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法施行的障碍及对策分析.doc
6页劳动合同法施行的障碍及对策分析摘要:自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对于其实施的冇效性争议从未中断 过笔者从其立法的背景及核心理念入手,分析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 所遇到的障碍,并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员工权益1. 立法核心理念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劳动法》执法调查组通过检查发现《劳 动法》在施行过程中,面临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劳资 双方地位不平等、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受到极大限制等问题在此背景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 日起正式施行新劳动合同法中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扌舌为以下几点:第一,劳动合同法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主耍表现为:强化了 劳动合同的订立,加大了违法用工的处罚力度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 位自用工之口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在一个月 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此外,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 条件的,企业可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但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或赔偿金这些法律制度都能够有效的保证劳动合同的签订率,遏制企业 随意终止劳动合同等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第二,劳动合同法力图调整劳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根据正统多元的理论,劳资双方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协作,达到共同利 益的增进,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从立法的合理性来讲,劳动合同法 不仅要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因此, 调整劳资关系,合理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也是劳动合同法必须注重的方 面2. 劳动合同法施行的障碍分析2.1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问题対于企业来说,许多企业不愿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不签订劳动合同, 或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没冇对工人的合法权益做出完整说明,就可以以较 低的工资雇用员工而无需承担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在员工被解雇 时,也不用支付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在实践中,企业通常采収的逃避 劳动合同签订的方法主要为:在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告知其权利内 容;不将合同给予工人,形成单方面的合同解释霸权;在发生劳动纠纷时, 利用强势的地位逼迫工人主动辞职2・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时间的劳动 合同所谓的无确定终止时间,并不是没有终止时间,而是劳动合同的期 限长短不能确定然而在某些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 同样能够解除为了减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不少企业利用其下 属单位的名义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从而避免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 合同。
那些进入中老年却没有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面临着劳 动合同终止的风险,而其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从社会公平 与人道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负有为中老年员工提供工作岗位的责任,因 此,如何保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面临的 一大问题2・3劳动派遣中的问题劳务派遣是指由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 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TZ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 遣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的一种用工形式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劳动成本而采 取用派遣临时工代替常规雇员的做法,用人单位在合同期满时就与派遣单 位终止工人的派遣合同,因此,派遣单位就会随之解除与临时工人的劳动 关系此外,虽然劳务派遣强调同工同酬,但是如果受派遣劳动者与正式 员工享受同等待遇,势必会增加企业成本,为了达到一致,用人单位往往 选择同时降低受派遣劳务者与止式员工的待遇,止式员工的利益受损,必 然会对派遣劳务者有排斥心理3. 劳动合同法施行的对策分析3.1增强工会力量,发挥调节作用为了切实实现丁会维护职T合法权益的作用,避免劳动者力量薄弱而 导致其权利难以实现的局面,工会必须增强自身的力量。
首先,要建立工 会组织的网络体系,健全工会组织的体制与结构,注重对劳动关系的建立、 运行、监督、调整各个环节其次,必须增强对工会组织的投入,保证工 会活动资金的来源此外工会应由政府或行业工会统一管理,真正的独立 于资方,这样工会的维权水平才会大幅度提升3. 2加强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対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照地方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 工资、随意终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该依法对违规 单位给予警告等处罚增加专职劳动关系监察员的数量,健全执法机构, 提高监督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劳动合同法的冇效实施营造良好 的法制条件及环境3・3完善社保体系,保护劳动者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其发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 进-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并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坐实个人账户,逐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企业年金相互支撑的养老保险制度② 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 结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闱③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参保的私营企业数量,加强对失业人员的 寰记、管理服务、失业金发放等工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功能。
参考文献[1] 杨丽•论我国劳动合同法施行的障碍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 (09), 53-54.[2] 刘宝坤,周一凡.交易阴影下的劳动合同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 (10), 91-95[3] 陈悦,钟芳冰,秦坚贵•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思考[J]•法学研究,2010(02), 99-101.[4] 贺尊•劳动合同法的就业创业效应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06),165-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