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剖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德育建设论文 .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2643347
  • 上传时间:2018-06-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剖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德育建设论文剖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德育建设论文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设策略,有利于促进高校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21 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而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最快,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网络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网络生活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道德判断力的养成的重要阶段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多元的信息对免疫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产生冲击,并让他们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可能迟钝,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2.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根据我们对 897 名本科学生上网情况的随机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上网聊天的占 50%,上网玩游戏的占 45%,他们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形式,借助于在虚拟空间中虚幻的良好感觉,寻找逃避现实困难的”麻醉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处于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这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3.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与传统的直接交往相比,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不是减少了,而是不断增大,使人际情感造成缺损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会,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或网恋,过度地在网络上寻求刺激,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这种间接的交往,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机会减少,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真诚的交流难以实现,造成家庭成员间、同学间、朋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导致大学生情商降低,交往技能缺乏,淡化个人的责任意识4.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大学生在网上的很多行为,一方面缺乏有效地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其自身又缺乏必要的个体道德自觉与自律。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网上行为的道德失范,给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一些学生养成了完成作业“网上下载”的习惯,通过这种“巧走捷径”的方式放弃了刻苦钻研;有的学生为了应考,居然公开在网上寻找“枪手”期望一劳永逸地轻松毕业;有的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利用网络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有的学生沉溺于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等等这些问题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5.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自我的同一,身心的和谐是构成一个人稳定的个体人格的基础在“网络社会”个体可不受约束地以不同身份出现,这样就出现了个体“我”的分裂,导致了网络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的不同一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可以毫不顾及地展示个性和本我的一面;可以毫不顾及地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追求着感官的刺激;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考虑他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规范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中人格的无限制性和现实生活中人格的约束性,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个体身上,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人具有两种人格的情况提高网络思想教育者个人素质,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是“网盲”,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加强“信息疆域”的拓展攻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网络中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要主动研究现有的社会道德观念中哪些是适应网络社会的观念,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有价值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作拓展教育时空,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强堵”,改为“疏导”大学生如何有效地面对挫折和挑战,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的内容,而做好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尽量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因此高校可利用网上心理咨询的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有的放矢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教育。

      公务员之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和培养内部动机随着网络的逐步延伸,信息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的生力军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必然要借助生涯规划,尽早地认识自我,完善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设计一生的事业发展路径而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如果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能被很好地激发,则对于其以后的学习生活能提供非常好的习惯支持那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实际上对电子游戏也产生了一种类似“责任心”的情感,一切以游戏为最重要,有一种迫切“赢”得“战”胜利的需要如果对待学习上的难题也能象对待游戏中的难题一样,一切就会变得不同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思想教育必须与适当的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高校应当在法律规定和一般性道德倡导之外,制订更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把对学生的伦理劝戒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在这方面国内外高校都有了许多有益的尝试③通过制定、完善并执行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 、 《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制度化道德规范,将网络伦理道德指标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既有利于明确用户职责和权利,也有利于查证和追究用户责任,对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益的网络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一先进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转换教育观念,利用网络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大学生能够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在网络环境下遵守规范的伦理准则,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发展自我,勇于创新,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熊梅、梅英.教育与网络道德问题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6)[2]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年,第 796-798 页[3]吴秋红、廖岸催.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迟滞与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学报,2005[4]杨泽泉、钟金雁.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第22 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