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汇总.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74074336
  • 上传时间:2024-03-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0.42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2、基本规律:(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第三单元 统计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第四单元 年、月、日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 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31天, 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 16时:16-12=下午4时5、时间段的计算: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3、几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第六单元 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把小数点对齐再相加、减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目标: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用乘法计算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如课本100页的例题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34页的分析方法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目标: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 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四(下)复习资料1班级: 姓名: 学号: 第1单元 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计算例如:98-46+25 6÷3×98 = = = =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例如:36+64÷4 =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例如:100÷(4+21) = = 2、P12: 、 、 和 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第3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运算定律公式举例算式特点P28::加法交换律a+b=b+a34+89+66=34+66+8926+47-6=26-6+471、只有加法,减法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号一起交换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P29:加法结合律a+b+c=a+(b+c)88+104+96=88+(104+96)79+26-9=26+(79-9)P34:乘法交换律a × b=b× a4×58×25=4×25×581、只有乘法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2×5=104×25=1008×125=1000P35:乘法结合律a×b×c=a×(b×c)125×67×8=67×(125×8)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合:a×b+a×c =a×(b+c)25×(200+4)=25×200+25×4265×105-265×5=265×(105-5)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例如:125×(8×20) 125×(8+20) = = = = = =2、运算性质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公式:a-b-c=a-(b+c) 举例:128-57-43=128-(57+43) 记忆:减变,加不变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公式:a÷b÷c=a÷(b×c) 举例:2000÷125÷8=2000÷(125×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3《组装小车》教学课件.ppt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新版.docx 第二单元-2025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件.pptx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课件(统编版).pptx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件(统编版).ppt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最新版.docx 第三单元-2025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件.pptx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统编版).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3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4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3课时 Speed up教学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1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2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1课时 Get ready教学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4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5课时教参课件.ppt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复习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第2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2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第1课时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