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7药护护专生理学参考答案](a卷).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859295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药护药护 20072007 级护专级护专《《生理学生理学》》 ((A A 卷)参考答案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 分×6) 1.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交叉配血试验: 是将献血者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 以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的试验 3.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温度 4.肾糖阈: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 160~180mg/100ml) 5.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6.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 现象称为牵涉痛二、判断题(1 分×15) 1. (√)2. (√)3. (×)4. (√)5. (×)6. (×)7. (×)8. (×)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选择题:(1 分×28) 1.(C)2.(E)3.(D)4.(B)5.(A)6.(C)7.(B)8.(A)9.(C) 10.(A) 11.(A)12.(A)13.(D)14.(C) 15.(C) 16.(A)17.(D)18.(C) 19.(E) 20.(D)21.(A)22.(B)23.(A)24.(C)25.(E)26.(D) 27.(C)28.(D)四、简答题(5 分×5) 1、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答: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 ATP 酶的活性,其本质是 Na+-K+依赖式 ATP 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 ATP 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 Na+移出膜外, 同时把细胞外的 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 K+和膜外高 Na+的不 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 K+是许多 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 稳定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 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势能其是细 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是其它许 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 pH 值和 Ca++浓度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⑤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2、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及特点 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 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收缩压主要反映搏 出量的大小2)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 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3)外周 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加大舒张压主要反映 外周阻力的大小4)大动脉弹性: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 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5)循环血 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能相 应改变时,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3、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 答:肺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 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能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作用:(1)降低吸气阻力, 减少吸气做功;(2)能维持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的稳定性;(3)减少肺间 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4、简述胃酸的生理作用 答:(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 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3)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4)与铁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5)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尿量明显增加。

      因为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加, 通过晶体渗透压感受器反射和容量感受器反射,引起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减少, 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增多五、论述题:(10 分×2) 1、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差异? 答: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心肌与骨骼肌 比较有以下不同:(1)心肌有自动节律性,骨骼肌无自动节律性在整体内, 心肌由自律性较高的细胞(正常起搏点)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而骨 骼肌收缩的发生有赖于运动神经的传出冲动;(2)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 期特别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完成射血功能; 而骨骼肌的不应期很短,容易发生强直收缩,以维持姿势和负重 (3)心肌 的收缩有“全或无”现象,因为两心房、两心室分别组成两个功能性合胞体; 骨骼肌为非功能性合胞体,整块骨骼肌的收缩强弱随着受刺激的强度变化而 不同;心脏上有特殊传导系统,保证心房、心室先后有序收缩,骨骼肌上不 存在特殊传导系统,骨骼肌的活动受躯体神经支配 (4)心肌细胞的终末池 不发达、容积小、贮存 Ca2+比骨骼肌少,所以心肌收缩更依赖于外源性 Ca2+;而骨骼肌收缩不依赖于外源性钙。

      2、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答: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其相同点是: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对 Ca2+通透性增加;②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状态改变;③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 电位,该电位经总和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不同点是:①突触前 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前膜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②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 Na+ 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 Cl-通透性增 高③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即 EPSP;抑制性突触 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即 IPSP④前者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IPSP 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