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2026学年人教九年级物理第21.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其****
  • 文档编号:613748508
  • 上传时间:2025-08-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8M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时21.1 现代顺风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传播的发展过程,初步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原理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二、教学难点了解交换机的应用教学策略】1.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用上了、、短信、网络等多种手段来传递更丰富、详实、可观可感的信息我们的先人只能在神话中向往“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奇,现在几乎人人都是“顺风耳”—拥有,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科技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2.“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是本节的基础知识,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小组交流,使学生知道,的基本构造是话筒、听筒,话筒、听筒的作用各是什么为了完成通话,话筒和听筒之间要连接上一对线,这对线是电流的通道此处强调是“一对”而非“一根”,甲、乙两部通话时,甲的话筒与乙的听筒之间有一根线,乙的话筒和甲的听筒之间也有一根线在构造上借助于什么东西来实现话筒和听筒的作用呢?课文中提到的话筒是碳粒话筒,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话筒,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到图书室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其他种类的话筒是如何工作的,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3.初中生还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全员活动,就可以变难为易,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与动画、教学图片等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视频展示:用视频播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状况图片展示提出问题:“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请问,地震发生初期,人们要想问候四川的亲朋好友,打可不可以?总结:地震发生后,所有的信号塔、基地台都被摧毁,不仅不能正常使用,、电脑也都不能正常工作了为了有效地抗震救灾,通信公司把车载信号塔和车载卫星接收器带到了现场,才暂时恢复了通信那么,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呢?学生感到疑惑,引出新课引入新课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约30分钟)一、把信息传到远方教师简述贝尔发明的过程及它对社会的作用1.探究实验,感受新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观察桌上的机,指出哪端是话筒,哪端是听筒,然后用螺丝刀把话筒和听筒拆开看一看里面的构造是怎样的,哪个部分里面有电磁铁。

      教师展示如图所示,请学生分析以上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师在一旁作点拨式指导结论:手持,上端是听筒,靠近耳朵,下端是话筒,靠近嘴巴听筒就像以前学过的扬声器,它里面有电磁铁2.小组合作,探究话筒和听筒的不同作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组内的机,解决如下问题:设问:(用课件展示)①中,把声音信号转变成变化的电流的是______,把变化的电流还原成声音的是______选填“话筒”或“听筒”)②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碳粒,它们之间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这个碳粒整体类似以前学过的______元件③话筒是如何工作的?④听筒是如何工作的?教师活动:①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巡视,不主动发言,如有学生咨询,可作点拨式指导②板书构造方面的知识总结:(用课件展示)(1)知识学习方面:①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碳粒,它们之间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这个碳粒整体类似以前学过的滑动变阻器,于是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②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听筒内有一个电磁铁,磁铁上绕着线圈磁铁吸引一块薄铁膜片,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线圈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方面每个小组成员都首先要有自己的一个见解,成员之间要针对有争论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否则课堂讨论会流于形式,学生自己得不偿失使学生了解历史,崇尚科学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学生活动:①阅读教材学习构造的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②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由组长整合使本组内答案一致如果很难达成一致,把本问题上交给其他小组,引发班内大讨论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会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二、交换机1.创设情境,引出交换机教师:一部机与另一部机相连时,需要一根线,对不对?总结:甲、乙两部通话时,甲的话筒与乙的听筒之间有一根线,乙的话筒和甲的听筒之间有一根线因此需要一对线进一步设问:在刚问世的时候,一部机要与多少部机通话,就要有多少对线与外部相连请同学们画圆圈代表机,依次连接一下2部、3部、4部、5部、6部机两两相连,分别需用多少对线?(教学说明:此处处理时,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便于学生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出规律公式,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教师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画10部、20部机两两相连时用多少对线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有些繁琐,能够引发敏感学生的思考,想到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规律教师就此引导学生得出一个规律公式m=n(n-1)/2,此公式中的n表示机的部数有了这个规律公式,很方便即可计算得知分别需要线45对和190对提问学生:数量如此巨大的线太浪费材料了,而且话机太多数根本无法实现该怎么办呢?总结:交换机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教学说明:关于“交换机”这一知识的引出,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处理方案:教师先设问,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3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线?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进一步设问,如果4台、5台、10台、100台呢?学生会在纸上画一画,说出答案,当然需要的线数目会越来越多,有的根本无法通过画来求得答案教师提示,如果刚才画的中有一台是你的,那么你能与多少个人联系,就要有多少对线,想想看,实际上我们家里的线是有很多对呢,还是一对?学生自然知道是只有一对线教师进一步提示,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一对线,是如何实现可以同多人建立联系的呢?就此引出交换机)2.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交换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史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后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展示:(用课件展示问题)①一个地区的所有都接到什么上?每部的号码都一样吗?②如何实现不同地区间的相互通话?③打时,如果出现“占线”现象,是否对方话机正在使用中?④交换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⑤程控有哪些功能?你对此了解多少?教师活动:①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

      ②自学结束后,一个小组承接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如果能跟生活实际相联系,要及时鼓励同时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订正③以视频的形式播放交换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使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活动:①仔细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准确查找以上问题答案②课本中有不懂的地方先作标记,阅读结束,有些问题会自行解决;如果确实解决不了,组内集中讨论③对程控的多项功能,尝试作出解释总结:①一个地区所有的都接到同一个交换机上,每部都有自己的号码因此看号码的头几位数字就能判断出是哪个地区的比如:山东济宁市内,44×××××是曲阜的,55×××××是邹城的②在两个地区的交换机之间连接上若干对线,相互通话时,需要在号码前加拨对方地区的区号比如:北京010,石家庄0311,济南0531等等③如果出现“占线”现象,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对方话机正在使用或者两台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的用户要通话,它们之间的线不够用了④早期的交换机是依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拆线的,叫人工交换机;1891年出现的自动交换机是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的,叫自动交换机;现代的程控交换机是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只要事先输入所需程序,电脑就会“见机行事”。

      ⑤程控的功能有:来电显示、缩位拨号、遇忙回叫、转移呼叫、三方通话、语音信箱等学生思考以后回答学生如实操作以后,会依次得知1对、3对、6对、10对、15对学生活动:①看图1,连一连5部机现在只需要多少对线?与刚才的连接方法对比,说出此种方法的优势在哪里?    ②比较20部机两种方法分别使用多少对线③分析如果两个地区间的用户要通话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如图2所示按照教师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课题,进入情景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交换机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处所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模拟通信学生活动:由10名同学,排成一字长队,第一名同学按老师手中的一个成语或一句话,声情并茂地完成一套动作,只做给第二名同学看,第二名同学再只做给第三名同学看,依次做到第十名同学最后请第一名和第十名同学同时做给同学们看,比较他们两个有没有差异总结:①模拟信号就像刚才的游戏一样,当将声音转换成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②就像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同一套动作,被传递多次后,最终会变得跟原来不一样。

      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2.教师活动:①指导学生参加翻译电码游戏,看一看哪个同学翻译得又快又对②为扩大知识面,向学生介绍其他种类的代号,比如:区位码、汉字电报码、四角号码等③组织学生自创一种数字通信的方法,进行信息传递的游戏④给学生投放“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总结:①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②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另外,数字信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加密安照教师要求进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环境三、课堂小结(约5分钟)教师: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话筒和听筒的工作有哪些不同?3.交换机的作用是什么?4.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知识【板书设计】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一、构造:1.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2.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二.交换机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三 通讯方式模拟信号:信号易丢失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最好多找合适的视频,老式的、,让学生拆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并发动学生对“智能”的功能和模块组件进一步探究,方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Unit 1 课时7 Section B(4a-4c Project)(教学设计)英语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docx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 框格式教案.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1.3.1 多边形 框格式教案.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5.3 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导学案(附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名师教案.doc Unit 1 课时5 Developing ideas(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英语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docx 25秋新人教版七年级集体备课教案:2.2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5.3 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框格式教案.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5.2.2 第1课时 分式的加减 框格式教案.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框格式教案.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3.1.2 第2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 框格式教案.doc Unit 1 课时2 Understanding Ideas(Reading)(教学设计)英语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docx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数学【能力培优】14.2乘法公式(含答案).doc (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 名师教案.doc (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5.2 科学记数法 名师教案.doc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数学【能力培优】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含答案).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 框格式教案.doc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 导学案(附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第2课时 “边角边” 导学案(附答案).docx Unit 2 Section B(Project-Reading plus)第六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