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二首( 精读课文).docx
6页12 古诗二首 (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 认识“首、踪”等 12 个生字;会写“首、无”等 7 个生字2.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4.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及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感知古诗大意;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教学课时体会古诗中蕴藏的情趣及表达的情感2 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 会读“首、踪”等 5 个生字,会写“首、采”等 2 个生字重点)2. 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重点)3.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重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古诗,今天,让我们走进课堂,一起感受这些古诗中夏日荷塘的无限情趣吧!二介绍作者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三学习生字1. 听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把握整首诗的节奏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借助拼音读准下列生字练首(shǒu) 踪(zōnɡ) 迹(j) 浮(f) 萍(pnɡ)认读指导:“首”是翘舌音,“踪”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4. 规范地书写下列生字,并组词练 首(首先) 采(采莲)(1)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学生观察教材第 69 页中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在的位置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下方“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横撇下面三个笔画的方向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互评,生生互评5. 理解字词的意思试着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练小娃 船撑 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艇 男孩儿或女孩儿不解 用蒿抵住河底使船行进踪迹 不知道 ; 不懂得浮萍 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四细读古诗1. 课件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说一说,并说出理由2.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边做动作边读诗,结合字形指导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上的果子2) 请同学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 朗读3)“偷”要重读,读出小娃对白莲的喜爱之情。
3.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画对应,教学“踪迹”1) 课件出示与《雪地里的小画家》内容相关的 3 幅图,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练习说话: 竹叶 是 小鸡 留下的踪迹 枫叶 是 小鸭 留下的踪迹 月牙 是 小马 留下的踪迹2) 在教材插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划过后留下的痕迹3) “藏”要重读,读出小孩的天真、可爱4. 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古诗大意预设: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自己的踪迹, 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水路痕迹5. 整体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预设:《池上》描绘了一幅小孩撑着小船偷采白莲,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小船荡开浮萍, 划开了一道长长的水路的画面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拍摄到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中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船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 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6.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①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出来吗?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②又有一些字词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出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五诗歌主旨《池上》描写了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采白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诗中天真可爱、活泼淘气的小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六课堂小结《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 全诗细腻传神,把小孩儿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孩童的纯真可爱板书小娃 偷采池上天真无邪 顽皮可爱不解 一道开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 会读“泉、流”等 7 个生字;会写“无、树”等 5 个生字重点)2. 了解“泉眼、惜”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重点)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重点)4.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及表达的情感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复习导入教师口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上》这首古诗,感受到了夏日池塘里偷采白莲的小孩的纯真、可爱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小池》二 介绍作者杨万里 :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 今江西省吉水县 ) 人,南宋著名诗人与范成大、陆游等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代表作有《插秧歌》《初入淮河四绝句》《小池》等三学习生字1. 听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把握整首诗的节奏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借助拼音读准下列生字练泉(qun) 流(li) 爱(i) 柔(ru) 荷(h) 露(l) 角(jiǎo) 认读指导:“树”是翘舌音;“角”是多音字,表示“牛、羊、鹿等动物头上长出的坚硬突出物”时读 jiǎo,如“牛角”;表示“演员及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时读 ju,如“主角”4. 规范地书写下列生字,并组词练无(无处) 树(树木) 爱(爱心) 尖(尖锐) 角(鹿角)(1)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学生观察生字在教材第 69 页田字格中的位置无:是独体字,两横上短下长,竖撇从第一横中间位置起笔,竖弯钩从第二横下方竖中 线起笔,弯钩伸展比第二横略长爱:上中下结构,上方爪字头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下方“友”的横靠近横中线,第二笔竖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捺长而舒展角:上小下大,刀字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下方“用”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树: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部件之间要穿插避让,中间低,两边高;“又”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位于“寸”字的点下方。
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尖:上方“小”字变成部件后竖钩变成一条短竖位于竖中线上;下方“大”字的横位于横中线, 撇捺舒展位于同一高度,撑起整个字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互评,生生互评5. 理解字词的意思试着把词语和其对应的意思连起来!练泉眼 细细的水流惜 流出泉水的小洞或裂缝细流 爱惜照水 晴天柔和的风光晴柔 指初出水面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尖尖角 倒映在水面四细读古诗1.《小池》描写了小池中的哪些景物?预设:《小池》通过描写小池中的“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给我们展现了初夏美丽的景色2. 学习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1) 开头两句,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泉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 一个“爱”字赋予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2) 朗读指导:“惜”“晴柔”要重读,读“惜”“爱”的时候声音应拉长一些,体现出诗歌的意境3. 学习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一个“才露”,一个“早有”,前后照应,形象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2)朗读指导:“尖尖”在读的时候声音应拉长一点,突出小荷的特点。
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边读一边回味4. 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古诗大意预设: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爱惜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在水面是因为绿树喜欢晴日里柔和的风光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有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5.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①调皮的字词宝宝把踪迹藏在小池里了,你能背出来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又有一些字词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出来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五诗歌主旨《小池》是一首写景诗,从“小”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如泉、树、荷和蜻蜓, 写得生动有趣、生机盎然使全诗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展现了夏日风景的意趣表达 了作者对夏季的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六课堂小结课后反思这首诗描写了初夏小池里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初夏的 情趣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成功之处: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惜”“爱”“立”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 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适时借助图片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朗读的机会,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常规的自由读、分组读、个别读,还应通过上下联对接读,出示景物图引导学生读,出示诗句意思引导学生接 读等方式朗读古诗同时,古诗的教学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 言文字,发挥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可以借助影视资料,让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达到情感的升华板书泉眼小池树阴小荷蜻蜓惜爱露立生动有趣 生机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