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docx
16页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摘要]: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全书中最吸引人的英雄人物 它是一个从石头中出生,集天地灵气的纯洁无污的形象,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 的艺术典型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有着顽强的斗 志他不趋炎附势、不畏神权 关键词:石头 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目录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一、 引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二、 孙悟空与石头崇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三、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一) 引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二) 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三) 孙悟空的悲剧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四) 孙悟空形象对后世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四、 结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一、 引言:《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 彩较浓的小说,全书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突出了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 提到了全书首要的地位。
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 现了一个“洞天福地” ,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 [i]”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为消灾脱难,转拜佛门,终成 正果在困难面前,他机智勇敢,顽强斗争,善于应付各种妖魔鬼怪西天取经路上,他 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离了他是寸步难行 二、 孙悟空与石头崇拜 我国关于石头崇拜的文化传统由来已久, 《淮南子·修务训》即称:“禹生于石 ” 《汉 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 ,又称禹的儿子启也生于石: 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 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 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启石头不但可 以补天,还可以治水而石头的传说也一直被被华夏民族视为人类苦难的拯救者,幸福生 活的创业者,美好未来的开拓者 作者有意赋予这个艺术形象以民族文化的基因,在传统文化的薰陶下,我们民族形成 了一种喜爱以石头为象征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宣称:“吾在天 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庄子·秋水》)我国宋代著名画家米带也以癖性 好石著称宋《高僧传》卷九《唐南岳石头山希迁禅师》称,唐高僧希迁,师事六祖慧能 高弟行思天宝初,居衡山南寺,寺东有石,其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 石头成了他们表现自身梁傲不驯,刚强不屈的思想品格的化身石头还意味着情深意坚 如《文选》晋代潘安仁《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唐代杜牧《樊川集》 卷2《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镇全蜀》诗:“同心真石友,写恨蔑河梁” 孙悟空就是从一块具有灵气的石头中降生,体现了石头具有母体的生殖功能 三、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一) 引言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 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历 来为人称颂,使其成为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其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令人无不为之惊叹!《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 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 第一主人公,其形象的塑造亦最为成功。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视 皇权为无物、勇于造反、积极乐观、至情至性,反映了人类本性的自由,亦因此而成 为许多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 (二) 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一、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 1、孙悟空的动物性 在宝林寺,僧官一见他就说“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 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三十六回) 在黄风岭王老者家 借宿时,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 (二十回) 这都 能说明孙悟空是一只实实在在的猴子尽管他学会了七十二变,但猴子的自然属性依然改 变不了:一是红屁股,在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悟空变做妖母去救,而八戒一见 就道:“弼马温来了那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 ”后边又说:“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 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 ” (三十四回)二是尾巴,与二郎神打斗时 他变成小庙, “他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 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面旗杆 ” (六回) 三是猴子的本能,在听菩提祖师讲 道时,孙悟空在旁闻讲, “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
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二 回) 这些动作,都表现出他是一只活生生的猴子 2、孙悟空的人性 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完全具备了人的性格品质,心理特点 (1)他追求自由, 敢于反抗,勇于奋斗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不 让阎王老子暗中管着,保持长生永久,他闯进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销猴类名字,又打出 “齐天大圣”之旗,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 大圣2)秉性骄傲,争强好胜,略显无赖虚伪面对如来佛祖的发问:“你除了长生变化 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他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如来,便 道:“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 ” (七回)殊不 知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过是个雕虫小技每遇到妖怪,他先把自己大闹天宫的“丰功 伟绩”炫耀一遍,再称对方或是妖怪,或是晚辈,奈何不了妖魔鬼怪时也容不得别人小看,争强好胜的性格表露无遗入住水帘洞后,众猴们都陶醉于快乐之中,他却一人端坐在上, “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这种名至实归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 他的逞强好胜,好出风头的顽劣性。
在日值功曹化作樵夫告诉他平顶山妖怪厉害时,孙悟 空暗想:“……且等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他出头与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过他,就 算他一;若是没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孙再去救他不迟却好显我本事出名 ” (三十二回) 可见他有时怕战不过妖怪,坏了自己的名声,不惜牺牲别人的名誉,内心的虚伪大大超越 了兄弟之间的情义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掌管着许多虎狼獐豹,坐上了花果山大王的座位, 他和真正的市井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在龙宫索要如意金箍棒后,又要披挂一副, 龙王说没有时,他却说“‘一客不犯二主 ’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当龙王让他到其 他地方寻寻,他又道:“‘走三家不如座一家 ’……” , “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 (三回) ”本来受人宝贝,就该说声谢谢,可孙悟空不但不说,反而索不到还要动粗,浑然 一个无赖形象 (3)聪明机智、勇敢调皮 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 妖怪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等他决定出来的时 候,知道妖怪乘机要咬,便机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束 手就擒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都体现了人调皮 的本性。
3、孙悟空的神性 孙悟空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大都是凭借着七十二般变化,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 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还有他那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他 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 ,叫玉帝为“老官儿” ; 为报复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就来了个“乱蟠桃” ,还因酒醉误入兜率天宫,在太 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万天兵天将,打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又是一场大闹,使 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 ;甚至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戏 耍唐三藏,都没能逃过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一识破这些事情,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凡 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着神通,孙悟空才能闹得天宫,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经 所以,孙悟空是一个猴、人、神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猴,表现了他的动物性;人, 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在取经路上, 悟空与妖魔的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机警和聪明,反映了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 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此,他这个形象 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孙悟空是一个不畏神权、有着顽强斗志的叛逆人物形象 (一)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桀骜不驯 1、孙悟空对天神们常常出言不逊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对慈悲的观音菩萨, 孙悟空敢骂她“惫懒” ,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应允观音菩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要求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他还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因此,在取经途中,他 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拂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 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 ”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 “若有半声不肯, 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 ” 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 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 2、孙悟空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见了玉皇大帝竟然躬身不拜,自称为“老孙” 因 封了个“弼马温”的虚衔而大闹天宫,奋起反抗,与玉皇大帝论高低天庭的大兵压境, 他仍不屈服,最后提出他的最高纲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叫玉帝让出天宫,并 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后来,众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太 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来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却炼得他火眼金睛,还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 摔了个倒栽葱,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虽然最终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 来佛祖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 的神佛[iii] 3、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皇帝都做 遍了 ”朱紫国国王生病,他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体现了孙悟 空敢于挑战权威的反抗精神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在孙悟空眼里,都比他高贵 不了多少,他和他们没什么高低贵贱 (二)勇于斗争 、坚忍不拔,有着顽强的斗志 他在西天取经路上面对重重困难,顽强不屈,百折不回,直到最后胜利红孩儿的三昧真 火,烧的他九死一生;他依然抖擞精神,强行索战在小雷音寺群神被擒,他却孤军深入, 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仍旧与恶魔相斗;在车迟国与三位充当国师的妖怪斗法; 在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等,都充分体现了悟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从不服输的斗争精神他 不象唐僧那样动不动涕泪交流,也不象八戒那样爱说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