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户改造技术规程.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2442896
  • 上传时间:2018-06-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分分 户户 改改 造造 技技 术术 方方 案案供热五公司供热五公司二二〇〇〇〇九年四月二十日九年四月二十日- 2 -为保证我公司分户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到分户改造工作统一、合理和规范,提高用户的供热质量,特制定本改造技术方案1.1. 术语术语1.1 分户控制分户控制以住宅(底店、车库、办公室)的户(套)为单位,独立控制向户内供热1.2 室外系统室外系统自供暖热力站出口起,至建筑物供暖管道入口止的供暖系统1.3 户内系统户内系统设置于住宅(底店、车库、办公室)户(套)内的供暖系统1.4 公用立管公用立管多层采暖建筑物楼内,位于楼梯间或管道井内用以连接各层户内系统的垂直供、回水管道1.5 锁闭调节阀门锁闭调节阀门需用专用工具开启、关闭和锁定开度,可有效调节户内系统热媒流量的阀门1.6 下分双管式户内系统下分双管式户内系统户内的供水、回水干管布置在房间的地面上,自下而上并联散热器的户内供暖系统1.7 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户内系统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户内系统户内的各组散热器,沿一根水平供暖管道串联连接,设有可分流热媒的跨越管段时的户内系统 3 -1.8 供热面积热指标供热面积热指标通过综合考虑分摊,每 1M2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2.2. 供暖负荷计算供暖负荷计算2.1 原则按照《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民用建筑主要房间,宜采用 16—18℃作为冬季室内计算温度考虑到实现分户供热后,户间因室温差异而形成的热传递的影响,房间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2℃,即 18--20℃2.22.2 改造建筑物总设计供热负荷,参照民用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推荐值 qh (W/m2),按照下列方法进行计算:采暖热负荷 Qh = qh A*10-3 (2.2—1)式中 Qh --- 采暖设计热负荷 (KW);qh --- 采暖面积热指标(W/m2),可按表 2.2-1 取用;A --- 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表 2.2-1 采暖热指标标准推荐值 qh(W/m2)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 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展览馆大礼堂体育馆2001 年以前建筑6567808070801401151652001 年以后建筑606370776578120105140建筑物总设计供热负荷,作为核实和确定建筑物供热干管的依据 4 -3.3. 系统改造技术要求系统改造技术要求3.3.室外系统室外系统3.13.1 在改造前对建筑物所属热力站及二次网供热工况进行详细调查,确保总体系统的水力平衡和有效调节控制,原有二次网不能满足改造要求的,需要对二次网同时进行改造。

      3.23.2 为实现运行对系统的有效控制,供暖管道入口数量,应根据建筑物性质进行设置住宅供暖入口应以单元为单位设置;商业底店或门市供暖入口,应以能够实现每个底店或每组散热器单独控制为原则设置供暖入口管径根据所供用户实际负荷确定3.33.3 原则上供暖管道入口在应从楼梯间方向穿地梁进入室内,如原供暖入口与要求方向相反,且施工维护困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改造3.43.4 供暖管道入口的做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 1))供、回水管各安装一个闸阀;2 2))供、回水管各安装一个 DN25 丝扣闸阀;3.53.5 共用立管共用立管3.5.13.5.1 供暖干管进入楼梯间宜采用直埋敷设;共用立管采用下分式系统3.5.23.5.2 共用立管由地下翻起后应靠近墙角布置于楼梯间内;3.5.33.5.3 一对立管每层原则上只连接两个户内系统,最多不应超过三个户内系统;3.5.43.5.4 共用立管顶点高出顶层散热器跑风门 200mm,设置自动排- 5 -气阀3.63.6 户内系统户内系统3.6.1 从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的分支管,采用明装配管沿楼梯间墙敷设,各系统楼梯间内管路阻力损失尽可能接近3.6.2 共用立管接户内分支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供水抽头应高于回水抽头,二者高差至少保证 200mm;2))供水安装锁闭阀(可用锁闭阀与球阀一体的控制阀,替代锁闭阀和球阀分装的控制阀)过滤器;3 3))回水管安装球阀。

      3.6.3 并联于同一共用立管的户内系统应采用同一布置方式布置方式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双管同程式并联系统及其特点:((A))每组散热器温度相同,散热器可独立调节,流量分配均匀;((B))系统阻力小,连接散热器数量较多;((C))主管为 De32,支管为 De25,每组散热器进水管安装一个球阀适合于建筑面积 80M2以上、120 M2以下并联散热器 6 组以上的房间D))主管为 De40 和 De32,支管为 De25,每组散热器进水管安装一个球阀适合于建筑面积 120M2----160 M2之间并联散热器 6 组以上的房间E) 建筑面积在 160 M2以上的用户,另行考虑设计方案2))单管跨越式系统及其特点:((A))散热器温度按顺序有一定降低,散热器可进行适量调节;((B))系统阻力较大,连接散热器数量不宜过多;- 6 -((C))主管为 De25,支管为 De25建筑面积 80M2以下,连接散热器数量 6 组以下的房间适合采用这种连接方式3.6.4 户内系统供回水干管沿地面明装、贴墙脚敷设;管道过门时局部暗铺在沟槽内;室内管道敷设坡度不小于 0.001;尽量避免倒坡和爬高现象3.6.5 双管系统,散热器顺着流水方向采取供、回水同侧接管方式;安装跑风门。

      单管跨越式系统,跨越管管径比散热器连接管小一号或同号3.6.6 由于改造后采暖连接形式和热媒温度与原设计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必须对原有散热器数量按照下列公式进行校核,如不满足要求应进行增补:N = Qn / qs *1.1 (4.3.7—1)式中 N --- 散热器数量(片) ,取上限圆整;Qn --- 房间采暖设计热负荷 (KW),参见公式(4.3.3—1)计算值;qs --- 散热器散热量指标(W/片) ,参见表(4.3.7-1) ;1.1---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各类散热器散热量指标表 表 4.3.7—1型号散热面积M2/片水容量L/片散热量指标W/片备注M--1320.241.3263四柱 640 型0.21.0353注:散热量指标在热水热媒平均温度 64.5℃,室内温度 20℃情况下,经过推算得出 7 -4.4. 改造中材料及设备要求改造中材料及设备要求4.1 管材及保温要求管材及保温要求4.1.1 供暖入口和共用立管采用焊接钢管;管道壁厚要求 DN40 以下不小于 2.5mm, DN50—80 焊管不小于 3.5mm;管材应符合国家有关质检要求。

      4.1.2 分户改造管材采用总公司指定品牌产品4.1.3 供暖入口管道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保温做法参见热力公司标准图共用立管保温做法:红丹防锈漆一遍——用厚度不小于 20mm 的橡塑保温——外缠二层塑料薄膜——玻璃丝布一层——白色调和漆二遍;入户前的 PPR 分支管,用厚度不小于 10mm 的橡塑保温,外缠一层白色空调保温扎带4.2 过滤器及锁闭调节阀要求过滤器及锁闭调节阀要求过滤器滤网规格宜为 60 目,户内系统采用铜质 Y 型丝接过滤器5.5. 管道安装及验收要求管道安装及验收要求5.1 金属管道的安装,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5.2 户内采暖管道的安装,应在有关技术规程及管材供应商提供的安装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以下问题:1))一律用同色管材,并应排列有序,布置紧凑,不应阻挡通道或妨碍家具布置2))户内管件连接件,应由管件供应商配套提供管件密封方式可靠合理3))明装管道充分考虑管道变形和热膨胀问题,按下表安装支、吊架或- 8 -管卡管外径 De(mm) 20253240水平管(mm)300350400500立 管(mm)9001000110013004))管道过门时,采用暗铺方式埋设在沟槽内,按间距要求设置管卡,可选用水泥珍珠岩填充,以防地面开裂,沟槽内管顶覆盖层厚度不小于10mm。

      5.3 管道穿门洞过梁、穿楼板、穿墙及过门口暗铺时,必须采用风镐、水钻、电锤、角磨机等专用工具,并要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对建筑物本体、结构及内部装修带来不必要的破坏5.4 应用户的要求,原有供热管线拆除时,应采用切割机手工拆除,轻拿轻放,避免使用气割等设备5.5 原有散热器应进行冲洗,彻底清理散热器内积存的垢泥,对存在问题的散热器,要进行更换5.6 安装间断时,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道,以免落入杂物堵塞管道5.7 管道试压及冲洗管道试压及冲洗5.7.1 所有管道,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 0.10MPa 作水压试验,系统顶点压力不小于 0.20MPa5.7.2 采暖钢管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 10min 内,压力下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检查,不渗、不漏为合格明装敷设的 PPR 管系统在热熔 24h 后,才能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下,1h 内压力下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 1.15 倍,稳压 2h,- 9 -压力下降不大于 0.03MPa,各连接处不渗、不漏为合格5.7.3 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冲洗,并清扫过滤器及除污器冲洗水源为市政水源,管道冲洗宜于施工配合采用分段试压、分段冲洗。

      冲洗时管道内压力应持续保持 0.4MPa,采用快开慢关法,次数不得少于 3 次,现场观察,直至排出的水不含泥沙、铁锈等杂质,且水色不浑浊为合格5.8 其它要求按总公司用户服务部下发的>执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