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文献综述.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26335742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5.7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eb技术与智能小区文献综述1 前言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在住宅小区家居方面,世界上一些科研机构 已经将智能大厦的概念和模式引进住宅小区,使人们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质的提高, 由此产生了智能化住宅小区这一全新的概念,它是新兴的高科技产物1.1 智能建筑研究背景及现状智能建筑(即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智能化)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 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也是人类社 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1]进入21 世纪以来,智能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 迅速发展并呈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对于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产 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方便、高效 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智能住宅小区在我国各地发展较快,在全国城镇每年住宅开发总 量4-5亿平方米中占有相当比例,并且以较快速度增长,己成为智能建筑发展的主要 市场由于智能住宅小区的产品难以成套引进,促进了国内产品供应商的研发需求, 膨胀了智能建筑领域的研发队伍,从而形成了新的智能建筑产业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2.1 国际智能住宅的概况目前,欧美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在推进智能住宅的智能化系统标准化的同时, 注重“以人为本”、“节能为重”和“环境优先”等原则。

      并由功能出发,对住宅智 能化以“舒适、安全、方便”为目标,对物业管理以“高效、周到、系统”为目标1.2.2 国内住宅小区的状况在中国,虽然还未能像美国、日本那样对住宅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制定标准,但已 经借助智能建筑的概念与技术开始推行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了[2]全国建筑电气技术 信息网在1997 年制定了《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初步确定了必须重视的 五方面功能:安全性、生活环境、通信方式、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这是国内 最早制定与住宅智能化相关的技术文献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若称智能化的住宅小 区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功能特征1) 都具备完善的、综合了安保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2) 小区与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3) 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保措施,全面地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 务管理4) 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总之,智能住宅小区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是由家庭智 能控制系统、通信接入网、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和小区综合信 息服务系统来交换实现的2 主题2.1 智能小区的概念智能化住宅小区,是指通过综合配置住宅小区内的各个功能子系统,以综合布线 为基础框架,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管理区内各种设备新型住宅小区[3]。

      智能化住宅小区 从现代生活需求出发,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通信、控制等科学技术,以智能控制 系统、社区信息平台、安防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和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为依托,用 高科技手段构建小区高速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 舒适、方便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系统需求、设计原则、 现存问题都要进行仔细分析2.2 Web 服务器介绍Web 服务彼此是松散耦合的连接中的任何一方均可更改执行机制,却不影响应 用程序的正常运行从技术角度讲,人们已转向使用一种基于消息的异步技术来实现 高可靠性的系统性能,通过使用诸如HT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以及至关重 要的 XML 来实现统一的连接Web服务是一个可程序设计的应用,可以用标准的In terne t协议来访问Web 服务结合了以组件为基础的开发模式以及Web的出色性能⑷和组件一样,Web服务 具有黑匣子的功能,可以在不关心功能如何实现的情况下重复使用不同于目前的组 件技术,Web服务不能通过特定的对象模型(object-model-specific)协议访问、 例如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远程方法调用(RMI)、或Internet Inter-ORB协 议(IIOP)。

      相反,Web服务是通过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来访问的,例如,超文本传 输协议(HTTP)和XML语言并且,一个Web服务的接口市按照Web服务接受和生 成的消息类型严格定义的 Web 服务的用户可以使用任何语言在任何平台上完成功 能,只要他们能够创建和使用为Web服务接口所定义的消息2.3 智能小区的系统组成2.3.1系统功能分析中央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小区底层通信网络传来的信息并分析、处理.网 络信息处理主要根据信息内容决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 报警信息系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如声光报警、拨号通知主人或保安 人员以及模拟地图联动等2) 非报警信息包括网络状态、终端状态、终端控制等系统将数据进行简单 处理并记录人数据库,继续监控对于某些信息可以采取一定的提示措施,在主监控 界面上给予显示同时以上各种数据及处理信息必须记载进入数据库并提供查询、报 表等功能系统还能够对网络终端进行控制根据以上分析,系统可分为通信、终端 控制、报警处理、正常网络信息处理、打印等功能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对于不同内容的网络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此,在软件设计中首要解决的是模块设计的问题根据系统功能,将系统进行如表1所示的模块划分。

      图1系统栈块划分表模块名功能描述通模块接收网络怙来的信息)讪「分析,然后将J [传送 给相应的处理模块接收控制模块传来的对住户终端的控制信息,将 其通过小区底层通倍网络楼送给各种终端.终端控制模块接收川八输入的控制倍息进疔处理*再将控制信 息转发给通们模块.报警处理模块接收通信模块传来的报警帯息*迅速启动声光报 警,打开模拟地图、拨打住户联系或丫同 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中提供报表打印*数据査询 等服务.止常网络信息处理模圳接收通信模块棲来的信息并祁入数据库.打卬模块接收川门输入帯息「读取数据库并进行处理十打 卬成表格+2.3.3 报警信息的处理流程 这是中央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报警方式有声光报警、拨号、模拟地图联动 等方式所有报警信息及处理结果必须存人数据库系统对报警信息的处理流程如图 2所示.图 2 报警信息的处理过程3 总结 智能小区是在智能化大楼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智能化系统构 成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的信息化居住空间总体来说,包含了三大系统:家庭自动 监控系统;小区监控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本课题拟采用 Delphi 语言程序进行设计, 并采用ACCESS数据库设计界面;CAN总线进行收集信息并上传给局域网。

      设计实现 过程中,需求分析得多参考些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多提供些思路程序设计实现系统 各模块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传输及数据存储的设计,并完成单元测 试是重点和难点参考文献[1] 马克刚,韩江洪等.智能小区中安防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学报[J], 2005, 28(12): 1519〜1522[2] 程大章.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J].住宅科技,2002(4): 38〜41[3] 刘黎虹.智能小区系统设计及问题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3, 4(1), 32〜33[4] 任艳娜,刘斌,李秀丽,马飞.Web与.NET服务解析.计算机工程.2006 (1): 196〜197[5] 何国田,胡建民.住宅小区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光电技术与信息, 2001, 14(4): 39〜40[6] 刘小东,邓湖滨,周绍煤. 基于分布式多层结构的一卡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5(29): 118〜119[7] 史旺旺,黄亚中. 小型实时监控系统的串行通讯程序设计与改进 . 电气自动化. 2003, 25(1): 38 44〜45[8] 李晓华,赵现纲. 一种基于系统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与设计. 计算机工程. 2006, 32(21): 233〜234[9] 朱永光,孙正顺,赵南园•基于C+ +的视频采集程序设计及定时器的使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38(24): 142〜143[10] 黄慧华. C/S 模式下家庭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客户端的实现 .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7): 69〜71[11] 谢后贤•为智能小区构造中国化的模式与框架[J].中国电气.2004(11): 30〜34[12] 万家福,张文斐,张占松 . 网络监控系统原理与应用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3(3): 56〜58[13] 李默,黄传华,熊镇山.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集成技术探讨.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3): 82〜84[14] 刘晓胜,吴乐南,周爽.智能小区系统工程技术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 2OO1(2): 25, 78[15] 寇有观.智能小区的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筑:2001(7): 31〜35[16] 余棉水,谢宇.基于Intranet的分布式门禁管理系统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 2004(2): 40〜42[17] 刘叶冰,王振侠.数字社区系统集成建设[J].建筑,2004(7): 69,71[18] 马常旺,倪海燕,胡超.智能住宅多功能服务及管理系统的设计[J].工业控制 计算机,2005,4: 16〜17.[19] Krishnapuram R, Lee J. Fuzzy • See—Based Hierardieal Networks for InformationFusioninComputerVision[J]. Neura/Networks, 2004, 5(15): 335〜 350.[20] LakshmikanthA, Morcos Medhat M. Apowerqualitymonitoringsystem: acase studyintwistedpairlineforvideo[J]. IEEETransInstrumMeas. 2001. 5O(3): 724〜73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