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建议.pdf
4页开好家长会的几点建议薛占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面对效果不理想的家长会, 有价值的做法是发现导致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从中获得相关经验,并在不同经验的比较和参照中反思和改造头脑中原有的家长会经验,以争取下一次家长会开得理想一些我个人认为, 反思和改造经验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需要不同于原有经验的新信息、新经验的刺激和参与,犹如青蛙要跳出井口去改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的经验,就离不开小鸟“天大得很”的新信息触发;二是需要对自身经验保持开放,如果“青蛙”固执于“我天天坐在井里,我是不会错的”的经验,他就不会采取跳出自己的“井”的行动,去发现新的经验其实,“小鸟”并不是专家,他只是一个不同于青蛙原有经验的新经验、新信息的提供者定位于做促进反思、帮助班主任改造经验的“小鸟”,我对开好家长会有这样一些建议:一、以“假如我是家长”换位思考新学期开学了, 有一位班主任朋友开了一次家长会这是一位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他会前精心准备了发言稿, 会后又把家长会上的发言稿放在博客上我读到了他的发言稿,发现他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表扬了班上不少的同学读完以后, 我向他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你再检查一下,是否有没有被表扬到的学生?”这位班主任很聪明,很快回复:“我知道了,谢谢你。
我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呢?我发现,这位班主任表扬的学生接近三十个,估计没有被表扬的孩子应该是不多的我提醒他思考这样的问题: “假如我是这些没有被表扬的孩子的家长,我会怎么想呢?”站在班主任的角度表扬出色的学生,似乎天经地义, 难道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要进行表扬?但站在家长的角度想一想,问题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刚才我还和其他几位家长你好我好地平等交流,现在他的孩子被表扬, 我的孩子老师不提不问,真没面子甚至有的家长可能想:“老师,你不给我面子,以后也不要想我给你面子这是对老师的想法小子,你今天让我丢了面子,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这可能是对子女的想法家长带着这样的心情回家, 见到子女, 很可能不会有好脸色, 进而训斥甚至打骂其实,新学期开始,学生们都会有一些新的希望、憧憬,愿意努力学习,改变原有的毛病,然而教师召开家长会后父母失望、不满、甚至愤怒的举动,如同一盆凉水浇灭了孩子的热情和希望,还可能促使孩子对班主任心生厌恨,产生抵触,甚至破罐子破摔心理 这样的家长会不要说取得理想的效果,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现在,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就可以调整一下: 公开的大会最好表扬到每一个学生,公开谈论所有学生的不同优点,“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有什么问题私下个别交流,给家长留面子,也给学生留面子。
二、不要把家长当成教育的对象做教师的,不要把家长也当成你的教育对象对学生你是老师, 对家长则首先应该是朋友,而且他们的教子经验、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未必不如你例如: 2000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培训班的活动,主讲老师大多是中央教科所、北师大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讲课时,年轻的专家说他们也有被其孩子的班主任通知到办公室挨训的时候听他们这样说,我心里忍不住这样想:这些专家是博士生导师、 教授,他们的学生可能是一般高校的老师,而一般高校的老师可能又是这些参加培训的班主任曾经的老师这些专家和孩子的老师一方面是家长与班主任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可能是“师爷”和“徒孙”的关系班主任往往只意识到老师和家长这个层面的关系,没有想到还有另外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想到家长可能比自己懂得还多由于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关系, 有趣的图景是:“徒孙”在趾高气扬地给“师爷”上课,说应该如何如何教育孩子,“师爷”还只好点头哈腰地应着因为有这种种可能, 所以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还是应多尊重,少指责;多理解,少抱怨;多引导,少教训;多虚心倾听,少自以为是退一步讲,即使家长不懂教育,我们也应该首先本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或提出建议。
三、注意求大同存小异“大同”是什么?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这应该是老师和家长能找到的共同点做老师的,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大同”?是否向家长传递和表达这个的 “大同”?曾经听说在一个教室的黑板前面张贴着这样的标语:“死后自会长眠,生前何必久睡”看到这样的标语,家长有可能认为老师置孩子的健康成长于不顾, 把自己的升学率和奖金看得太重,因此不仅不认同老师这样的观念和做法, 而且还可能抵制教师的做法, 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加班加点要求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了“大同”的共同基础以后, 我们又需要存 “小异”小异”是什么,“小异”是不同的家庭总会有不同的期望、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要求 有人希望孩子以后做生意发财,有人希望孩子考学求知, 有人满足于做工谋生 ,, 这些都是人们生存的方式,我们不要眼中只有一种方式, 更不要容不得不同于自己人生理想的其他理想——己所欲,亦勿强加于人四、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不仅是班主任的会, 也是家长的会 因此,会前不要只是班主任一个人在操心,会上不要班主任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会后不要班主任一个人在后悔和反思把家长会还给家长: 会前可以征求一下家长的意见,就会议的主题进行沟通,听一听他们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并请几位家长进行准备;会议可以由家长来主持,也可以按顺序让家长讲一讲,可长可短,三言两语也行,由于同样是家长, 彼此有共同语言, 家长认真准备以后的发言可能更容易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 会后可以留下几位家长, 请他们说说会上的收获和体会,谈谈如何开家长会效果更好。
各位班主任朋友, 你可以想一想, 如果你孩子的班主任要求你在家长会上给其他家长讲一讲,你会怎么做?我曾经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记得当时我首先是想不能是使孩子脸上无光, 要对得起老师的信任, 要认真准备一番; 然后是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合理, 值不值得讲(这就有可能促使家庭教育方式的反思和改变);最后还要写出几个要点,考虑时间的安排这比我外出讲座花的工夫还多五、学会等待,不要操之过急说到底,做任何事情, 理想都只能是一个追求的目标,而不会是一个现实的结果因此,在生活中,一方面我们需要追逐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接纳不理想的现实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何况我们是面对成型和定型的家长!开家长会,我们不能期望仅凭几次会家长就能一呼百应,也不要奢望家长们在开会时频频点头称是,开完会后就雷厉风行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等待,学会接受不理想的现实这里,我想对刚刚当班主任和新接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说,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也不要以为我们当了教师就应该会开家长会了,重要的是自己有改变, 情况在变化刊于 2011 年 10 期《班主任》“家长会效果不理想, 怎么办?”的“专家视点” 栏)。












