蔡人之妻”、“楚白贞姬”,也有祸国败家的淫妇妖女,如《孽嬖传》之“末喜”、“妲己”、“褒姒”、“骊姬”、“夏姬”;既有教导有方的仪母范女,如《母仪传》之“邹孟轲母”、“齐田稷母”,《贤明传》之“齐相御妻”,又有仗义行侠的奇妇侠女,如《贤明传》之“楚老菜妻”,《节义传》之“鲁义姑姊”;还有忧国忧民的哲妇义女,如《仁智传》之“许穆夫人”、“鲁漆室女”,《辨通传》之“楚江乙母”、“齐钟离春”、“齐宿瘤女”等等。

      刘向《列女传》网罗了从传说时代到西汉中期社会各阶层的女性事迹或劣迹,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列女传记后世史家争相仿著《列女传》,但立传标准只拘泥于节烈清人章学诚比较“列女”、“烈女”二者之后,指出“后世史家所谓列女,则节烈之谓,而刘向所叙,乃罗列之谓也”[11]刘向《列女传》之本义,明人谢肇淛言之甚切:“夫列女者,亦犹士之列传云尔士有百行,史兼收之,或以德,或以功,或以言至于方技缁流,一事足取,悉附记载,未闻必德行纯全而后传也……故吾以为传列女者,节烈之外,或以才智,或以文章,稍足脍炙人口者,咸著于编,即鱼玄机、薛涛之徒亦可传也,而况文姬乎?”[12]2《列女传》的材料来源后世学人论及刘向的编纂,往往是《说苑》、《新序》、《列女传》三书并举,因为在材料来源、编撰方式及目的上,三书确有很多一致之处,只是在内容和思想上各有侧重而已尽管如此说,但仔细考察刘向继《新序》《说苑》之后,精心编纂的《列女传》,就会发现其材料来源要比班固所言“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要宽泛得多,正如日本学者冈村繁所阐释的那样:“刘向在编撰《列女传》时,其传记资料中采入了《诗》《书》经文中的相关记载,但是这里所讲的《诗》《书》无疑并非指《诗经》《书经》。

      因为在《诗经》《书经》中全然未见《列女传》中那样详细的传记叙述,并且《列女传》所载传记包括大量《诗经》《书经》出现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甚至可以并不过分地说,这类内容占全书的大部分……很可能刘向所依据的《诗经》是从其父祖辈作为家学承传下来的鲁诗学派的传统解说书(诸如韩诗学派的《韩诗外传》之类的典籍)另外,《列女传》中基本上未见采自《书经》的传记,如果说亦有一二的话,那么他们的所本当也属于欧阳学或大小夏侯学总之,可以认为是当时已立于学宫、得到宫廷认可的今文学派所尊奉的《书经》之古典解说书[13]《列女传》的材料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来源于前人的经传和诸子文献《列女传》中的很多材料来自于儒家的经传,主要是《诗经》和《尚书》如《母仪传·弃母姜嫄》篇:“弃母姜嫄者,邰侯之女也当尧之时,行见巨人迹,好而履之,归而有娠,浸以益大,心怪恶之,卜筮禋祀,以求无子,终生子以为不祥而弃之隘巷,……”[14]其材料即来源于《诗经·大雅》“生民”篇:“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15]再如“契母简狄”篇,其材料来源于《诗经·商颂》“玄鸟”篇;“周室三母”篇,其材料来源于《诗经·大雅》“思齐”篇等。

      经考释,在《母仪传》的14篇中,有8篇来自于经传另外,按通常之例,在每传之后,直接引《诗》《书》加以评论,表达惩恶扬善之意如《母仪传》“邹孟轲母”篇,在记录“孟母三迁”事迹后用“君子谓”赞扬“孟母善以渐化”,又引《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表明作者的态度在记录了“断机教子”、“劝止出妻”和“支持孟轲去齐”等故事后,也用类似的方式引《诗》“彼姝者子,何以告之?”“载色载笑,匪怒匪教”,赞美孟母“知为人母之道”、“明于姑母之道”、“知妇道”[16]既明于礼仪,又通情达理的母仪美德又如卷七《孽嬖传》“殷纣妲己”篇,刘向叙述完妲己的劣迹之后,用引“《书》曰”和引“《诗》云”的方式对妲己的行径进行贬斥,这些评论都是从材料出发引出的针对时世的诤语《列女传》中还有一些材料来自于《管子》《吕氏春秋》《荀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还有一部分取自汉朝《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作品如《母仪传》之“齐田稷母”篇:齐田稷子之母也田稷子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遗其母……宣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遂舍稷子之罪,复其相位,而以公金赐母君子谓,稷母廉而有化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无功而食禄,不为也,况于受金乎!”[17]其材料就来源于《韩诗外传》卷九“田子为相”章:“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18]通过比较两则材料,可以发现《列女传》除把“田子”改为“田稷子”外,增加了田稷母语言的内容,使所记述的对话更加精细,说理也更为充实再如《辩通传》之“齐管妾婧”篇就取材于《管子·小问》“桓公使管仲求宁戚”章、《吕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章、《淮南子·道应训》“宁越欲干齐桓公”章中的零星材料;《阿谷处女》就取自《韩诗外传》之“孔子南游适楚”章特别是《韩诗外传》,刘向几乎把其中的所有材料都征集到自己的三部书中去了当然,刘向在吸收这些材料的时候,都不是原文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作了选择,并进行了加工处理2.2来源于史传中的史料文献《列女传》中有很多篇章是直接择取典籍中的史料加工而成的,如《贤明传》之“晋文齐姜”篇,其材料来源于《左传》之“僖公四年”、“僖公二十三年”与“僖公二十四年”传文:“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重耳奔蒲,夷吾奔屈[19]“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20]“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

      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21]《仁智传》之“楚武邓曼”篇,其材料即来源于《左传》“桓公十三年”与“庄公四年”传文;《仁智传》之“密康公母”篇,其材料即来源于《国语》卷一《周语上》“恭王游于泾上”,“晋羊叔姬”篇的材料即来源于《国语》卷十四《晋语八》;《母仪传》“鲁季敬姜”篇,其材料即来源于《国语》卷五《鲁语下》,等等,这些材料虽经过刘向的加工,但仍可当作信史来看还有一些篇章取自汉代的一些典籍,如《辩通传》“齐太仓女”就取材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缇萦救父”的故事,既赞扬了缇萦以自己的孝行感动了文帝,启发圣帝,废除肉刑,为人民作了一件好事,也赞扬了文帝体民之意,怜民之情,慕有虞之徳教,许民人以自新,为百姓之父母2.3来源于大量的民间传说文献《列女传》中也有一些故事不见于典籍,可能是来自于一些民间的传闻如卷五《节义传》之“京师节女”篇、“鲁义姑姊”篇、“梁节姑姊”篇,卷六《辩通传》之“齐女徐吾”篇等故事都记叙的是民间普通女子的事迹,也许刘向编纂这些故事,所依据的材料是流传于民间的异闻传说和街谈巷议不可忽视,其中有些篇章非常具有典型性,如《辩通传》之“齐钟离春”篇,是刘向作品中记载最著名的传说故事,这则故事颇具喜剧、传奇色彩且,主题严肃。

      主人公无盐女钟离春奇丑无比的外貌,令人钦佩的勇气,出众的智慧和见识,以及喜剧性的结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列女传》中同一类型的奇女还有“齐宿瘤女”、“齐孤逐女”、“楚处庄侄”等,这些人物传记皆主题严肃,情节曲折,饶有风趣,喜剧色彩浓厚,让人一见难忘当然,刘向在汲取这些材料时,是根据自己思想表达的需要作了精心的选择,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