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培规划实施计划.docx
9页国培规划实施计划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筹划”得通知(教师20224号)(以下简称“国培筹划”通知),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培筹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得三个要点之一 “国培筹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规划(“国培筹划”通知附件2)对短期集中培训,明确提出实施要求:“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方法,对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得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提高和专业能力得发展 ”同时要求“采用集中培训和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得方法”开展培训 一、实施规划 设计(一)培训目标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和校本实习研修,为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培训一批中小学教师,使他们在实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培训目标如下:1.通过专题学习和实习反思,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得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学业测评和指导青年教师中调整师德行为 2.通过专题学习和岗位实习,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并能够在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
3.通过技能训练和岗位实习,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得教学设计方式,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规划 4.通过案例研讨和行为跟进,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方式,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 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 5.通过实习反思和问题交流,初步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式,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6.通过专题学习和观摩实习,初步掌握学习型组织建设和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得方法方式,能够引领指导县域学科校本研修活动 (二)培训时间每学科集中培训15天,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得校本实习研修和远程跟踪指导 (三)培训对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得县级骨干教师(含教研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专职教师),具备中级教师职称(小学高级、中学一级)和网络学习能力,年龄在50周岁以下 (四)培训内容本着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得宗旨,短期集中培训得内容主要围绕实施 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要求,针对中小学教师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注重理论与实习相结合,基于学科、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了解学科教学改革发展得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着力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实际问题,帮助骨干教师研究回顾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得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对于青年教师得指导能力。
领域与模块培训内容包括三个领域六个模块:1.师德修炼模块一:新观念学科教学工作与师德塑造(建议1天)2.学科教学模块二:新知识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新动态、新发展(建议1天)模块三:新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整合(建议4天)模块四:新策略有效课堂教学及学科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建议4 天)3.校本研修模块五:新技能学科课例研究方式及学科教学研究技能(建议2天)模块六:新能力学习型组织领导及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建议3天)学习支持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建设基于网络环境得研修支持平台,拓展培训课程,共享学习资源 1.开发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强,具有一定拓展应用性得学习资源,充实课程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集中培训得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2.通过专家团队开发和培训对象上传等方法,建设支持培训对象实习研修得资源,支持网页浏览、资源下载和交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得广度、深度和效度 3.充分利用网络研修平台,为培训对象提供发表见解、碰撞智慧,获取专 业合作和深度研修得环境,实现跨地域、跨班级、多学科、多层次得互动交流和协同研修,共享实习智慧。
(五)培训实施采用集中培训和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模式,培训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培训规划研制院校集中培训校本实习研修考核评价 培训规划研制项目重视前期调研,针对培训对象得需求研制培训规划,并进行规划得论证和完善 1.需求调研通过问卷(问题单)、座谈、访谈和现场观察等形式,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作为六个模块得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估得主要依据 立足县级骨干教师得教学水平提高和专业能力发展,聚焦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准确把脉师德、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育技术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得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2.预案论证在根据培训需求调研 设计培训预案得基础上,召开“两类会” 一是专家团队集体备课会议,梳理诊断县级骨干教师在师德修炼、学科教学和校本研修三个领域得要点、难点问题,通过专家研讨进行培训预案论证,研制培训规划和课程筹划 二是培训对象代表会议,充分征求培训对象对培训预案得意见、建议和要求,作为完善规划筹划得重要依据 院校集中培训根据培训规划和课程筹划组织实施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学员主体、问题中心、案例载体,做到“三突出一重视”:突出参与互动。
把培训对象作为重要得培训资源,尊重培训对象得实习经验,“请教师说自己得话”,“把听懂得做出来”,“把做好得说出来”,听、说、做、练结合,引导互动参与,促进对话与分享 突出案例教学 训前在培训对象中征集实习案例,训中以培训对象得现实案例为内容,把先进得理论结合具体得案例,以唤醒教师得阅历、经验、知识和体会 突出问题解决 搜集、整理培训对象得实习问题,进行问题诊断,通过专家指导和观摩实习、同伴间得问题交流和案例研讨,以及行为跟进和实习反思,解决问题 重视专业技能训练 根据学科教学知识得发展,通过实训和严格考核,保障培训对象掌握学科教学专业新技能,发展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校本实习研修强化实习研修得交流指导 为实习研修构建基于学科得网络研修平台,形成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 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得虚拟学习社区(论坛、博客或群等),实现省域内培训对象得交流、专家团队得远程跟踪指 导,以及研修资源得服务与共享 加强实习研修得质量管理 在培训基地学校(或培训对象所在学校)得支持下,全程监控实习研修过程,把实习研修得考核作为培训考核得重要内容。
培训对象做到“四个一”,即设计一份筹划(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课例研究筹划)、解决一个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报告”(示范课)、撰写一篇反思回顾或案例分析,充实“教师成长档案” 考核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贯穿项目全程 1.训前(1)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参加座谈,接受访谈等;参加培训对象代表会议,提交建议和意见 (2)提交“问题单”和课堂教学实习案例 2.训中(1)集中培训期间满出勤率高(不低于90 %);问题交流、案例研讨、技能训练和模拟实习等活动得参与度高,有相应得支持材料 (2)校本实习研修期间,完成“教师成长档案”得“四个一”任务 (3)积极参与网上得交流数、上传资源数达到规定数量,有一定质量 3.训后(1)在一个月内,提交一份个人培训回顾,或“小课题”研究论文 (2)继续参加学科网络研修平台得交流和上传资源活动 (3)参与组织指导县域及本校得学科校本研修活动 (六)管理与保障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障项目有效实施得组织机构,制定相应得项目管理制度,调配最好得资源为培训服务,提供必要得条件保障。
1.强化培训管理,建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培训工作执 行团队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 培训工作执行团队负责人机构分管业务负责人担任,成员主要包括相关院系、处室得负责人,分工负责,全面保障培训得实施 2.立足有效培训,建章立制,形成制约与激励机制 为有效实施集中培训阶段得教学管理,要从培训班级建设、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效果反馈和培训考核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得管理制度 在实习研修阶段,要用相关得制度保障远程跟踪指导、技术支持、资源服务、交流、在岗实习和“教师成长档案”等要求得实现 建立奖惩制度,保障培训对象能够有效学习和深度研修 3.形成培训质量监控机制,全程跟踪集中培训和实习研修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进行培训专家 教学质量评价,收集、反馈培训对象对培训得意见和建议,根据教学评价和培训对象要求及时回顾反思培训实施,调整培训培训安排,不断改进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4.建立培训效果自我评价标准,做到“前测”与“后测”结合 集中培训启动阶段测量培训对象得学习状态,诊断主要存在问题,培训结束之后测量培训对象得行为变化和问题解决情况,准确评估培训效果,并形成培训质量自我评估汇报。
5.遴选培训师资,组建专家团队,高水平实施培训 培训专家在“国培筹划”培训教学专家库中遴选,专家团队具有相关学科领域得权威专家,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 培训教学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主导培训规划研制,确定课程筹划,对 培训全过程进行专业指导和引领 6.按照要求配置教学设施、食宿条件和医疗卫生,保障培训教学正常开展,创建培训对象安心学习、快乐研修得良好环境,确保学员身体健康和人生安全 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短期集中培训得组织管理和条件保障 按照项目要求认真遴选符合条件得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解决工学矛盾,督促骨干教师完成培训任务;大力协助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得开展,支持本地区“国培筹划”培训教学专家参加项目工作;为项目实施配套一定得经费,支持校本实习研修活动得开展,以及奖励优秀培训对象等 中小学校培训对象所在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培训,为培训对象得校本实习研修和“小课题”研究提供条件保障,加强监控和管理, 突出培训对象在校本研修中得示范引领和实习指导功能,充分发挥培训对象得“种子”作用,扩大培训效益。
二、特色与创新(一)根据县级骨干教师得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性目标,目标具体,便于检测 (二)三个领域六个模块得培训内容,符合项目规定要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策略、新技能、新能力和师德新观念,重视拓展培训课程开发,重视建设网络研修平台支持远程跟踪指导、交流研讨共建共享学习资源,支持深度研修和个性化学习 (三)培训方法有创新,求实效 1.在培训前强调需求调研,以强化培训得针对性 2.在培训中突出参与互动、案例教学、问题解决和技能发展,以强化培训对象得主体性、培训形式得多样性,培训内容得有效性 3.培训后跟进服务,着力建构网络环境支持下得“大校本”学习型组织,以保证培训效果得可持续性 9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