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doc
2页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把握主题思想(重点)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这三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写作背景:雨果致法帝拿破仑远征军团长巴特勒上尉的这封信是在1861年11月25日写的,当时巴特勒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红极一时,希望大文豪作诗文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复函,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的功夫,巧夺天工建造而成的世间罕见的伟大建筑当然,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但从伏尔泰的作品中得悉当时在欧洲称之为“夏宫”的圆明园之于东方,等于金字塔之于埃及,竞技场之于罗马,巴特农之于希腊,圣母院之于巴黎雨果在信中指出,就是英法两盗入侵,荷戟操戈,劫财焚园,荼毒中土,摧残倾法兰西庙堂文物均不足与比肩的稀世瑰宝,尽化尘土,林园妙境历万劫不复,呜呼痛哉。
他愤怒之作余,严厉谴责英法军方为野蛮蒙昧之族类,毁坏旷世伟构之罪行,青史昭然,罪无可遁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琉璃(li)晨曦(xī) 珐琅(f )(lng) 箱箧(qi) 瞥见(piē) 掠(l)夺 赃物(zāng)(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①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眼花缭乱) ②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不可名状)③晨光晨曦) ④宏伟美丽,气势宏大富丽堂皇) ⑤伟大的功绩也说丰功伟业丰功伟绩) ⑥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荡然无存) ⑦一眼看见瞥见)⑧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范) ⑨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赃物) 3.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味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1.划分文章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赞颂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人类文明的杰作。
从正面表现) 第二部分(4-10):谴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表达愤怒之情从反面表现) 2. 四人小组讨论:雨果在文中对圆明园的大量赞美并与巴特农神庙进行比较,有什么作用? 大量赞美肯定了圆明园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巴特农神庙进行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明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3.联系课文内容,用“我觉得雨果是一个 的人,因为 的句子评价一下雨果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英法联军远征侵略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4.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随堂检测】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拓展延伸】 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布置作业】1. 完成本课校本作业2. 预习第五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