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的变化》——以杭嘉湖立体农业为例.docx
3页《农业区位的变化》——以杭嘉湖立体农业为例浙江省平阳中学 王梦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 掌握立体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系统分析法,结合图表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理事物的探索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居住在城镇,对农业的生产了解很少,但是农产品的消费者教学重难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视频导入——辑里湖丝突出丝绸过渡丝绸业的第一要事是养蚕,养蚕的第一要事是种植桑树桑树耐旱、不耐水湿,只能在旱地生长,但杭嘉湖平原却偏偏是旱地稀少、水涝频繁的泽国奇怪的事,明清以来,这一带竟发展成全国蚕桑业最发达的地区这全得益于人们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对自然环境所做的调适区域认知Google Earth软件展示杭嘉湖区域位置培养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认知能力展示杭嘉湖区域图思考:说出杭嘉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自然灾害、旱地少活动一:评价早期杭嘉湖地区桑蚕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知识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优势: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劣势:自然灾害、旱地少过渡在西部,因从杭嘉湖平原往北部太湖,地势逐级降低,人们便开凿纵向的河渠。
雨季洪水便通过沟渠排入太湖,旱季则通过沟渠从太湖引水灌溉农田而在东部,则建造东西走向的横塘从陂湖到桑田活动二:简述南宋时期杭嘉湖地区为克服不利条件发展桑蚕业的措施知识落实:因地制宜、人地协调排水、挖塘渠过渡展示 基塘农业示意图人们在沟渠之间的低洼地内蓄水,做成池塘,池塘内养鱼或者种植其他农作物为了疏浚羽田和池塘内淤积的泥沙,人们常常挖掘河泥、垫高田面地势低洼处)从陂湖到桑田活动三:简述桑基鱼塘模式对杭嘉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知识落实: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过渡养蚕模式好不一定蚕好、丝好杭嘉湖地区培育出只能种植在此处的湖桑,品质优良,再辑里村位于天目山溪水水质最好的一段,缫丝用水好,因而辑里湖丝成为特供皇家的丝绸,并作为龙袍的布料辑里湖丝活动四:说出辑里湖丝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知识落实:综合思维水质、技术过渡除了发展桑基鱼塘之外,浙江省人多地少,在有限的平原面积上发展多种多样的立体农业类型有稻区立体农业、农田立体农业等等除了在平原地区发展外,浙江的劳动人民更是在丘陵地形上发挥智慧,形成丘陵立体农业我们以2017年11月选考真题为例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学以致用拓展提升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发现身边的立体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