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市闽江中学2021年高三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14页福建省福州市闽江中学2021年高三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一只小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行使,如图所示画出了雪橇受到牵引力F和摩擦力f的可能方向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正确的图是( )参考答案:B2. 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受大气阻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高度逐渐降低,为确保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在飞船飞行到第30圈时,控制中心启动飞船轨道维持程序.则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前喷气,进入高轨道后与前一轨道相比,运行速度增大B.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气,进入高轨道后与前一轨道相比,运行速度减小C.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前喷气,进入高轨道后与前一轨道相比,运行周期减小D.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气,进入高轨道后与前一轨道相比,运行周期不变参考答案:B由于阻力作用飞船的机械能减小,轨道降低,为恢复到原来的轨道必须使其动能增大,速度增大,飞船做离心运动进入较高轨道,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G = m = m()2r,可得,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选项B正确、D错3.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有:______.A. 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一些B. 两个分力、F2的大小要适当大一些C.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D. 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参考答案:BCD4. (多选题)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有四条间距为L=0.5m的水平虚线L1,L2,L3,L4,在L1L2之间,L3L4之间存在匀强磁场,大小均为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现有一矩形线圈abcd,长度ad=3L,宽度cd=L,质量为0.1kg,电阻为1Ω,将其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cd边与L1重合),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3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处于竖直方向,cd边水平,(g=10m/s2)则( )A.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1时通过线圈的电荷量为0.5CB.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3时的速度大小为4m/sC.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2和L4的时间间隔为0.25sD.线圈从开始运动到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4过程,线圈产生的热量为0.7J参考答案:BD【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焦耳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根据感应电荷量q=,求解电荷量;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3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线圈所受的安培力和重力平衡,根据平衡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cd边从L2到L3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改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不受安培力,线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此过程的时间,再求解线圈下面磁场的时间,即可求解线圈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2和L4的时间间隔.根据能量守恒求出线圈中所产生的电热.【解答】解:A、cd边从L1运动到L2,通过线圈的电荷量为:q====0.25C,故A错误.B、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3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有:mg=BIL而I=联立两式解得:v===4m/s.故B正确.C、cd边从L2到L3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改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不受安培力,线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设此过程的时间为t1.此过程的逆过程为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L=vt1﹣cd边从L3到L4的过程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 t2==0.25s,故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2和L4的时间间隔为 t1+t2>0.25s.故C错误.D、线圈从开始运动到cd边经过磁场边界线L4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得:Q=mg?3L﹣mv2=0.7J.故D正确.故选:BD.5. 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入工作轨道后,其运行周期约为91 min。
随后不久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在太空实现交会对接若对接前的某段时间内“神舟八号”和“天官一号”处在同一圆形轨道上顺时针运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神舟八号”的线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B.“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相同C.“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向心力大小相同D.若“神舟八号”仅向运动相反方向喷气加速,它将能在此轨道上和“天宫一号”实现对接参考答案:B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所示,为水中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所形成的图样,这是水面波的____________现象;图是不同频率的水面波通过相同的小孔所能达到区域的示意图,则其中水波的频率最大的是_________图 参考答案:答案:干涉 C 7. 某同学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图中___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 是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是正确的参考答案:F F′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8.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
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小车加速度a/ms–20.6330.5720.4970.4180.3320.2500.1670.101小车质量m/kg0.250.290.330.400.500.711.001.67小车质量倒数4.003.453.032.502.001.411.000.60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出图线, 并从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 .参考答案:⑴0.510 ⑵未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足9.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m),则物体的初速度为 ,物体的加速度为 参考答案: 答案:24 -1210. (4分)图示电路中,R1=12W,R2=6W,滑动变阻器R3上标有“20W,2A”字样,理想电压表的量程有0-3V和0-15V两档,理想电流表的量程有0-0.6A和0-3A两档闭合电键S,将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为2.5V和0.3A;继续向右移动滑片P到另一位置,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偏的1/3,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偏的1/4,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_A,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V。
参考答案:0.15,7.5解析:由于题意当“继续向右移动滑片P到另一位置”电压表示数一定大于2.5V,电流表示数一定小于0.3A,再结合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偏的1/3,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偏的1/4,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因此当滑片滑到下一位置是电流表的实数为;电压表的示数为5V;由串并联电路规律得:,得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同理:,得,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上各式联立解得:11. 利用氦—3(He)和氘进行的聚变安全无污染,容易控制.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每个航天大国都将获得的氦—3作为开发月球的重要目标之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执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评估月球中氦—3的分布和储量.已知两个氘核(H)聚变生成一个氦—3,则该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H的质量为m1, He的质量为m2,反应中新产生的粒子的质量为m3,光速为c , 则上述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H+H→He十n , 12. 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取g=10 m/s2,那么,(1)闪光频率是________ Hz.(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3)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参考答案:10、1.5、2.513. 在匀强电场中建立空间坐标系O﹣xyz,电场线与xOy平面平行,与xOz平面夹角37,在xOz平面内有A、B、C三点,三点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其中一边与Ox轴重合.已知点电荷q=﹣1.010﹣8C在A点所受电场力大小为1.2510﹣5N;将其从A点移到B点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2.010﹣6J,从B点移到C点其电势能减少4.010﹣6J,则A、B、C三点中电势最高的点是 点,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m.(cos37=0.8,sin37=0.6)参考答案:C;0.4.【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分析】根据电场力做功正负分析电势能的变化,结合推论: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分析电势的高低.由电场力做功公式求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解答】解:将负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2.010﹣6J,电势能增大2.010﹣6J,从B点移到C点其电势能减少4.010﹣6J,所以C点的电势能最小,由推论: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则C点的电势最高.由于点电荷从B移动到C电势能变化量最大,由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可知,BC边应与x轴重合,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L.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 W=4.010﹣6J已知点电荷q=﹣1.010﹣8C在A点所受电场力大小为 F=1.2510﹣5N,由W=FLcos37得 L===0.4m故答案为:C;0.4.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8分)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
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 0 D.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2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参考答案:(1)A; (2);遵循动量守恒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